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蔣志農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首席科學家。1994年,蔣志農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95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2000年,榮獲雲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20+20+5=45,走了20年曲折路,20年成功路,還將走5年未來路。」這是蔣志農在2003年出版的《我的農科之路》一書中對自己40多年來農科之路的總結。蔣志農,雲南省農業科學院首席科學家,先後育成了82個水稻新品種,為雲南稻作科技的發展和稻穀增產作出了重大貢獻,被譽為七彩雲南的「水稻之父」。

目錄

蔣志農 - 曲折與失敗的二十年

1962年到1982年的20年時間裡,蔣志農先後從事了蠶豆試驗、水稻樣板田、水稻品種提純復壯、粳稻三系育種、數量遺傳在水稻育種上的應用等研究工作。然而,讓他沒想到的是,辛辛苦苦幹了20年,卻沒有獲得一項科研成果。從1974年到1979年的6年時間裡,為了贏得一年兩季的育種時間,蔣志農和他的同事大半年的時間都呆在海南。而這段時間,對於蔣志農和他的家庭來說,卻是寶貴的。1973年底蔣志農結婚。1974年,他的大兒子出生,而這時他卻每年奔波於雲南和海南兩地,忙於進行粳稻三系育種試驗。然而,最終三系育種卻以失敗告終。談起這次的失敗,蔣志農感到深深的愧疚:對國家的愧疚、對家人的歉疚。「那時候我愛人白天要上班,而我又不在家,只能將孩子丟在床上,孩子哭多了,得了疝氣,差點造成了終生遺憾。」說起家人,蔣志農的眼裡如今依然充滿了歉意。 「人的一生是短暫的,工作時間一般只有30多年,整整20年就這樣過去了,這是我萬萬沒有料到的。」20年一事無成,對於科研工作者來說,意味着怎樣的打擊?儘管有苦惱,儘管有茫然,可對於蔣志農來說,失敗所給予他的經驗遠遠大於失敗所帶來的打擊。 「許許多多的例子說明,只有跌過跤知道疼的人,今後的道路才走得更加穩健,才有希望達到光輝的頂點。」這是蔣志農的自勉。對於科技工作者來說,科研的道路沒有失敗。

蔣志農 - 貴在堅持的二十年成功路

1982年,中日水稻合作研究項目開始實施,這對於經受了20年挫折的蔣志農來說,仿若雨後彩虹,給他帶來了陽光。從1982年開始,蔣志農擔任育種課題主持人,到1996年項目結束,15年的時間,項目先後育成了42個粳稻新品系,審定通過了16個新品種。此後,新品種得到了快速大面積地推廣,占雲南粳稻面積的70%左右,實現了品種的更新換代。新品種同時還被推廣到黔西北、四川涼山州和湘西高海拔地區。 1995年初,雲南的稻米還有很大的缺口,不少地方的農民還沒有解決溫飽問題。看到這一情況,還沒有結束中日合作項目的蔣志農又開始了「米袋子」項目,並向省委省政府立下了「軍令狀」:育成20個新品系10個新品種、增產7.68億公斤稻穀。增產7.68億公斤,是硬指標,硬任務。為了完成這一任務,6年來,蔣志農走田間、下地頭,沒給自己放過一個大假,「我很喜歡去山區,尤其是少數民族山區,水稻品種問題多,溫飽問題更突出。」 正是憑着這股堅持的毅力和不怕失敗的精神,「米袋子」項目期間,育成粳稻品系57個,其中通過省級審定的新品種有11個。6年間,累計示範推廣粳稻良種2684.69萬畝,增產稻穀8.6276億公斤。通過該項目的實施,為基本解決我省糧食(稻穀)自求平衡問題做出了重大貢獻,促進了粳稻品種更新換代,提高了全省粳稻常規育種水平。 1994年,蔣志農被評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的專家」;1995年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2000年,雲南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隨着中日合作項目、「米袋子」項目的成功,各種榮譽接踵而來。 「回想自參加工作40多年來的經歷,遇到過不少困難和曲折,終于堅持下來,沒有調離農科院,沒有丟掉『農』字。」面對20年的成功路,蔣志農歸功於他的「堅持」。水稻的育種周期較長,為了在有限的生命和工作年限里育更多的種,為了加快育種步伐,一年種植兩個時代,蔣志農從1974年至今,到海南去了近30年,在那兒度過了20多個春節。「『飛瀑之下,必有深潭。』堅持20年、30年,定會取得豐碩的成果。」

科學家品質

科學家的品質對於要成為一名優秀的科學家[1]所具備的素質,首先必須是要有好奇心,對於自然的好奇,對於普遍事物的好奇。據我所知的優秀科學家,他們對於所有事物都非常好奇。他們想探知事物的規律,他們具有看到事物最為本質一面的本領。作為科學家,他們能夠將事物歸納為最基本的簡單而重要的法則,並通過這些基本法則去了解許多其它事物。他們所了解的事物不單單是一個清單,或對個別事物的認識,而是將對它們的認識歸納成為一種普遍的認識。這些素質都是應該具有的。另外,優秀的科學家必須要有恆心。他們在研究實驗過程中不斷努力,努力再努力,鍥而不捨[2]。此外,優秀的科學家一般都有很強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判斷。自信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素質。

視頻

蔣志農 相關視頻

雲南省農業科學院權威發布:2021年十大品種十大技術
盤點:中國近現代偉大的科學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