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層
診斷層是中國的一個科技名詞。
為什麼漢字是方塊字,這個問題雖然沒有明確的考證,但從古人觀察世界的方式中便可窺見一斑。《淮南子·覽冥訓[1]》說:「往古之時,四極廢,九州裂。天不兼覆,地不周載,火炎炎而不滅,水浩洋而不息,猛獸……於是女媧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在古人心目中,「天圓地方[2]」,地是方形的,而且在這四方形地的盡頭,還有撐着的柱子。
目錄
名詞解釋
診斷層是指凡用於鑑別土壤類別的,在性質上有一系列定量規定的特定土層。診斷層可謂是土壤發生層的定量化和指標化。兩者是密切相關而又相互平行的體系。
建立診斷層的必要性
土壤診斷層用於研究土壤發生和了解土壤基本性質,需建立一套完整的發生層;而用於土壤系統分類,則必定要有一套診斷層和診斷特性。
類別
診斷層按其在單個土體中出現的部位,可細分為診斷表層和診斷表下層。
診斷表層
診斷表層位於單個土體最上部的診斷層。在土壤系統分類中這種表層用epipedon表示,表明是單個土體的上部層段。因此,它並非發生層A層的同義語,而是廣義的「表層」。既包括狹義A層,也包括A層及由A層向B層過渡的AB層;另外,還包括在認為土壤形成過程中由認為耕作施肥活動造成的覆於原土壤單個土體上部、厚度達50cm或更厚的灌淤表層、堆墊表層等層段,不論它們是否已有Bp層(耕作澱積層)的分異。如果原診斷層表層上部因耕作被破壞或受沉積物覆蓋的影響,則必須取上部18cm厚的土壤的混合土樣或以加權平均值(耕作的有機表層取(0—25cm混合土樣)作為鑑定指標。
診斷表層的分類:
本系統分類共設11個診斷表層,可以歸納為四大類:即有機物質表層、腐殖質表層類、認為表層類和結皮表層類。
1. 有機物質表層類(Organic epipedons)
它們是由含量有機碳的有機土壤物質組成的診斷表層,包括有機表層和草氈表層。
1.1有機表層(Histic epipedon)
礦物土壤中經常被水飽和,具高量有機碳的泥炭質有機土壤物質表層;或被水分飽和的時間很短,具極高量有機碳的枯枝落葉質有機土壤物質表層。
(1) 泥炭質表層具有以下全部條件:
a.大多數年份(10年中≧6年)至少有一個月被水分飽和(人工排水例外);和
b.厚度:
(a)若水蘚纖維按體積計 ≥ 75%,或土壤容重(潮或潮態)<0.1Mg/m3為20~60cm;或
(b) 若水蘚纖維按體積計<75%,或有機土壤物質主要為半腐和高腐的,或土壤容重(潮或濕態)為0.1—0.4Mg/m3,則為20—40cm;或
(c)或上部50cm範圍內覆有或夾有礦質層次,其總厚度應≤10cm;和
c.有機碳含量
(a)在符合b(b)項條件的各亞層中(不包括所夾的礦質層次);
i.若礦質部分黏粒含量≥600g/kg,則有機碳含量≥180g/kg;或
ii.若礦質部分不含黏粒,則有機碳含量≥120g/kg;或
iii.若礦質部分粘粒含量<600g/kg,則有機碳含量應≥[120g/kg+(黏粒含量g/kg×0.1)];或
(b)若該泥炭質表層上部為耕作層,則0—25cm深度內土層混合後的有機碳含量為:
i.若礦質部分黏粒含量≥600g/kg,則≥160g/kg;或
ii.若礦質部分不含黏粒,則≥80g/kg;或
iii.若礦質部分黏粒含量<600g/kg,則≥[80g/kg+(黏粒含量g/kg÷7.5)]。
(2)枯枝落葉質表層具有以下全部條件:
a.大多數年份被水分飽和時間不到一個月;和
b.厚度≥20cm;和
c.有機碳含量≥200g/kg( 包括枯枝落葉層)。
1.2草氈表層(Mattic epipedon)
參考文獻
- ↑ 經典古文100篇(34) 淮南子·覽冥訓,搜狐,2019-04-15
- ↑ 「天圓地方」的漢字不是你想的那麼簡單,搜狐,201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