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志农
蒋志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1994年,蒋志农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0年,荣获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20+20+5=45,走了20年曲折路,20年成功路,还将走5年未来路。”这是蒋志农在2003年出版的《我的农科之路》一书中对自己40多年来农科之路的总结。蒋志农,云南省农业科学院首席科学家,先后育成了82个水稻新品种,为云南稻作科技的发展和稻谷增产作出了重大贡献,被誉为七彩云南的“水稻之父”。
目录
蒋志农 - 曲折与失败的二十年
1962年到1982年的20年时间里,蒋志农先后从事了蚕豆试验、水稻样板田、水稻品种提纯复壮、粳稻三系育种、数量遗传在水稻育种上的应用等研究工作。然而,让他没想到的是,辛辛苦苦干了20年,却没有获得一项科研成果。从1974年到1979年的6年时间里,为了赢得一年两季的育种时间,蒋志农和他的同事大半年的时间都呆在海南。而这段时间,对于蒋志农和他的家庭来说,却是宝贵的。1973年底蒋志农结婚。1974年,他的大儿子出生,而这时他却每年奔波于云南和海南两地,忙于进行粳稻三系育种试验。然而,最终三系育种却以失败告终。谈起这次的失败,蒋志农感到深深的愧疚:对国家的愧疚、对家人的歉疚。“那时候我爱人白天要上班,而我又不在家,只能将孩子丢在床上,孩子哭多了,得了疝气,差点造成了终生遗憾。”说起家人,蒋志农的眼里如今依然充满了歉意。 “人的一生是短暂的,工作时间一般只有30多年,整整20年就这样过去了,这是我万万没有料到的。”20年一事无成,对于科研工作者来说,意味着怎样的打击?尽管有苦恼,尽管有茫然,可对于蒋志农来说,失败所给予他的经验远远大于失败所带来的打击。 “许许多多的例子说明,只有跌过跤知道疼的人,今后的道路才走得更加稳健,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这是蒋志农的自勉。对于科技工作者来说,科研的道路没有失败。
蒋志农 - 贵在坚持的二十年成功路
1982年,中日水稻合作研究项目开始实施,这对于经受了20年挫折的蒋志农来说,仿若雨后彩虹,给他带来了阳光。从1982年开始,蒋志农担任育种课题主持人,到1996年项目结束,15年的时间,项目先后育成了42个粳稻新品系,审定通过了16个新品种。此后,新品种得到了快速大面积地推广,占云南粳稻面积的70%左右,实现了品种的更新换代。新品种同时还被推广到黔西北、四川凉山州和湘西高海拔地区。 1995年初,云南的稻米还有很大的缺口,不少地方的农民还没有解决温饱问题。看到这一情况,还没有结束中日合作项目的蒋志农又开始了“米袋子”项目,并向省委省政府立下了“军令状”:育成20个新品系10个新品种、增产7.68亿公斤稻谷。增产7.68亿公斤,是硬指标,硬任务。为了完成这一任务,6年来,蒋志农走田间、下地头,没给自己放过一个大假,“我很喜欢去山区,尤其是少数民族山区,水稻品种问题多,温饱问题更突出。” 正是凭着这股坚持的毅力和不怕失败的精神,“米袋子”项目期间,育成粳稻品系57个,其中通过省级审定的新品种有11个。6年间,累计示范推广粳稻良种2684.69万亩,增产稻谷8.6276亿公斤。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为基本解决我省粮食(稻谷)自求平衡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促进了粳稻品种更新换代,提高了全省粳稻常规育种水平。 1994年,蒋志农被评为“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专家”;1995年被评为“全国先进工作者”;2000年,云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随着中日合作项目、“米袋子”项目的成功,各种荣誉接踵而来。 “回想自参加工作40多年来的经历,遇到过不少困难和曲折,终于坚持下来,没有调离农科院,没有丢掉‘农’字。”面对20年的成功路,蒋志农归功于他的“坚持”。水稻的育种周期较长,为了在有限的生命和工作年限里育更多的种,为了加快育种步伐,一年种植两个时代,蒋志农从1974年至今,到海南去了近30年,在那儿度过了20多个春节。“‘飞瀑之下,必有深潭。’坚持20年、30年,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
科学家品质
科学家的品质对于要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1]所具备的素质,首先必须是要有好奇心,对于自然的好奇,对于普遍事物的好奇。据我所知的优秀科学家,他们对于所有事物都非常好奇。他们想探知事物的规律,他们具有看到事物最为本质一面的本领。作为科学家,他们能够将事物归纳为最基本的简单而重要的法则,并通过这些基本法则去了解许多其它事物。他们所了解的事物不单单是一个清单,或对个别事物的认识,而是将对它们的认识归纳成为一种普遍的认识。这些素质都是应该具有的。另外,优秀的科学家必须要有恒心。他们在研究实验过程中不断努力,努力再努力,锲而不舍[2]。此外,优秀的科学家一般都有很强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断。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一种素质。
视频
蒋志农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世界最伟大的10位科学家排行榜 让我们共同瞻仰伟人 ,搜狐,2019-11-18
- ↑ 成为科学家,最重要的素质是什么?,新华网,2017-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