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語
言語( speech ),人們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叫言語。語言和言語是兩個不同的概念。語言是社會現象,是語言學研究的對象;言語則是心理現象,是心理學研究的對象。言語是指人們對語言的運用,它有兩個意思:一是指人的說和寫的過程,是人的一種行為,叫言語活動,也叫言語行為;二是指人說出來的話,寫出來的東西,也叫言語作品。
言語 | |
---|---|
目錄
語言學釋義
基本解釋
1、[spoken language;speech] 說出來的話;說出來的一個詞。 title
2、[speak out] 〈方〉∶招呼;回答;開口。[1]
回答呀,別不言語
3、[speech;answer;speak;talk] 說話。
與人罕言語。--明·魏禧《大鐵椎傳》 [2]
市人之言語。--唐·杜牧《阿房宮賦》引證解釋
1、說話;說。
①《易·頤》:"《象》曰:山下有雷,頤。君子以慎言語,節飲食。"
②《水滸傳》第六九回:"史進只不言語。"
③《紅樓夢》第四三回:"寶兄弟明兒斷不可不言語一聲兒,也不傳人跟着,就出去。"
④老舍《駱駝祥子》十五:"以後出去,言語一聲,別這麼大咧咧的甩手一走!"
⑤明 施耐庵《水滸》第六十回《公孫勝芒碭山降魔 晁天王曾頭市中箭》晁蓋中了毒箭,已自言語不得。
2、吩咐;命令。
①元關漢卿《緋衣夢》第一折:"俺員外言語,着我來悔這門親事。"
②元曾瑞《留鞋記》第四折:"自家 張千是也。奉老爺的言語,押着王月英到相國寺里去。"
③《水滸傳》第三三回:"這兵馬都監黃信上廳來,領了知府的言語,出來點起五十個壯健軍漢,披掛了衣甲。"
3、稟報。
《兒女英雄傳》第十四回:"只聽那人道:'開門,得我言語一聲兒去。'"
4、爭執。
《西遊記》第五九回:"前年在火雲洞,曾與羅剎之子紅孩兒有些言語。"
5、善於辭令。亦指善於辭令者。
①《論語·先進》:"言語:宰我,子貢。"邢昺疏:"若用其言語辯說以為行人,使適四方,則有宰我、 子貢二人。"
②唐韓愈《進士策問》之十二:"德行若顏回,言語若子貢。"
③ 清魏源《默觚上·學篇九》:"三公坐而論道,德行之任也;士大夫作而行之,政事、言語、文學之職也。"參見"四科"。
6、言辭;話。
①《禮記·少儀》:"毋身質言語。"孔穎達疏:"凡言語有疑則稱疑,無得以身質成言語之疑者;其言既疑,若必成之,或有所誤也。"
②宋陸游《老學庵筆記》卷五:"安撫莫信,此是通判罵安撫飽食暖衣,逸居而無教,則近於禽獸。是甚言語!"
③《東周列國志》第五回:"卻說周平王因鄭莊公久不在位,偶因虢公忌父來朝,言語相投,遂謂虢公曰:'鄭侯父子秉政有年、今久不供職,朕欲卿權理政務,卿不可辭。'"
④蔡東藩《清史演義》第二回:"當時納林布祿信了布塞的言語,回入帳中,滿望捷報,忽聽帳外喊聲震地,急上馬出視,正遇着一彪雄軍,為首的一員大將,眉現殺氣,眼露威稜,手中持一大刀,旋風般殺將來。"
7、指閒話,不滿意的話。
①《朱子語類》卷一三一:"是時李公亦嘗薦魏公,曾惹言語。"
②《二刻拍案驚奇》卷二六:"高愚溪見未來接,便多住了一兩日。這家子就有些言語出來道:'我家住滿了,怎不到別家去?'"
