診斷特性
診斷特性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漢字是中華民族燦爛文化展台上一顆無可取代、熠熠閃光的明珠[1]。漢字之美,美在莊重典雅,形神兼具。她承載的是中華民族數千年的厚重歷史與燦爛文化[2]。她的美,是無與倫比的。
目錄
名詞解釋
如果用來鑑別土壤類型的依據不是土層,而是具有定量說明的土壤性質,則稱為診斷特性。診斷分類系統中對用來分類的診斷特性都有明確的定義和指標,土壤水分狀況和土壤溫度狀況是常用的診斷特性。
來源
美國《土壤系統分類學》建立了診斷層和診斷特徵系統。如果用來鑑別土壤類型的依據不是土層,而是具有定量說明的土壤性質,則稱土壤診斷特性(diagnostic characteristics)。
類別
診斷特徵有形態的、物理的、化學的。美國土壤系統分類共規定了22個診斷特徵:質地突變、n值、永凍層、聚鐵網紋體、滑擦面、土壤水分狀況、 土地濕度狀況、可風化礦物、灰化物質等。
特點
1.大多數人診斷特性有一系列有關土壤性質的定量規定,少數僅為單一的土壤性質,如石灰性、鹽基飽和度等。
2.診斷特性與診斷層之不同在於所體現的土壤性質並非一定為某一圖層所特有,而是可出現於單個土體的任何部位,常釋泛土層和非土層的。
大多數診斷特性是泛土層的;它們或重疊於某個或者某些診斷層中;或構成某些診斷層的物質基礎;有些則是非土層的。土壤水分狀況和土壤溫度狀況,雖然在名稱上與土壤的物理學中相同,但其定義和研究目的卻迥然不同。在土壤物理學中土壤水分狀況指土壤剖面中中周年或者是某一時期內含水量的動態變化,而在土壤系統分類中,則指的是土壤水分控制層段或者某土層內<1500kpa張力持水量或者地下水的有無或者多寡,並根據土壤分類的需要,細分為乾旱、半干潤、濕潤、常濕潤、滯水、人為滯水、潮濕等土壤水分狀況。至於土壤溫度狀況,在土壤物理學中則是土壤剖面中周年或者是某一時期內溫度的動態變化;而在土壤系統分類中則指土表下50cm 的深度或淺於50cm 的石質,准石質接觸面處的土壤溫度,而且除永凍溫度狀況定為常年土溫≤0℃外,其他如寒凍、寒性、冷性、溫性、熱性和高熱的溫度狀況均指的是年平均土壤溫度(少數如寒性、冷性,則輔以夏季平均土溫的說明)。
診斷特徵
診斷表層
診斷層按其在單個土體中出現的部位,可細分為診斷表層和診斷表下層。
診斷表層位於單個土體最上部的診斷層。在土壤系統分類中這種表層用epipedon表示,表明是單個土體的上部層段。因此,它並非發生層A層的同義語,而是廣義的「表層」。既包括狹義A層,也包括A層及由A層向B層過渡的AB層;另外,還包括在認為土壤形成過程中由認為耕作施肥活動造成的覆於原土壤單個土體上部、厚度達50cm或更厚的灌淤表層、堆墊表層等層段,不論它們是否已有Bp層(耕作澱積層)的分異。如果原診斷層表層上部因耕作被破壞或受沉積物覆蓋的影響,則必須取上部18cm厚的土壤的混合土樣或以加權平均值(耕作的有機表層取(0—25cm混合土樣)作為鑑定指標。
參考文獻
- ↑ 中國漢字:一字一世界,一筆一乾坤,搜狐,2019-05-26
- ↑ 漢字演變簡史: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從漢字字形看五千年社會變遷,搜狐,2020-07-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