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來自 搜狐網 的圖片

計劃成本是一個專用名詞。

漢字(拼音:hàn zì,注音符號:ㄏㄢˋ ㄗˋ),又稱中文[1]、中國字、方塊字,是漢語的記錄符號,屬於表意文字的詞素音節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已有六千多年的歷史。在形體上逐漸由圖形變為筆畫,象形變為象徵,複雜變為簡單;在造字原則上從表形、表意到形聲。除極個別漢字外(如瓩、兛、兣、呎、嗧等),都是一個漢字一個音節。 需要注意的是,日本、韓國、朝鮮、越南等國在歷史上都深受漢文化的影響,甚至其語文都存在借用漢語言文字的現象[2]

目錄

名詞解釋

計劃成本是計劃期內各種消耗定額和費用預算以及有關資料預先計算的成本。如購入原材料的計劃成本,產品的計劃成本和工程項目的計劃成本等。

購入原材料的計劃成本是根據各項原材料的進價以及供應地點遠近等因素,按組成原材料的實際成本項目計算的。通過它與實際成本比較,可以提示原材料採購成本的節約超支。

產品的計劃成本是根據計劃期的原材料、燃料和動力等的消耗定額,工時定額,費用預算等資料,按規定成本項目計算確定的。它反映了計劃期內應達到的平均成本水平,是降低成本的努力目標,通過它與實際成本進行比較,便能了解和掌握企業成本計劃的執行情況和完成程序,尋找降低產品成本的途徑。

計劃成本的作用

計劃成本反映了計劃期產品成本應達到的標準,是計劃期在成本方面的努力目標。

計劃成本是幫助企業制定更合理、準確的生產計劃,以做到正確的原料配置,準確計算出生產成本,完善生產計劃

計劃成本法

計劃成本法是指企業存貨的日常收入、發出和結餘均按預先制定的計劃成本計價,同時另設「材料成本差異」科目,作為計劃成本和實際成本聯繫的紐帶,用來登記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的差額,月末,再通過對存貨成本差異的分攤,將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和結存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進行反映的一種核算方法。

計劃成本法的核算公式

1、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數量×計劃單價;

2、實際成本=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發出材料的成本差異額;

3、成本差異額=發出材料的計劃成本×材料成本差異率;

4、材料成本差異率=差異額/計劃成本。

計劃成本法的核算程序

企業應首先考察與存貨成本相關的各種因素,規定存貨的分類、名稱、規格、計量單位和單位計劃成本。除一些特殊情況外,計劃單位成本在年度內一般不作調整。

其次,取得存貨時,應按計劃單位成本計算取得存貨的計劃成本填入收料單中,並按實際成本與計劃成本的差額,作為「材料成本差異」進行登記。

還有,平時領用、發出存貨都按計劃成本計算,賬戶,經發出存貨的計劃成本調整為實際成本。發出存貨應負擔的成本差異應按月分攤,不得在季末或年末一次分攤。

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的區別

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的區別如下:

1、定義不同

實際成本又稱歷史成本,是指取得或製造某項財產物資時所實際支付的現金或者現金等價物。計劃成本是指根據計劃期內的各種消耗定額和費用預算以及有關資料預先計算的成本。

2、成本核算方法不同

實際成本法在材料計入實際成本時,材料的入庫、發貨、餘額按實際成本計價;計劃成本法在材料按計劃成本入賬時,材料的入庫、交貨和餘額按計劃成本計價。

3、會計科目不同

在實際成本法下,購買的尚未驗收入庫材料的實際成本記入「在途物資」科目,在計劃成本法下則記入「材料採購」科目,還要將實際成本和計劃成本之間的差額計入「材料成本差異」科目。

計劃成本與標準成本、定額成本的區別

計劃成本是指根據計劃期內的各種消耗定額和費用預算以及有關資料預先計算的成本。它反映計劃期產品成本應達到的標準,是計劃期在成本方面的努力目標。計劃成本是按計劃期內平均定額水平計算的,計劃成本反映平均水平,而標準成本是指在正常和高效率的運轉情況下製造產品的成本,而不是指實際發生的成本。

計劃成本與定額成本也不同,計劃成本是按計劃期內平均定額水平計算的,而定額成本是按現行定額計算的。計劃成本反映平均水平,可以提示原材料採購成本的節約超支。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