蔷薇目
蔷薇目是显花植物的一目,属双子叶植物(特征为具两片子叶)。蔷薇目含24科,约320属,有6,700种。包括一些温带地区著名的观赏植物及果树,如蔷薇、山楂、苹果、桃、樱桃、梨、李、草莓及醋栗等。
蔷薇目的大部分种类分布于新、旧大陆的北半球温带地区,在东亚、欧洲及北美尤为丰富。蔷薇目各种类之间差异极大,其株形从小草本到灌木、从木本攀缘植物到大、小乔木均有。
- 中文名:蔷薇目
- 拼 音:qiáng wēi mù
- 学 名:Rosales Bercht. & J. Presl (1820)
- 界:植物界
- 亚 界:绿色植物亚界
- 总 门:轮藻总门
- 门:木贼门(有胚植物门)
- 亚 门:木贼亚门(维管植物亚门)
- 纲:木兰纲(被子植物纲)
- 亚 纲:蔷薇亚纲
- 超 目:蔷薇超目
- 目:蔷薇目
目录
形态特征
花各部轮状排列,少有螺旋状排列,花被2轮,有时缺花瓣,少有花被全缺,花下位、周位或上位,常为辐射对称及两性花,心皮常分离,或合生,有时有厚的、多数胚珠的胎座。
蔷薇目种类的形态差异极大,包括小型的匍匐草本及巨大的阔叶乔木。许多种类,尤其是蔷薇科的种类,具棘刺或皮刺。本目植物多具单叶,但几个较小的科的种类具复叶。蔷薇科种类的叶类型变化最多,从具线裂的单叶到羽状复叶均有。多数蔷薇科种类的叶为互生,但另一些科的叶为对生。叶多具托叶(位于叶柄与茎连接处的附属部分,形似小型的叶片)。
花
蔷薇目种类的花通常扁平或浅杯状。常鲜艳,多具4~5枚萼片和花瓣,辐射对称排列,联合组成花杯。花两性(具雌蕊及雄蕊),雄蕊数目多。果为乾果或肉质,有些种类的果为核果。蔷薇目种类的花色鲜艳,味芳香,以吸引昆虫来采食丰富的花粉,并将它传播到其他花朵的雌蕊上。
种子
种子内含胚而无胚乳。种子的传播方式取决于果实的类型。有些种类具肉质的果,可食,用以吸引鸟类和其他动物采食,果实被吞食後种子被排出体外,从而得到散布。几个科的种类具小而轻的种子或其种子具翅,藉风力散布。另一些种类的果实或种子具钩或倒刺,可挂在动物的毛或人类的衣服上,藉以带到其他地方。但有些种类并不依靠种子繁殖,如草莓及悬钩子可进行无性繁殖,但仍保持产生种子的能力。
主要分类
本目包括海桐花科(Pittosporaceae)、八仙花科(Hydrangeaceae)、茶藨子科(Crossularia-ceae)、景天科、虎耳草科、蔷薇科等24科。[1]
蔷薇科(Rosaceae)包含本目约45%的种类。其他重要的科包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绣球花科(Hydrangeaceae)、茶藨子科(Grossulariaceae)及景天科(Crassulaceae)。其余各科所含的种数多在10种以下。[2]
景天科(Crassulaceae)
草本或半灌木。叶对生,互生或轮生,单叶,无托叶、肉质植物。花整齐,两性,4至5基数,常聚伞花序;花粉近球形至长球形,具3孔沟,外壁表面具条纹,网状或细网状雕纹;子房上位,分离或基部结合,每心皮基部往往有鳞状腺体。果实为革质及膜质的蓇葖。种子小,有胚乳。染色体:X=4—22,31。
本科有25属,900种,主产温带和热带。中国有10属,242种。
