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家古厝
藍家古厝位於屏東縣里港鄉玉田村玉田路48號。建基於清雍正年間,藍家古厝為里港藍家開台祖藍雲錦所建,已有近三百年歷史。佔地千餘坪,是傳統閩南燕尾式四合院與日治時期仿西洋歷史主義 建築,雖幾經修膳,仍頗具規模。為屏東縣歷史建築十景之一[1]。藍家後代子孫,族系綿延且散居海內外各地,每年利用農曆春節返鄉祭祖,逐一登載系譜,共同延續族親系譜。
目錄
里港藍家發展史介紹
開拓始祖
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廣東南澳總兵藍廷珍及族弟藍鼎元來臺征討朱一貴,朱一貴之亂平定之後,藍家安排一部分族人定居於此地,藍家遷台定居一世祖藍雲錦(藍鼎元長子)移民開墾阿里港(現稱里港鄉),「定玉田,建福德正神祠」,成為漢人拓墾屏北平原之肇始。藍鼎元家族長子自藍雲錦移居阿里港以來,在阿里港周圍大力拓墾,終於成為阿里港首屈一指的大墾戶。清朝時代,藍家共有二位四品官、一位五品官,儼然是阿里港地區最顯赫的家族,對地方事務有很大的影響力。
富甲望族
直到藍鼎元之第五世嫡孫藍見元(小名「媽田」)時代,藍家仍然擁有七百多甲的土地,且阿里港及附近地區的糖場都是藍家所有。藍家成為里港望族,後經營糖部、米糧,糖、米郊事業有成。藍見元於道光十五年(1835年),曾主持建築阿里港城的工程,距今約一百六十餘年的歷史,如今阿里港城已拆除,只留下一塊石碑在里港公園內。當年築城乃為防患盜匪,與道光十二年(1832年)的李受騷擾事件,阿里港慘遭客籍義民蹂躪有關。阿里港城的城壁是用刺竹圍成,城門則用珊瑚礁石建成,城牆內有二尺深的河溝,士兵巡邏時以河溝為走道。共有東西南北四個門,從東到西距離二公里,從南到北則為一點五公里。藍見元亦出資設立義塚,為今日里港鄉過江村第一公墓。《鳳山縣採訪冊》曾錄:「(義塚)一在過港仔埔港西,縣東北四十二里,縱二里許,橫半里許,咸豐元年藍見元置。」
藍家的第八代嫡孫藍高川(1872年-1940年)更大量購買土地種植蔗園(土地範圍直至現今高雄縣)、創立台灣商工銀行(現為第一銀行前身),成為全臺知名的世家大族。直至日本二戰投降及國民政府敗退來臺,仍是阿里港雄霸一方的大亨,旗南古道為藍家向台南府城輸出糖、米要道,為祈求神明庇佑營商順利,而出資建修廟於嶺頂。其堂弟藍高全,字左如,任里港街庄長三十年(1902-1931),亦為里港信用組合(今里港農會)組合長,重視教育,為阿里港公學校創建人之一。下一輩如藍家芳、藍家鼎皆曾任里港鄉鄉長一職。其他像1877年捐地建造里港雪峰書院(今址為里港國小)之藍登輝,亦為里港藍家一系。
里港藍家顯赫一時,與許多政商名人或有私交或有姻親關係。如藍高川與辜顯榮、林熊徵私交甚篤。前者曾捐助設置里港城城門,後者替基隆顏家為藍家說媒;日本通商產業大臣山中貞則據傳為藍家鼎義子;藍敏為徐永昌將軍之兒媳婦,並與首任台灣地區空軍司令林文奎一家交好;藍敏之兄藍家精與何應欽將軍為至交;前屏東縣縣長,地方望族張山鐘之妻為藍鼎元八代孫藍奎,三子張豐緒曾為中華民國內政部長,長女嫁予前司法院院長戴炎輝,相關紀錄族繁不及備載,關係至遠的甚至有中華民國陸軍總司令、將軍孫立人娶藍家女侍美英為妻一事。
參考文獻
- ↑ 《2001歷史建築百景專輯》 初版二刷. 臺北市: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 2002-09-30: 157頁. ISBN 957-01-1200-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