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吾未见好德如好色章》
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
目录
原文
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解读
据《史记·孔子世家》,孔子讲这话具体有所指。卫灵公与美艳夫人南子同车出行,宦官随侍,让孔子坐第二辆车,招摇过市,于是孔子就讲了这话,并颇为厌恶,离开了卫国。
喜好美色,大抵是人的自然天性,而喜好德性,则是人在社会教养中培植起来的追求。人力比不过天性,本来也是极正常的事,孔子当然明白这个道理。只是卫灵公似乎沉湎于美色,并以此炫耀,这让孔子觉得很有问题。
此章以极形象切近的对比将修身与天性的关系提了出来。[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