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

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
图片来自gerenjianli

萨瓦帕利·拉达克里希南爵士(Template:Lang-te英语:Sir Sarvepalli Radhakrishnan,1888年9月5日-1975年4月17日),传统译法为罗陀奎师那(rādhākṛṣṇa),OM获得者,印度哲学家,政治家。拉达克里希南爵士曾担任印度第一任副总统(1952-1962年)和印度第二任总统(1962–1967年)。

拉达克里希南是印度20世纪杰出的宗教比较和哲学研究者,曾担任牛津大学的斯伯丁东方宗教与伦理学教授(1936-1952年)。拉达克里希南的哲学从吠檀多不二论[1] 出发,曾于1926年,1929年和1930年担任牛津大学曼彻斯特学院的厄普顿讲师。拉达克里希南于1931年获得骑士勋章,1954年获得印度最高公民奖,于1963年获得OM。1930年,他被任命为芝加哥大学宗教比较的哈斯克尔讲师。

早年

拉达克里希南的硕士论文为《论伦理学及形而上学的假设》。

政治生涯

拉达克里希南在学术生涯后,“宁可晚些”开始了他的政治生涯。1931年,拉达克里希南被提名为国际联盟知识产权合作委员会委员。在西方眼中,他是有说服力的印度思想解释者。1947年,他作为印度代表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46-1952年)。他还当选为印度制宪议会议员。拉达克里希南在1952年当选为印度首位副总统,并当选为印度第二任总统(1962–1967年)。

印度独立后,他于1949年至1952年担任印度驻苏联首任大使,以及第一任印度共和国副总统。1962年当选为印度总统

目录

哲学典范

他主张宇宙的最高实在是一种无限的、永恒不变的精神实体,称为“梵”或“绝对”。这种精神实体是宇宙万物存在的基础。他强调梵的能动性,认为万事万物皆是梵的力量的显现。与此相一致,他认为人的真正本性就在于内部所具有的与梵相同一的精神性,通过直觉的方式证悟这种精神性乃是人生的目的。宗教的道路能使人认识到自己的真正本性,使人从世俗状态转化到超俗状态。拉达克里希南批评印度社会的不平等现象和恶习,批评西方文明的崇拜物质,主张通过宗教的途径解决个人和社会生活的各种矛盾。著有《印度哲学》、《印度教的人生观》、《唯心主义的人生观》、《东方的宗教和西方的思想》等。

生平

拉达克里希南生于南印度泰米尔纳德邦的蒂鲁塔尼。父母是泰卢固族婆罗门,信仰传统的印度教。但他在基督教教会学校接受中学和大学教育,曾担任University of Mysore加尔各答大学的哲学教授、Andhra UniversityBanaras Hindu University的副校长、牛津大学斯波尔丁东方宗教和伦理学讲座教授。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