③清洪升《長生殿·傍訝》:"原來虢國夫人,在望春宮有了言語,才回去的。"
8、指詞章,文辭著作。
①漢班固《兩都賦》序:"故言語侍從之臣,若司馬相如、虞丘壽王、東方朔、枚皋、王襃、劉向之屬,朝夕論思,日月獻納。"
② 宋 陸游 《和陳魯山十詩以孟夏草木長繞屋樹扶疏為韻》之一:"言語日益工,風節顧弗競。"
③《三國演義》第五回:"古人曾有篇言語,單道着玄德、關、張三戰呂布。"
9、喻蟲鳥鳴叫。
①唐陸龜蒙《和襲美<病後春思>韻》:"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勞言語傍花聞。"
②宋趙鼎《賀聖朝·鎖試府學夜坐作》詞:"知他窗外促織兒,有許多言語。"
③元王士熙《竹枝詞》:"山間白雀能言語,莫學江南唱鷓鴣。"
10、指口頭語言。
毛澤東《論聯合政府》四:"他們的言語、文字、風俗、習慣和宗教信仰,應被尊重。"
基本含義
語言學術語"言語"是和"語言"相對的一組概念。
語言是社會共有的交際工具,因而是穩固的,具有相對靜止狀態。而言語則是人們運用語言這種工具進行交際的過程和結果,是自由結合的,具有相對的運動狀態。
其次,語言是個系統,是言語活動中社會成員約定俗成共同使用的部分,是社會共有的交際工具。人們在運用這個工具的時候,必須遵守這個系統的規則。因此,社會因素是它的本質因素,而言語是人們運用這個工具的過程和結果,它具有個人特色,以每個人說話的嗓音,每個音的具體發音,每個人使用的詞語和句子結構等方面都有個人特色,而且每個人每一次說話都是不同的。這些都是言語現象和言語要素。因此言語除了具有社會因素,還具有個人因素。
再次,語言系統的各個結構成分(語音成分、詞的數量和構詞規則等)是有限的,但在具體的言語活動中,作為一個行為過程,人們所說出的話是無限的,每句話語的長短在理論上也應該是無限的,任何一句話都可以追加成分而使它變得更長。我們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它們說出無限多的話語。
簡單地說,語言是言語活動中同一社會群體共同掌握的,有規律可循而又成系統的那一部分。語言是一個抽象的實體,是從語言實踐中抽象出來的全社會約定俗成的均質系統,而在抽象的過程中,就必須把所有的個人要素或個人雜質全排除出去。但言語是很難找到規律的。
心理學釋義
人們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過程叫言語。言語要藉助於語言才能實現,離開了語言,人們之間只能通過表情、動作進行交際,而這種方式的交際所能交流的內容是非常有限的,遠遠不能滿足社會生活的需要。所以,言語離不開語言,只有藉助於語言才能實現人們之間的思想交流。語言是在人們相互交際的社會生活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語言也只有發揮它的交際工具的功能,才有存在的價值,才是活的語言,離開了人們的交際活動,語言也就便成了死的語言,將被社會淘汰。所以,語言也離不開言語。
形式分類
言語分為兩類:外部言語和內部言語。
言語通常分為外部言語和內部言語兩類。外部言語包括口頭言語和書面言語,其中口頭言語有分為對話言語和獨白言語。
這裡尤其要指出的是,演講是獨白言語,屬於外部言語。
言語活動的中樞機制
言語活動是大腦皮質各個部位共同活動的結果,但皮質的不同部位又有相對的機能分工。言語活動包括說、聽、寫、讀等幾種不同的形式,因此,在大腦皮層上也分別有參與這些言語活動形式的皮質部位。
(1)運動性言語中樞
人腦左半球額下回靠近外側裂的部位是主管說話機能的,叫運動性言語中樞。因為是法國醫生布洛卡發現的,所以又叫布洛卡中樞。布洛卡中樞受到損傷時,表現為說話遲鈍、費力、不能說出連貫、順暢的語言,但其發音器官並沒有毛病,而且病人還能聽懂別人說的話,還能寫字和認字,這種言語缺陷叫做表達性失語症。
(2)聽覺性言語中樞
