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西奧多·羅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

西奧多·羅斯福(Theodore Roosevelt,1858年10月27日—1919年1月6日),又譯狄奧多·羅斯福,人稱老羅斯福,暱稱泰迪(Teddy),美國軍事家、政治家、外交家,第26任美國總統。 曾任美國海軍部副部長,參與美西戰爭,並在古巴的聖地亞哥戰役中戰功卓越,獲得聖胡安山英雄的稱號。1900年當選副總統,1901年總統威廉·麥金萊被無政府主義者刺殺身亡,他繼任成為美國總統,時年42歲,是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在任總統。他的獨特個性和改革主義政策,使他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偉大的總統之一。 西奧多·羅斯福在總統任期內,對國內的主要貢獻是建立資源保護政策,保護了森林、礦物、石油等資源;建立公平交易法案,推動勞工與資本家和解。對外奉行門羅主義,實行擴張政策,建設強大軍隊,干涉美洲事務。羅斯福因成功地調停了日俄戰爭,獲得1906年的諾貝爾和平獎,是第一個獲得此獎項的美國人。1908年卸任後,西奧多·羅斯福與共和黨意見有分歧,於是脫黨,代表進步黨參選總統,試圖東山再起;但敗於美國民主黨的候選人伍德羅·威爾遜,從此退出政壇。 西奧多·羅斯福的遠房堂弟富蘭克林·羅斯福日後也當選為美國總統,故在中文環境裡常稱富蘭克林·羅斯福為「小羅斯福」。2006年6月26日,他再次成為《時代》周刊的封面人物。西奧多·羅斯福被美國的權威期刊《大西洋月刊》評為影響美國的100位人物第15名。

西奧多·羅斯福
中文名 西奧多·羅斯福 外文名 Theodore Roosevelt
別 名 狄奧多·羅斯福、老羅斯福 國 籍 美利堅合眾國
出生日期 1858年10月27日 逝世日期 1919年1月6日
出生地 美國紐約州紐約市 職 業 政治家,歷史學家,軍事家 ,美國第26任總統
畢業院校 哈佛大學 信 仰 荷蘭歸正會
所屬政黨 共和黨 主要成就 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在任總統開鑿巴拿馬運河,因調停日俄戰爭1906年獲諾貝爾和平獎。

美國藝術文學院成員

目錄

人物生平

早年學業

1858年10月27日,西奧多·羅斯福出生於紐約的一個富商之家,他是老西奧多·羅斯福與馬撒(米蒂)布洛克的第二個孩子,有兄妹四人。父親是銀行家。羅斯福家族自17世紀便居住於此,美國革命後,進入商人階層。18世紀,從進出口貿易中積累了財富。西奧多·羅斯福年幼多病,患有哮喘。儘管體弱,他喜歡戶外活動,對動物學尤其感興趣。為了不受其他孩子的欺負,他的父親迫使他進行身體訓練,並且學習拳擊。

羅斯福的學業方面,歷史、生物、德語和法語是其強項,而數學、拉丁語和希臘語則表現不佳。1876年,羅斯福進入哈佛大學。1878年他的父親去世,他在各個方面也更為努力。羅斯福在科學、哲學和修辭學成績良好。他對生物學興趣濃厚,並且小有成就。羅斯福養成了大量閱讀習慣,記憶力驚人,並且非常健談。在哈佛,他是個俱樂部活躍分子,熱衷於各類體育活動。畢業時,體檢醫生告訴他,應該找個坐辦公室的工作,因為他的心臟有問題。但他無視醫生的警告,仍然喜歡劇烈運動。1880年,羅斯福從哈佛畢業,進入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1881年,他出版了第一部正式著作《1812年戰爭中的海戰》,這本書成為美國海軍學院必修課材料。1881年他得到進入紐約州下議院的機會,於是他從法學院退學,開始公務生涯。

初入政壇

在紐約州下議院,羅斯福是共和黨活躍人物。1884年他參加了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在北達科他的牧場,羅斯福學會了騎馬等牛仔技能。閒暇時他參加拳擊賽。有一段時間,他擔任了代理警長,追捕盜竊犯。1886到1887嚴寒的冬季滅絕了牧場的牲口,於是他被迫返回美國東部。

