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論語《大師摯適齊章》

論語

《論語》以一個人物,即孔子為中心描繪各種人物形象,這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是個首創。這些人物來自十分廣泛的社會階層,包括執政者、貴族、各種等級的官吏、軍隊首領、學者、隱士等。書中寫得最多的是同孔子關係最密切的弟子。

目錄

原文

大師摯適齊,亞飯干適楚,三飯繚適蔡,四飯缺適秦,鼓方叔入於河,播鞀武入於漢,少師陽、擊磬襄入于海。

解讀

「大師」、「亞飯」、「三飯」、「四飯」、「鼓」、「播鞀」、「少師」、「擊磬」,都是樂官的職名,「大師」掌六律六同,以合陰陽之聲;「鼓」、「播鞀」、「少師」、「擊磬」,各掌不同樂器;「亞飯」、「三飯」、「四飯」,則是天子每天不同時間吃飯時的樂官。據說天子就餐時要奏樂,象徵着天下太平富饒;天子一日就餐從早至晚分四次,象徵着天子平居中央,制御四方。

摯、干、繚、缺、方叔、武、陽、襄,是上述八位樂官的名字。原本象徵和平富饒的樂官,身逢昏君的荒淫殘暴,亦紛紛星散,逃亡各方。[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