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論語《入公門章》

論語

《論語》以一個人物,即孔子為中心描繪各種人物形象,這在中國古代典籍中是個首創。這些人物來自十分廣泛的社會階層,包括執政者、貴族、各種等級的官吏、軍隊首領、學者、隱士等。書中寫得最多的是同孔子關係最密切的弟子。

目錄

原文

入公門,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門,行不履閾。過位,色勃如也,足 躩如也,其言似不足者。攝齊升堂,鞠躬如也,屏氣似不息者。出,降一等,逞顏色,怡怡如也。沒階,趨進,翼如也。復其位,踧踖如也。

解讀

朝堂的大門是高大的,根本不需要低頭彎腰,所以鞠躬進入,只是表達敬意。不站在門中間,不踩門檻,經過國君座位時神色凝重、腳步沉穩、說話輕緩,上台階時提衣、鞠躬、屏氣,下台階時神情放鬆,到平地加快腳步,落座後儀態端莊,凡此都是傳達孔子的同一種精神: 敬。

或可將這樣的敬意解釋成儒家對權的畏服,但更不妨理解成孔子對公權的敬重。無論是公門、中門、門檻,還是座位、台階,都象徵着公權,而公權是值得且應該得到敬重的。[1]

孔子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人,祖籍宋國(今河南),中國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孔子開創私人講學之風,倡導仁義禮智信。有弟子三千,其中賢人七十二。曾帶領部分弟子周遊列國十三年,晚年修訂六經(《詩》《書》《禮》《樂》《易》《春秋》)。去世後,其弟子及再傳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語錄和思想記錄下來,整理編成《論語》。該書被奉為儒家經典。[2]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