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义
讲义 |
中文名称;讲义 拼音;jiǎng yì 释义;对文章其内容所撰写总体概要含义 出处;《南史·梁纪中·武帝下》 |
讲义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 jiǎng yì 。主要指对文章(课本)其内容所撰写的总体概要含义。
具体意思:1、阐释说明书籍的义理。
2、古时臣子将讲授给帝王研习的资料预先撰拟出来,称为「讲义」。
3、学校教师为学生编辑的讲授资料。出自《南史·梁纪中·武帝下》。[1]
目录
基本释义
(1).讲说经义。《南史·梁纪中·武帝下》:“初,帝创同泰寺,至是开大通门以对寺之南门,取反语以协同泰。自是晨夕讲义,多由此门。”
《北史·崔暹传》:“子达拏,年十三,令儒者权会教其解《周易》两字,乃集朝贵名流,命达拏高坐开讲。同郡眭仲让阳屈服之,暹用仲让为司徒中郎。邺下为之语曰:‘讲义两行得中郎。’” 宋·梅尧臣 《闻临淄公薨》诗:“官为喉舌勋爵一品兮,经筵讲义尊萧匡 。”
(2).指讲解经义的书。 宋·邢昺 《[[<孝经注疏>序]]》:“今特翦裁元疏,旁引诸书,分义错经,会合归趣,一依讲说,次第解释,号之为讲义也。” 宋·汤羲有《周易讲义》。
(3). 宋代经筵进讲的讲稿。 宋·王应麟 《困学纪闻》卷八:“古之讲经者,执卷而口说,未尝有讲义也。 元丰间,陆农师 在经筵,始进讲义。”
(4). 明·章懋 《兵部员外郎鹤山陆君墓志铭》:“增筑学舍,使士皆肄业其间,而刊示宋诸儒讲义,使之诵习。” 徐特立《国文教授之研究·绪言》:“近人所著之教授法讲义,转相沿袭,乖谬甚多。”
其他含义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