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論語《孝哉閔子騫章》

論語

《論語》以一個人物,即孔子為中心描繪各種人物形象,這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是個首創。這些人物來自十分廣泛的社會階層,包括執政者、貴族、各種等級的官吏、軍隊首領、學者、隱士等。書中寫得最多的是同孔子關係最密切的弟子。

目錄

原文

子曰:「孝哉閔子騫!人不間於其父母昆弟之言。」

解讀

中國社會以家庭為基本單位,但家庭既是幸福的依託,也可能是痛苦的場所,關鍵仍是在人。閔子騫就是一個榜樣。

子騫同胞二人,母親去世,父親續弦,又有二弟。某日子騫為父御車,父親發覺子騫衣單手冷。回家再握其異母弟手,衣厚手溫。其父很生氣,對後妻講,娶她的目的本是為了兩個失去母親的兒子,結果適得其反,因此想休妻。子騫勸父親: 若繼母在,只是他受冷,若繼母被休,則四兄弟同受冷。

其事雖有是非,然家庭又豈能徒論是非?[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