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天生德於予章》
論語
《論語》以一個人物,即孔子為中心描繪各種人物形象,這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是個首創。這些人物來自十分廣泛的社會階層,包括執政者、貴族、各種等級的官吏、軍隊首領、學者、隱士等。書中寫得最多的是同孔子關係最密切的弟子。
目錄
原文
子曰:「天生德於予,桓魋其如予何?」
解讀
《史記》講: 孔子到宋國,與弟子們在大樹下操習禮儀。宋司馬桓魋想殺孔子,拔樹相脅,孔子只能離去。弟子們催快跑,孔子就講: 上天把德賦予我,桓魋能拿我怎麼樣?
這是句寬慰話。一群書生,遇到官兵,一定要行兇殺人,跑哪裡跑得掉?淡定是唯一辦法。淡定,才有可能化險為夷。
這又是句信念語,所謂「不做虧心事,不怕鬼上門」。信念,當然唯心。但人的生活其實就是由大大小小、各色各樣的信念撐起來的,什麼樣的信念撐起什麼樣的人生。[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