藤編扇
基本內容
羽毛扇
羽毛扇至今已經有三千年的歷史了。明文震亨《長物志》卷七:「扇,羽扇最古。」「扇」字從「羽」也證明了扇子大家族中,以羽扇的出現為最早。晉崔豹《古今注》:「雉尾扇起於殷世高宗。」據前秦王嘉《拾遺記》記載,羽扇始於周昭王時,有盂夏取鵲翅為扇之說,則羽毛扇已經有三千年的歷史了。
團扇
絹宮扇又叫紈扇、團扇、羅扇,它出現於羽扇之後、摺扇以前。西漢成帝的妃嬪班婕妤寫過一首有名的《團扇歌》:「新制齊紈素,皎潔如霜雪。裁為合歡扇,團團似明月。出入君懷袖,動搖微風發。常恐秋節至,涼飆奪炎熱。棄捐篋笥中,恩情中道絕。」借詠團扇表露受趙飛燕嫉妒排擠恐受君王冷落的複雜心理。從歷代散見的詠扇的詩賦散文來看,團扇盛行於西漢至宋代的一千多年間,宋代以後又與摺扇並駕齊驅,深受妃嬪仕女、文人雅士的喜愛。古代的絹宮扇大多製作精細,裝飾華美:「團扇:近世士民通用,素絹兩面繃之,或泥金,或瓷青湖色,亦有月圓、腰圓、六角之形,皆倩名人書畫其上,名曰『團扇』。柄用梅烙、湘妃、棕竹居多,亦有洋漆、象牙之類。」
藤編扇
藤是一種蔓生植物,有白藤、紅藤、紫藤多種,質地柔韌。清代制扇藝人用很細的枯藤綸制扇面,經久耐用。
麥稈扇
清王廷鼎《杖扇新錄》:「麥扇:以麥稈編成扁帶,廣寸余,圈作規形,如盆大,用竹片兩面夾之為柄,中心貼五色綾緞一小圓,繡山水、人物,極細,麥色金黃而潤,輕靈便捷,兩浙人多用以燕居。亦有削細竹作一圈,密編麥稈,匯綜於柄,以采縷結出梔子花、古錢、卍字諸形,皆兒女通行燕扇也。」他所說的麥扇就是麥稈扇,又稱麥秸扇、麥草扇。
牛骨摺扇
蘇州、常州、江西、廣州等地出產,用水牛肋骨製作,要經過刮、鋸、刨、漂白、造型、拉花、砂、磨等許多工序,細膩潔白,猶如象牙細拉花摺扇。
龔扇
清朝光緒年間,四川省自流井(今自貢市)的制扇藝人龔爵五編成細篾竹絲扇,扇面上有「福祿壽喜」等字形,或「喜鵲鬧梅」圖,深受人們的喜愛。光緒未年,四川「勸業道」周孝懷主張振興百業,在全省評選優質手工藝品,龔爵五編的竹絲團扇和成都鹵漆、梁平竹簾一起獲獎。龔爵五的兒子龔雨璋進一步把名家畫稿織入竹絲扇。據說一位巨商拿來一幅張大千畫的仕女圖,要求在畫中人手執的紈扇扇面上隱現仕女秀美的臉蛋,龔雨璋嘔心瀝血反覆試驗,終於編成,從此龔扇名聞遐邇。
玉版扇
清王廷鼎《杖扇新錄》:「玉版扇:浙之括蒼山多巨竹,有圍至二尺外者。碧湖之民能截而剖之,取其里闊五六寸、長尺許,熨之使平,其形上寬下稍殺,用紅木,或明角、玳瑁,雕刻為柄,裝以為扇,兩面可鐫書畫。徐花農太史曾購置之,以奉曲園師。師愛其形制新巧,色白潤如玉,因題為『玉版扇』。」這種扇現在四川墊江也生產,又名"竹簧扇"。
篾絲扇
青竹扇