1886年,羅斯福作為共和黨候選人競選紐約市長,得票數名列第三,遠遠遜於對手。此次選舉後,他去了倫敦,與青梅竹馬的戀人伊狄斯·卡柔結婚,生有四子一女。在歐洲度蜜月期間,羅斯福攀登了勃朗峰,他領導的探險隊是歷史上第三個登頂團隊,這一成績使他被英國皇家學會吸收為成員。

19世紀80年代,羅斯福作為歷史學家成就輝煌。他的著作《1812年戰爭中的海戰》成為兩代人的教科書。關於西部開發史的四卷大部頭著作《The Winning of the West(征服西部)》也是其代表作,對史學史有重要影響。他為主流雜誌撰稿,收入頗豐,也使他作為知識分子而聞名海內。後來,羅斯福當選為美國歷史學會主席。

公務生涯

1888年總統大選時,羅斯福在中西部為本傑明·哈里森助選。哈里森當選總統後,任命羅斯福到美國公共服務局就職。1892年大選中哈里森落敗,雖然羅斯福是前總統的支持者,當選總統格羅弗·克利夫蘭仍然將其留任。

1895年,羅斯福出任紐約市警察總局長。他任該職務兩年,對警察局的運作施行了激烈變革。當年的紐約警界非常腐敗,羅斯福採取了大刀闊斧的措施:定期巡查消防設施;對警員進行年度體能檢測;新警員招聘嚴格依據體能和智力標準而非政治關係;招收少數民族和婦女警員;關閉導致腐敗的、警方運營的商業設施;在所有的分局安裝電話等等。

羅斯福自幼對海軍和海戰史十分着迷,他的兩個舅父都曾在南北戰爭時期服役於聯邦海軍。羅斯福於1880年結識了美國海軍上校馬漢,後者於1890年出版的《海權對1660—1783年歷史的影響》研究了制海權與大國興衰的關聯,海權至上的思想深刻影響了當時的各國領導人,也強化了羅斯福的信念,只有急劇擴張海軍力量才能與歐洲列強平起平坐。1897年威廉·麥金萊總統任命他為海軍部副部長。海軍部長約翰·隆(John Long)長期稱病、不理政事,麥金萊對海軍也不感興趣,以至羅斯福大權獨攬。他致力于海軍現代化,並且大力推進美國的造艦能力。他的工作為未來的美西戰爭做了出色的戰略準備。

1898年2月15日,美國海軍緬因號戰艦在哈瓦那港被擊沉,羅斯福認為將西班牙勢力驅逐出古巴和菲律賓的天賜良機到來了,雖然麥金萊並無此雄心。這一事件發生後的第十天是星期五下午,約翰·隆因故臨時不在辦公室,羅斯福越俎代庖,向海軍加勒比海艦隊司令和停泊於中國香港的艦隊發出戰備命令。約翰·隆部長事後對此越權行為也無意追究。4月25日美國國會向西班牙宣戰,美西戰爭爆發,美國海軍的兩支主力艦隊早已整裝待發,羅斯福大顯身手的時刻到來了。美國海軍在馬尼拉灣和古巴聖地亞哥取得決定性勝利,徹底摧毀了西班牙遠洋艦隊,從此西班牙淪落為列強中的小角色。羅斯福不滿足於在後方觀戰,他辭去海軍部的文職工作,組建了一個包括西部牛仔老朋友和東部常青藤老校友的兵團,號稱美國第一志願騎兵旅,佩中校軍銜,後晉升為上校。雖然號稱是騎兵,羅斯福是該部隊唯一有馬可騎的人。在1897年古巴境內的兩場戰鬥中,該旅戰績顯赫。 [1]

從古巴歸來後,羅斯福再度進入紐約政界,1898年當選為州長。1900年大選,共和黨推舉他做麥金萊的副總統候選人。麥金萊贏得了大選,羅斯福也跟着進了白宮。不過,副總統這個閒差對於羅斯福這樣的人而言,顯然非常無聊。這段時期,他給人留下印象的行動是,在一次演講中說出能表達其行事作風的名言:「溫言在口,大棒在手。」

總統任內

1901年9月6日,麥金萊總統被無政府主義者刺殺,9月14日不治身亡。羅斯福補位登上總統寶座,成為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他是唯一沒有指着《聖經》宣誓就職的美國總統。在麥金萊任總統期間,正值美國壟斷資本形成並開始對外大肆擴張時期,他的當務之急是復興經濟。因此,麥金萊總統的執政思路,在經濟上,要在世界市場當中發揮美國公司的競爭力,只有變成大公司,所以,他至少是無視壟斷資本的形成。 [2]

