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旅馆
目录
内容简介
《西夏旅馆》是台湾中生代小说家骆以军迄今为止最为重要的作品,作者写作期间曾三度遭受忧郁症侵袭,最终耗时四年,倾力写就一部关于异族人、变形者的创伤与救赎、离散与追寻的疯癫、妖艳之书。 小说的内容一方面是书名呈现的“西夏”最后的逃亡历史,另一方面又是发生在现代“旅馆”局促空间中的想象,两个词连接起来其实隐喻的是台湾外省第二代的命运、历史和身份认同。因为在骆以军这些外省第二代看来,他们的后代们会彻底成为本省人,外省人这样一个族群迟早会消融,而这样一种命运就像中国历史上曾经创建西夏的党项人。所以《西夏旅馆》讲的就是历史上不同时期曾经出现过的各种不同的人,他们怎么样逐一地出现,华丽地登场,然后又突然之间就进入虚空之中,留下来一些很破碎的记忆。这些人包括现在的台湾外省人。 骆以军是最近台湾十多年来最了不起、最有创造力的一位作家,而且甚至是整个华文世界里面最有重量的作家之一。……
名人评价
《西夏旅馆》在骆以军怪异、绚丽、有点色情意味的笔下,透露了外省第二代的漂流经验。
——王德威
这不是一部易懂的小说,但它是骆以军语言技艺的大成,更有可能是华文小说的新路碑。若要我用一句话去总结,我只能勉强地说:“西夏”在骆以军笔下成了一切历史中曾经灿烂登场却又终归灰灭的记忆之象征,“旅馆”乃是容纳无穷故事但又不可一一说完的迷宫装置,其奇诡复杂让人叹为观止。如果这是台湾中生代作家对小说提出的疑问和挑战,大陆这边又有哪一个同代人愿意去接应回答?
——梁文道
骆以军是个蛮横的蠢孩子,他具有极大的破坏力,把现有的时空砸个稀巴烂,再把齑粉般的碎片凑起来,搭一个莫须有的新时空,好歹拼成个四不像,却找不到进去的路径。正彷徨着,忽然蹈入一扇门,又陌生又熟悉,既不是砸烂的那一个,也不是新凑的这一个,而是第三个,叫做“西夏旅馆”。
——王安忆
这是一部庞杂的书,也是一部匠心独运的书。这是一部琐碎的写实之书,也是一部超越了现实生活的象征之书。这是一部让读者望之却步的书,也是一部让读者手不释卷的书。
——莫言
长辈不在的时候,我们都称骆以军为台湾文坛一哥,六〇以降第一人。
——戴立忍
作家翻箱倒柜将一幕幕荒谬乖离的末世景象以无比温柔的笔触结印。自脱稿那日, 便注定是一部跨世纪、 跨古今与两岸的文学巨著。
——桂纶镁
作者简介
骆以军,1967年生,私立中国文化大学文艺创作组毕业,国立艺术学院戏剧研所硕士。曾获联合文学巡回文艺营创作奖小说奖首奖、大专青年文学奖小说奖,联合文学小说新人奖推荐奖、时报文学奖小说首奖等。 骆以军(1967年3月29日-),生于台北市,祖籍安徽省无为县,台湾专业作家。 高中时的骆以军因喜爱沈从文、张爱玲等人的作品,开启了对文学创作的兴趣。就读文化大学期间,从原先就读的森林系转到中文系文艺创作组,而此时正好是小说家张大春、罗智成、杨泽、翁文娴等人在文化中文任教之际,也因此有机会让骆以军亲身接触这群优秀的台湾文学创作者,并从他们的文学理念及经验中获取养份。尤其是具有后现代主义倾向的张大春,抛弃写实主义的教条,对文本、文字符号产生的质疑,尽一步发展出后设小说的手法及魔幻写实的书写策略,在在的影响骆以军小说的创作观。 1993年出版处女作《红字团》,同年即获得联合报年度十大好书之推荐,著名评论家王德威认为《红字团》的六篇文章大抵皆可以后设名之,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某些篇章呈现出骆以军个人对生命的观照,显现出与其它喜于使用后技巧创作者的不同之处。同年11月接着出
内容预览
那时他那麽年轻,年轻到孤自一人从登记房间、独卧一室,到第二日清晨在那廉价旅馆醒来,一切皆新鲜而无有客途陌生床铺之痠疼疲惫。那沦浃了许多别人体味的暗红薄被、灰旧的塑胶壳水银胆僧帽热水瓶,小几上不鏽钢盘倒扣着几只印了红字黑松汽水的玻璃杯,或那台权作摆设的萤幕随转台展演不同液态流动模煳人形的小电视,没有中央空调而出风口叶片积满白蚁尸骸的歌林一吨冷气这样尘蟃满布的寒酸小闭室,亦能朦胧召唤他「在一陌生地召妓」的旖旎想像。主要是他太年轻了,没有记忆的垂纍,他到一陌生小城的空旷街景,马上能成为那样一幅水彩画的构图元素;他置身在一无有身世历史、无品味无讲究的旅馆房间,亦能安惬融洽地将自己的体味溷在那一屋子阴凉霉旧的气味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