又叫篾絲扇或竹絲扇。清王廷鼎《杖扇新錄》:「篾絲扇:來自嶺表,削竹青細如縷,織成如布,光滑無痕,方、圓、六角均有之。積五六年,色自紅潤,風來倍涼,雅品也。青神縣也生產,又名「青竹扇」或「竹絲扇」。另有一種用較粗竹片編成的低檔竹扇,浙江北部、安徽南部都有出產,經久耐用,價廉物美,城鄉居民都喜歡用它。
芭蕉扇
芭蕉扇,又叫蒲扇、葵扇、蒲葵扇。清王廷鼎《杖扇新錄》:「古有棕扇、葵扇、蒲扇、蕉扇諸名,實即今之蒲扇,江浙呼為芭蕉扇也。棕櫚一種名蒲葵,《研北雜誌》稱《唐韻》『棕』字注云『蒲葵也,乃棕扇耳』。以其似蕉,故亦名芭蕉扇,產閩廣者多葉圓大而厚,柄長尺外,色淺碧,乾則白而不枯。土人採下陰乾,以重物鎮之使平,剪成圓形,削細篾絲,雜錦線緣其邊,即仍其柄以為柄,曰『自來柄』,是為粗者。有截其柄,以名竹、文木、洋漆、象牙、玳瑁為之,飾以翠蝶銀花,緣以錦邊,是為細者。通稱之曰蒲扇,或曰芭蕉扇,實一物也。」這種扇輕便風大,價格低廉,從古到今人們都喜歡用它。
輕便扇
輕便扇又叫袖珍扇,它收折自如,小巧玲瓏,攜帶方便。一種是鐵柄的,扇殼用鐵皮衝壓而成,塗以各色油漆,彩紙扇面,花樣新異,價格低廉。另一種是木柄或竹柄的,用彩紙或香木做扇面,同樣收折自如。
綢舞扇
綢舞扇、絹面花邊摺扇多為戲劇舞蹈用扇,有半綢全綢之分,扇骨以竹為主,也有用檀香木或牛骨的。扇面採用各式絲綢,印上或繪上花草圖案,有的還加上閃光鋁片,舞動時絢麗多彩,或金光熠熠。也有在扇面沿邊外加絲綢花邊作裝飾,做成女用絹面花邊摺扇。
帽扇
帽扇半打開時可用作扇子取涼,全打開時可當帽子遮陽蔽日。它透風耐曬,易於摺疊,規格多樣,形狀各異,是旅遊佳品。
掛屏摺扇
又叫屏風扇,掛在牆上或擺在大堂之內作裝飾用,扇骨長六七十厘米,實際上是一種特大型的摺扇。杭州王星記扇廠曾製作過巨型屏風扇《杭州西湖全圖》,扇邊長2.6米,展開面積約十平方米,重16公斤,扇骨用上等木料製作,兩根大邊外側,以淺浮雕形式分組雕出著名「西湖十景」圖,扇面採用十六張牛皮紙拼接而成,灰黃色底上灑以銀鉑,上繪巨幅青綠山水「西湖全景」,曾送香港展覽。這大概是我國古今最大的摺扇了。
象牙扇
象牙質地細密堅韌,便於雕刻,並可染色,是名貴的制扇用料。北京故官博物院珍藏着一把以象牙篾絲編綴的雕花團扇,是清代乾隆年間廣東官員進獻宮廷的禮品。此扇呈蕉葉形,縱57.3cm,橫34.1cm。扇面用潔白細潤、寬不足1mm的極薄的象牙絲編成,均勻細密。扇面上鑲有淺刻、浮雕和撥鏤結合的染色牙刻菊、蘭、佛手等花卉,布局嚴謹,色調穩重。扇邊包鑲玳瑁框,畫琺瑯彩繪花果紋柄把,上下嵌金星玻璃,棕竹柄梁,垂如意形銅鍍金護,頂上鑲有鏨蝙蝠紋。柄樑上、中、下部分嵌有雕花玳瑁,捲雲勾蓮琥珀及雕夔龍嵌玳瑁護托。全扇突出了象牙絲細膩澤潤的質感,莊重典雅,古色古香。[1]
參考文獻
- ↑ 竹編扇的製作工藝及過程盛風蘇扇網,2017-0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