本科为旱生植物类型,肥大的薄壁组织内含草酸钙及有机酸,气孔下陷,表皮有蜡质粉,可减少蒸腾,植物体常呈莲座丛状,无性繁殖力强,常可籍珠芽繁殖。本科有多种药用植物,如景天属(Sedum)的垂盆草(S.sarmentosum Bunge),3叶轮生、叶披针状菱形,江南习见。佛甲草(S.lineare Thunb),叶线形,先端钝,产长江中、下游。堪察加景天(S.kamtschaticum Fisch.),产北部。费菜(土三七)(S.aizoon L.)瓦松属(Orostachys)华东习见。落地生根属(伽蓝菜属)(Kalanchoe)、青锁龙属 (Crassula)、拟石莲花属(Echeveria)等多种植物常栽培作观赏。
本科重点特征:草本,叶肉质。花整齐,两性,5基数。花部分离,雄蕊为花瓣的2倍;心皮分离;蓇葖果。
本科5基数的花被,心皮分离的蓇葖与毛茛目相似,但花部之轮状排列,花蕊定数则为进化性状。
虎耳草科(Saxifragaceae)
虎耳草科的种类通常生长于山区和极地,以能在曝露的岩崖和岩缝上生长繁盛而著名。景天科植物集中于南部非洲、南亚及地中海地区,已适应环境,能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生存;某些种类栽作盆栽植物或种在岩石庭园或肉质植物花园内。茶藨子科茶藨子属(Ribes)的灌木产茶藨子及醋栗。绣球花科的绣球花属(Hydrangea)植物为灌木至小乔木,花形美观。
多为草本。叶常互生,无托叶。花两性或单性,辐射对称;萼片4~5;花瓣有或缺,常有爪;雄蕊与花瓣同数或为其倍数,着生于花瓣上;花粉具3孔沟或3沟,也有6~9孔的;子房上位或下位,1~3室,花柱分离,胚珠多数蒴果。种子有胚乳。染色体:X=6—18、21。
本科有40属,700种,主产于北温带,中国约27属,400多种,全国分布。
虎耳草,多年生草本,全体被毛。肉质,有细长匍匐茎。叶肾形或圆形,背面常紫红色。全草入药。
落新妇,叶2~3回三出复叶,花紫红色,心皮2,离生。长江中、下游至东北广布,根茎入药,能活血止痛,清热解毒。
白耳菜(诗人草、白须草),多年生草本,叶肾状心形,花瓣5,边缘丝状分裂,蒴果。产华东至云南。全草入药,能镇咳止血、解热利尿。
虎耳草科在不同的分类系统中,有不同的界限。恩格勒采取广义的概念,因而本科有80属,1200种,现代许多学者发现,这种过宽的概念使用时十分不方便,因而采取较为狭义的科的概念。塔赫他间在1980年将它分为10个科,即使如此,虎耳草科还是一个形态上多种多样的分类单位,如:Mitella属中包括有雄蕊10的种,也有雄蕊5并与萼片对生的种,以及雄蕊5与萼片互生的种;虎耳草属(Saxifraga)则包括一些心皮基本上是离生的种和另一些心皮结合达柱头的种,而在结合心皮的类群中子房也具有上位到下位的不同情况,胎座也有边缘胎座、下部中轴胎座上部边缘胎座以至全部是侧膜胎座等各种情况。克朗奎斯特主张把基本上是草本的属保留在虎耳草科中,木本属另立新科。据此,本科仅有40属700种。
本科重点特征:多草本。叶常互生。花4~5基数。蒴果。
蔷薇科(Rosaceae)
蔷薇科含约3,000种小型至中型的乔木、灌木及多年生草本,以木本植物占优势。蔷薇属(Rosa)的种类可能是最为人们认识和喜爱的观花植物属,已培育出数以百计的适应于各种环境的品种,又通过杂交繁育育成许多杂种。绣线菊属(Spiraea)及委陵菜属(Potentilla)也是受欢迎的庭园植物。山楂属(Crataegus)、花楸属(Sorbus)及李属(Prunus)的种类栽作观赏乔木。
