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其言之不怍章》
论语
《论语》以一个人物,即孔子为中心描绘各种人物形象,这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是个首创。这些人物来自十分广泛的社会阶层,包括执政者、贵族、各种等级的官吏、军队首领、学者、隐士等。书中写得最多的是同孔子关系最密切的弟子。
目录
原文
子曰:“其言之不怍,则为之也难。”
解读
满碗饭好吃,满口话难说。“言之不怍”,大言不惭,随口荡荡,本来就不想真做;即便讲话时不是违心,但大话要落实,往往也是不可能的。
爱讲大话,看似性格使然,不拘小节,其实多半是虚荣心所致。人前拍胸脯,仿佛风光,但明理的人心里很清楚,不合情理的大话很难做到,风光也只是别人给的虚夸罢了。
个人讲大话,不去理会便是。如遇上政府讲大话,那就不是不理即可。你不理它,它却要来折腾你。大话自然无法落实,但劳民伤财却逃不掉。[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人,祖籍宋国(今河南),中国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开创私人讲学之风,倡导仁义礼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贤人七十二。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三年,晚年修订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去世后,其弟子及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论语》。该书被奉为儒家经典。[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