繼任的西奧多·羅斯福看到了托拉斯給經濟社會帶來的嚴重弊端。針對各種壟斷組織日益發展、中小企業不斷破產、人民生活水平節節下降的現狀,他拿出了牛仔強悍的勁頭,向托拉斯巨頭們揮下了「大棒」。在1901年12月4日提交國會的咨文中,西奧多·羅斯福提出了自己的反托拉斯政策。他要求國會立法,對托拉斯的經營活動給予合理的限制。

而他最出名的反托拉斯行動,就是使壟斷包括北大西洋鐵路公司、昆西鐵路、芝加哥鐵路在內的一大片鐵路運營範圍內運輸的北方證券公司遭到起訴。並最終在最高法院以5:4的判決裁定該公司違反了《謝爾曼反托拉斯法》。之後,他先後對40多家公司提起訴訟,解散了牛肉托拉斯、石油托拉斯和煙草托拉斯等。西奧多·羅斯福也因此獲得了「托拉斯爆破手」的美名。 [3]

他在第一任期保留了前總統的內閣和基本施政方針,1904年連任後,他的政治傾向開始偏左。

卸任之後

完成第二個總統任期後不久,羅斯福於1909年3月前往非洲探險。這次的旅程由史密森尼學會和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提供贊助,引起世界媒體的關注。隨行團隊中有許多來自史密森尼學會的科學家,他們捕獲了11397種動物,小到昆蟲,大到河馬和大象。其中512次屬於狩獵,262種動物被食用。他們甚至捕捉了珍貴的白犀。大量動物被製成標本後運往華盛頓。標本的數量巨大,光是裝貨就用了一年時間。羅斯福自嘲道:「國家博物館、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和類似的動物研究機構之存在性可以被譴責的話,我才可受譴責。」他對這次科學考察非常興奮,撰寫了詳細的日誌。

1908年,羅斯福認為國防部長威廉·霍華德·塔夫脫是自己進步主義思想的衣缽傳人,極力推舉塔夫脫做總統候選人。然而,塔夫脫有自己的一套進步主義,認為應當由法官而非行政官員或政客來判斷是非公正,換而言之,側重法治。塔夫脫不是手腕巧妙靈活的政客,也不似羅斯福那般精力充沛、個性喜人,更沒有羅斯福的大眾支持層面和緊緊追隨的死黨。當羅斯福認識到,降低進口關稅可能造成共和黨內部關係緊張,使製造業與零售商和消費者的利益尖銳對立,他就閉口不提這個話題。而塔夫脫無視關稅變革的風險,一面鼓勵改革者降稅,另一面與保守派領袖進行交易,使關稅的總體水平仍舊居高不下。總之,在各方之間和稀泥。在共和黨內部危機四伏之際,羅斯福前往非洲和歐洲旅行,讓塔夫脫自己拿主意。

塔夫脫與羅斯福的行事風格迥異,從來不在口頭上得罪大商人。不過他主張在法律體系內解決問題,因而發起了90起針對大企業的反托拉斯訴訟,當時最大的企業美國鋼鐵公司也在被告之列,而該公司的兼併案得到過羅斯福的批准。結果,塔夫脫把所有人都得罪了:反托拉斯的改革者不喜歡他的保守言論;大企業家怨恨他的法律行動;羅斯福惱怒他使自己顏面掃地。

羅斯福從歐洲返回後,出乎意料地對聯邦法院大加討伐,令塔夫脫甚為惱火。羅斯福不但聲討大企業,對聯邦法官也不放過,而這些法官大多數是麥金萊、羅斯福和塔夫脫任命的。1910年的國會中期選舉後,民主黨控制了國會,使塔夫脫在1912年的連任選情危危乎怠矣 。

再選失敗

1911年底,羅斯福最終與塔夫脫決裂,自行宣布角逐共和黨總統候選人。

 
西奧多·羅斯福和他的四個兒子

但是他動手略遲,塔夫脫已經取得黨內大佬們的支持。然而在12個州的黨內初選中,羅斯福贏得了9個,表明他在普通選民中仍然頗受歡迎。不過,當時的初選不如這般重要。

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在芝加哥召開之際,羅斯福發現自己無法直截了當地取得總統候選人資格,於是呼籲自己的支持者離開會場,另起爐灶,成立進步黨,並且按照總統和州級競選的需要建立永久組織結構。該黨外號「公鹿黨」,因為羅斯福號稱自己「像公鹿一樣頑強」。他在代表大會上大呼:「這是世界末日的哈米吉多頓,我們為主而戰!」他那十字軍式的豪言壯語令與會代表大為振奮。這個黨的競選平台是加強政府干預,保護人民免受利益集團的壓迫。