蔷薇目最重要的果树亦见于蔷薇科。苹果(苹果属〔Malus〕)和桃(李属)是世界上许多地区的经济基础。其他重要的蔷薇科水果有草莓(草莓属〔Fragaria〕),梨(梨属〔Pyrus〕),樱桃、李、杏及扁桃(均李属),榅桲(榅桲属〔Cydonia〕),和黑莓及悬钩子(悬钩子属〔Rubus〕)。黑樱桃(Prunus serotina)和欧洲野樱桃(Prunus avium,即乌樱桃)的木材可制优质家具,梨木也受到人们高度的评价。 有些蔷薇科植物含危险的氰化物。桃核、苦杏仁及某些野生樱桃对动物及人类有毒性。美国稠李(Prunus virginiana)、野生的黑樱桃及山桃花心木(针果树属〔Cercocarpus〕)的叶有时对放牧的牲畜是致命的。
草本,灌木或乔木,常有刺及明显的皮孔。叶互生,稀对生,单叶或复叶,托叶常附生于叶柄上而成对。花两性,辐射对称,花托凸隆或凹陷,花被与雄蕊常愈合成1碟状、钟状、杯状、坛状或圆筒状的花筒,此花筒常被称为萼筒或花托筒,花萼、花冠和雄蕊看起来从花筒上面长山;萼裂片5;花瓣5,分离,稀缺如,覆瓦状排列;雄蕊常多数,花丝分离;花粉形态比较一致,长球形至扁球形,常具3~(稀4)孔沟或拟孔沟,外壁往往具条纹状、细网状的雕纹;子房上位或下位,心皮多数至1个,分离或联合,每心皮有1至数个倒生胚珠。果实有核果、梨果、瘦果、蓇葖果等。种子无胚乳。染色体:X=7、8、9、17。
本科有100属,3000余种,主产北半球温带,中国有51属,1000余种,全国各地均产。
蔷薇科是1个重要的经济科,许多种果树和花卉都原产中国,相传神农时代已引种野蔷薇。晋代(公元405年)以后栽培更为普遍,中国的月季、茶香月季(R.odorata)分别于1789年和1810年传入欧洲,把反复开花的遗传性带到了欧洲,大大改善了当地的月季种质,成为现代月季的鼻祖,到目前月季品种已达6000多个,几乎所有高级的现代月季,都有中国月季的“血统”。中国果树栽培据有文字考证的已有2500多年的历史,桃、李、梅、唐棣、木瓜等,已在《诗经》中提到,汉朝以后又发展了嫁接技术,表明了中国劳动人民无穷的智慧。
本科重点特征:叶互生,常有托叶。花两性,整齐;花托凸隆至凹陷;花部5基数,轮状排列;花被与雄蕊常结合成花筒;子房上位,少下位。种子无胚乳。 蔷薇目似起源于木兰目的毛茛科。因为它们都是两性花,异被花,5基数,花被两轮。通过花萼结合,花被轮状排列,定数,演化为蔷薇目。
蔷薇目有许多亚科,但都列在蔷薇科之下,这些亚科分别是,绣线菊亚科,蔷薇亚科,苹果亚科,梅亚科。蔷薇目不但具有实用价值,还有观赏价值。
生长环境
遍及海平面和高山草甸,许多种类与人类的活动密切相关。蔷薇科的栽培果树在排水良好的土壤中生长最为繁盛,商业性的果园通常建在多丘陵的或绵延起伏的农村地区。
分布范围
蔷薇目有7个科主要分布于南半球的温带及亚热带地区。其中,库诺科(Cunoniaceae)的种类为乔木和灌木,主要见于澳大利亚及新几内亚,并分布到南美。金槲果科(Chrysobalanaceae)要小得多,分布于热带,主要在南美的亚马逊地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