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民族大學藏學學院
西南民族大學藏學學院砥礪奮進,歲月流金。西南民族大學坐落於有「天府之國」美譽的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成都,染青城峨眉之靈秀,汲工部武侯之神韻,是民族高等教育鑲嵌在祖國大西南的一顆明珠。學校是國家民族事務委員會直屬綜合性民族高校,前身為西南民族學院,創建於1950年7月,於1951年6月1日正式成立,2003年4月更名為西南民族大學。2005年,實現國家民委、成都市共建;2015年,實現國家民委與四川省人民政府、教育部共建;2016年,四川省人民政府與學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西南民族大學是在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王維舟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親自關懷下,新中國最早建立的民族高校之一。學校繼承了誕生於抗日烽火中延安民族學院的優良辦學傳統,潤育在共和國初升的晨曦里,鳳凰涅槃在改革開放時期,當前正意氣風發地奮進在新時代新征程。2003年,在首輪教育部本科教學工作水平評估中獲得優秀;2017年,獲首屆「全國文明校園」、第五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示範學校」稱號。
目錄
師資隊伍
目學院有教職工37人,其中專任教師29人,管理崗及其他崗位8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9人,具有碩士生導師資格的7人,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11人,在讀博士3人,碩士學位的教師15人,中青年教師比例達82%以上。國家民委優秀工作者1人,四川省優秀教師1人、校級教學名師2人、四川省優秀教學團隊1個。學院現設有文學教研室、語言教研室、歷史文化與文獻教研室、哲學與宗教教研室、藏學與民族學教研室、漢語言文學教研室、文化傳承與創新教研室等7個教研室。學生共計1191人,其中本科生1099人,碩士研究生92人,包括藏族、漢族、蒙古族、回族、彝族、傈僳族[1]、納西族、土族等14個民族。
教育教學
學院建有四川省當代藏區發展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學象雄文化研究院、西南民族大學藏漢翻譯中心等學術平台,在西藏、甘肅、青海、四川、雲南等省區建有本科、碩士教學科研實踐基地。
學院始終以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並重,提升總體競爭力。學院始終以教育教學、科學研究並重,提升總體競爭力。近三年來,院教師主持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3項,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7項,國家社科基金後期資助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8項。其中,獲得省部級獎勵2項;出版專著、教材9部;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2篇。承擔3項省部級教改項目、7項校級教改項目;獲四川省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1項,校級教育教學成果獎一等獎2項、二等獎2項;獲校級教學質量獎一等獎1項、二等獎1項、三等獎2項;獲青年教師技能大賽一等獎1項、三等獎4項;校級電子課件大賽三等獎2項。擁有省級、校級精品課程10門。
人才培養
學院注重複合型、應用型、創新型人才的培養,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加社會實踐,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思維,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近三年國家級項目共13項,省級16項,校級39項,院級孵化項目4項,其中,16年大創項目中有一項最後轉化為學生畢業論文。2012級藏漢雙語行政管理專業[2]珠扎同學在「首屆中國青年APP大賽」的總決賽中,以「藏醫好大夫」APP項目榮獲應用類三等獎,成為西部十一個省市在應用類方面的唯一獲獎項目。並受邀赴京參加首屆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活動周,珠扎同學的創新團隊還受到國家領導人的接見。
合作交流
學院全面逐步建成全員育人、全過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體系,鼓勵和帶動學生積極參與社會實踐活動,拓展學生就業路子,高度重視組織學生集中實習,以生源地為核心區域,分別在四川、西藏、雲南、青海、甘肅等省區的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簽訂了合作協議,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
藏學院貫徹落實中央民族工作會議精神和國家民委有關民族教育的會議精神,充分發揮學科與師資優勢,先後承擔了全國藏漢雙語法官培訓、公安部藏漢雙語業務骨幹培訓、成都軍區軍隊幹部基礎藏語培訓等藏漢雙語培訓任務;圍繞四川省委省政府關於藏區中心工作,積極參與、承擔藏區重大調研課題,為藏區和諧穩定、社會發展做出了貢獻。
視頻
西南民族大學藏學學院 相關視頻
參考文獻
- ↑ 民族圖騰——傈僳族,搜狐,2018-08-12
- ↑ 行政管理這個專業怎麼樣?,搜狐,2020-1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