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薛雪照片来自kknews

薛雪生白(生卒1681年-1770年),号一瓢,号扫叶山人又号槐云道人、磨剑道人、牧牛老朽。江苏吴县人。(清代温病学派中医名家),早年游于名儒燮之门,诗文俱佳,又工书画,善拳技。后因母患湿热之病,乃肆力于医学,技艺日精。薛雪一生为人,豪迈而复淡泊,年九十岁卒。 国籍:清国

目录

生平

生于康熙二十年(1681年),家居苏州南园俞家桥,先习儒,乾隆初年举鸿博,不就,因母多病,遂习医,治疗多奇效,与叶天士齐名,能诗,诗学叶燮,“所著诗文甚富”,又善画兰竹,博学多通。

著作甚多,有《一瓢斋诗存》、《一瓢诗话》、《吾以吾集》。

医学著作有《湿热病篇》、《医经原旨》,于灵素奥旨,多所发挥。

将湿热病分为九种证型施治,说理透彻,立言允当,极尽变化。无论常变皆有案可循,是后世习温热病的必读之作。 与同为温病大家叶天士稍有文人相轻之争,称自家居所为扫叶山庄。

生平著作

所著《湿热条辨》即为传世之作,现传版本多种,条文数量亦有出入。舒松摩重刻《医师秘籍》仅载前三十五条,江白先本与吴子音《温热赘言》于三十五条中只采二十条,而又增补十一条。其他如《陈修园医书七十二种》、章虚谷《医门棒喝》、宋祐甫《南病别鉴》均有收录,但编次互异。王孟英《温热经纬》为据吴人陈秋垞抄本而得,共有四十六条,为目前流传较广者。

 
叶天士[1]

医林趣闻:叶天士和薛雪

叶桂(字天士)和薛雪(字生白)都是清代的名医,也是温病学的大师。他们二人同住在江苏省苏州市,而且都生在同一个时代,所谓同行是冤家,他们之间比拼医术,也发生了很多的小故事。[1]

有一次,苏州出现了大的瘟疫流行,官方设立了一个医局,邀请当地名医每天去那里给病人看病。当地有一个更夫,全身浮肿,苦不堪言,于是到医局去看病。当时薛雪正在值班,给更夫把脉之后,对更夫说:“你走吧,水肿太严重了,没法治了。”更夫沮丧地出门,恰巧遇到叶天士赶到医局,在轿中一眼瞥到了那位更夫,见他全身浮肿,就把他叫住问道:“你不是更夫吗?来这里看病吗?”更夫讲了自己看病的经过,神情沮丧。叶天士一听,莞尔道:“你这水肿病是因为你打更时候用的蚊香有毒,你吸了太多的毒气导致的,我给你开两副药就好了。”结果更夫吃了叶天士的药,果真治好了。

这事被薛雪知道了,非常不忿,又没处撒气,于是回家把自己的住处提名为“扫叶山庄”(意思就是扫平“叶”天士)。叶天士听说了,当然也不高兴,就把自己的书斋也改了一个名字,叫做“踏雪斋”(踏平薛 “雪”)。从此两人互相不服,争斗不断。

同行相争,文人相轻,素来都是为人不齿,但是人都有脾气,意气之争也是在所难免。就像时至今日,这样的事情也是不少。就像郭德纲讽刺相声界,崔永元揭露阴阳合同,起因也都是意气之争。

我想说的是,在这个故事中想到的另外一个意思,就是作为医生的人,一定要博闻广识。薛雪并非是医术不如叶天士,而是他不知道更夫的蚊香毒气会导致浮肿,而把这个病当成一般的浮肿来辨治,从而认为是不治之症。叶天士正因为懂得蚊香毒气的危害,就胜出了一筹。做医生要提高医术,除了学习专业知识,也要有多学科的知识积累,任重而道远啊。

文中故事改编自《冷庐医话》(清·陆以湉),此书有趣,值得一读。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