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虎鶴雙形拳是一種傳統拳術,屬於中南拳之一,主要流傳於廣東廣西等地,相傳為林世榮綜合洪家拳和佛家拳改編而成,有「洪頭佛尾」之稱。

該拳是取的「勁」(如虎之猛)和「形」(如虎爪),又取鶴的「象」(如鶴嘴啄食)和「意」(如鶴的靈秀飄逸)而命名。

目錄

基本簡介

虎鶴雙形拳是南派少林拳術中的一種精湛拳藝,廣泛流行於廣東,廣西一帶,該拳特點在回單馬基礎上模仿動物形態,動作緊湊,勁力剛健,落地生根,發聲勁力,威武雄壯,充滿氣勢。

虎鶴雙形拳攻防靈活,深防守於進攻之間,深受習武愛好者的親眯。虎鶴雙形拳是滿腔拳「後五虎」體系中的代表作,因其長短橋結合,手法眾多,而被視為「 拳種」,習洪拳者大多曾練此套路.此套路既有短橋手的精密善變,亦有長橋手的大開大合、大砍大劈。此套路由洪拳名家黃麒英初創,後由其入室弟子林世榮整理成型,在廣東珠三角地區及海外華人習武者中流傳甚廣。

虎鶴雙形拳是南海平洲人林世榮根據洪拳和佛拳改編而成一套的拳術。著有《虎鶴雙形》一書。他說這套拳能「以小擊大,以弱擊強,千斤之力得以半兩消之」; 又說,能「以橫克直,以弱借強,虎爪則如猛蟲撲獸,鶴翅則為凌空擊水,浩浩如五爪金龍,盤盤如老僧入定,極神化之妙」。自成一格,有「洪頭佛尾」之稱。流行於南海、 番禺、順德、 肇慶廣寧、 懷集等地,流行於港澳和南洋一帶[1]

動作概述

它的整套動作108點,模仿 虎與鶴兩種形象編成。結構有慢有快,有高有低,從慢到快,快慢結合。其內容以洪家橋馬、佛家快打、洪家防衛、佛家攻勢兼而有之。手形是 拳、掌、指、爪、鈎。手法有拋、釘(鈒)、掛、撞、插。步法有弓步、馬步、虛步、跪步、獨立步和麒麟步。身形以平穩中正為主,收腹探身為助。拳勢威武雄壯,氣勢磅礴。要求出拳穩定有力,步法落地生根,眼睛靈活有神,身段挺拔端正。

拳術特點

手型有拳﹑掌﹑指﹑爪﹑鈎。手法有拋﹑掛﹑撞﹑插等。步型有弓步﹑馬步﹑跪步﹑虛步﹑獨立步和麒麟步等。步法講究落地生根。身型注重挺拔端莊﹐以方正為主﹐塌腰﹑探身為輔。整套動作既吸取佛家拳的凌厲攻勢﹐又吸取洪家拳的嚴密守勢﹐拳勢威武,快慢結合,有高有低,節奏分明。

虎鶴雙形拳由黃飛鴻集各家之精華融會貫通而創立。套路中既取虎的「勁」(如虎之猛)和「形」(如虎爪),又取鶴的「象」(如鶴之靈秀飄逸)。虎形練氣與力,動作沉雄,聲威叱咤,有騰虎躍之勢;鶴形練精與神,身手靈捷、動作迅速、有氣靜神閒之妙,故稱虎鶴雙形拳。

虎鶴雙形拳手形有拳、掌、指、爪、鈎,手法有拋、掛、撞、插等,步法有弓步、馬步、虛步、獨立步和麒麟步等,步法講究落地生根,身形注重挺拔端莊。整套動作既吸取佛家拳的凌厲攻勢,又吸取洪家拳的嚴密守勢,拳勢威武,剛柔並用,長短兼施,革除了以往南派拳法沉滯狹隘、動作重複之弊病,其結構新穎,動作輕快,為黃飛鴻一門之代表拳法。

虎鶴雙形拳中的虎表現的是 剛勁威猛,鶴代表的是柔韌靈速。兩者的結合事實上就是武術中的「剛柔並濟」[2]

視頻

虎鶴雙形拳 相關視頻

南拳王武術演練(南拳,虎鶴雙形拳)
洪拳中虎鶴雙形拳

參考文獻

  1. 少林南拳虎鶴雙形拳,豆丁網,2015-12-15
  2. 黃飛鴻虎鶴雙形拳 圖譜秘笈,騰訊網,2020-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