頂葉、枕葉、顳葉交會處的顳上回如果受到損傷,會影響到患者的言語聽覺。這一中樞叫聽覺性言語中樞。因為是威爾尼克發現的,所以又叫威爾尼克中樞。威爾尼克中樞受到損傷的患者聽覺器官正常,所以仍然能聽到聲音,卻不能分辨語音,對字詞也失去了理解的能力,這種言語缺陷叫做接受性失語症。
(3)視覺性言語中樞
位於頂葉、枕葉交會處的角回是主管閱讀的,叫視覺性言語中樞。這一中樞受到損傷的患者,能看到字詞,卻不能理解字詞的含義,這種言語缺陷叫失讀症。
(4)書寫中樞
位於額中回,靠近中央前回的地方是主管書寫功能的,叫書寫中樞。這一中樞受到損傷的患者,其他運動機能正常,卻不能寫字、回話,這種言語缺陷叫失寫症。
言語能力提高
語言能力具體指用詞準確,語意明白,結構妥貼,語句簡潔,文理貫通,語言平易,合乎規範,能把客觀概念表述得清晰、準確、連貫、得體,沒有語病。但是,想做到以上這幾點,是非常不易的。
1.巧用圖畫,形象表達
小學語文教材中大部分課文都配有相應的插圖。這些圖畫都具有一定的編排目的,體現了小學生以形象思維為主的特點。而且它們色彩鮮明、形象生動,感染力強,容易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學中,教師要根據這些插圖的特點引導學生認真觀察,激起學生表達的欲望,豐富表達的內容。
2.感悟重點,個性表達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有效的對話能創造精彩的課堂。與文本對話,感悟語言,就是要抓住課文中重點部分和關鍵語句反覆涵詠、體會、揣摩、品味。如抓"題眼",能感悟文章的主旨;抓中心句段、過渡句段、重點難點,能把握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布局謀篇的技巧;抓文中比喻、擬人、反問等特殊表達形式的語句,能體會特色表達在表情達意方面的差別;抓精彩的語句或感受最深的地方,能感悟作者遣詞造句的生動形象、準確精妙;抓標點符號的不同用法,能感悟句意,辨明語氣,理解課文內容;抓住刻畫人物表情動作和心理活動的語句及情感變化的線索,能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和人物的性格特徵。在教學中,以教材為依據,與學生進行思想、知識、能力等方面的交流,大膽地說出自己獨特的體悟與感受,能使課堂成為學生彰顯個性的舞台。
3.形式模仿,遷移表達
為了幫助學生感受課文獨特的語言表達方式,提高語言表達的規範性和靈活性,課堂上,教師要善於抓住語言訓練的遷移點,讓學生從文中悟出說寫規律,從而使不拘一格、精彩紛呈的語言表達變得有章可循。教學中,我們要注意藉助課文中特殊的語言形式,精心為學生設計說寫練習,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從最簡單的訓練內容,如仿詞、造句、換詞、仿說句子,到稍難一些的常用句式、構段方式、仿寫片段的練習,再到模仿整篇文章的結構、敘述說明的方法練習等,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地進行訓練。在訓練中,學生的思維被激活,興趣提高了,想象豐富了,表達能力實現了由簡單的操作到複雜的模擬遷移和創造,提高了語言表現力,實現了運用語言文字能力的飛躍。
4.想象情境,拓展表達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動着進步,是知識進化的源泉。"豐富的想象、優美的意境、生動的故事最能激起學生的興趣,它不僅能深化學生對課文的理解,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語文教材中的名篇佳作中隱含着作者的靈性思維,是讓學生展開想象的讀說寫結合點。教學時,教師應立足文本,創設語言表達的氛圍,積極引導學生展開想象,鼓勵思維的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