1912年10月24日,在威斯康星州密爾沃基的一次 促選活動中,理髮店老闆 John Schrank 向羅斯福行刺。子彈擊中演說稿和眼鏡框後進入他的胸腔。羅斯福拒絕入院治療,堅持完成了90分鐘的強力演說。他對聽眾說:「不知你們聽說過沒有,剛才我挨了一槍,但是這不夠殺死一頭公鹿。」醫生診治的結果是,槍傷嚴重,但是取出子彈會導致更大的危險。羅斯福的身體終生都攜帶這個彈頭。

在當年的總統大選中,羅斯福贏得27%的普通選票,塔夫脫23%,民主黨人伍德羅·威爾遜以42%的得票率當選。他帶領大批進步主義者脫離了共和黨,使之元氣大傷,用了一代人才漸漸恢復。

南美探險

1913年羅斯福到亞馬孫河熱帶雨林地區探險,並將此次探險的經歷寫成了一本暢銷書《Through the Brazilian Wilderness(穿越巴西野林)》。這次探險的資助機構是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羅斯福答應提供新發現動物的標本。抵達南美後,探險隊增加了一個更具進取心的目標:探索困惑河(Rio da Duvida)的源頭。這條河後來被命名為羅斯福河,以紀念他的壯舉。探險團隊共有16位成員,包括羅斯福的一個兒子,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派遣的人員,巴西軍隊的一個中尉,醫生等。

在順着河流探險途中,羅斯福腿受輕傷,因此感染了瘧疾,並且持續發燒。在配給食物有限的情況下,他擔心自己拖累整個探險的日程,要求獨自留下。但是他的兒子堅持帶他前行,隊醫也對他悉心照料,終於把他從死亡的邊緣救回。這場疾病使他的體重減少了約20公斤。返回紐約後,羅斯福給朋友的信中寫道:這場大病至少讓他減壽10年。在餘生中,他經常因為瘧疾和腿傷未愈而住院治療。

身體基本康復後,羅斯福前往華盛頓特區為此次河流探源答辯,因為有專業人士懷疑考察結果。他的學術報告平息了爭議,羅斯福河的命名得到了國際認可後,他便勝利返鄉。 [4]

世界大戰

羅斯福強烈批評威爾遜的外交政策,認為美國政

 
西奧多·羅斯福墓

府過於軟弱。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羅斯福竭力支持英法聯盟,認為他們是在捍衛人類文明。他主張對德國採取嚴厲措施,報復其潛艇襲擊。當時德裔和愛爾蘭裔美國人主張保持中立。羅斯福對此強烈譴責,指責這些人不愛國,將德國和愛爾蘭的利益置於美國利益之上。1917年美國參戰後,羅斯福自告奮勇組織一個志願步兵營,但被威爾遜回絕。

羅斯福對威爾遜的批評使共和黨於1918年重新奪回國會的控制權。羅斯福在選民中仍有很高的號召力,使他萌生角逐1920年總統大選之念。然而自1918年,瘧疾使他的健康每況愈下。同年,他的小兒子昆騰參加空軍赴法國作戰,戰機被擊落後陣亡。昆騰是羅斯福的幼子,並且在精神氣質上最像父親。

晚年時期

儘管晚年疾病纏身,羅斯福仍保持樂觀的生活方式。他是童子軍活動積極推動者。美國童子軍總會授予他「首席童子軍公民」稱號,他也是唯一獲此頭銜者。

1919年1月6日,羅斯福在自己的居所內平靜地離世,享年61歲。收到他去世的消息後,他的兒子亞齊給親友們發電報說:「老獅子去世了。」

主要著作

《給孩子們的信》

《1812年戰爭中的海戰》(1882年)

《征服西部》(四卷,1889至1896年)

《美國歷史中的英雄故事》(1895年)

《非洲遊蹤》(1910年)

《新國家主義》(1910年)

《文學及其論文》(1913年)

《西奧多·羅斯福自傳》(1913年)

《穿過巴西荒原》(1914年)

《美國和世界大戰》(1915年)

《盡你所能敬畏上帝》(1916年)

《國力和國際義務》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