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螭虎 乃「龍生九子」之一,也稱「夔龍」。是傳說中的瑞獸,代表祥瑞,有鎮惡之意。[1]它不僅形象生動傳神,更是中華傳統之化中神武、力量、權力的象徵。螭虎最早見於商周青銅器上,是和龍有關的一種神獸,故又有「螭虎龍」之稱。戰國之後乃玉器中最為常見的瑞獸。漢代以後,「螭」紋開始興盛,使用得更為廣泛,常見於瓦當、城磚、青銅器、樓宇等裝飾,在中國傳統圖文裝飾藝術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2]螭虎在古老文化中代表神武、力量、權勢、王者風範,極為善變,能驅邪避災,寓意美好、吉祥。[3]

目录

古書記載

  1. 漢書·司馬相如傳》有「蛟龍、赤螭」之載,其中「赤螭」一詞文穎的註解稱:「螭,為龍子。」 張揖的注釋稱:「赤螭,雌龍也。」
  2. 明代字書《正字通》里評說:「或龍或虎為紐,非謂螭虎一物也。今俗連螭讀誤,合為一物云云。則以龍曰螭虎,自明已然。」
  3. 班固《封燕然山銘》有「鷹揚之校,螭虎之士」的句子。
  4. 《說文·虫部》有釋:「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
  5. 左傳·文公十八年》有「投諸四裔,以御螭魅」之載,其中"螭魅"一詞的杜預註稱:「螭魅,山林異氣所生,為人害者。」
  6. 《左傳·宣公三年》有「螭魅魍魎,莫能逢之」之載,其中"螭"字,據註家稱:「螭,山神,獸形。」

從各條文獻來看,有關螭的記述,最晚在戰國時已開始。至于它的來歷,有說是龍屬或龍子,或雌龍,即母龍。其先為山林異氣所生,色黃、無角、獸形。

玉器上出現螭的形象,正好與文獻記載最早期相同,即亦在戰國時出現,此後的漢魏、元、明、清一直延續。唯唐、宋略少,是螭形在玉器上出現的低潮期。其名稱有叫蟠螭、螭虎、螭龍者。

影片

by YouTube 螭虎藏字【廟宇導覽-北港朝天宮】

參考文獻

  1. 螭虎圍(團)爐 老古板的古建築之旅:分門別類介紹台灣與大陸的古建築與建築裝飾工藝
  2. 古獸螭虎:傳說中的龍子之一,虎虎生威,寓意吉祥 每日頭條
  3. 玉雕中哪些美好的寓意 壹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