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葡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

葡萄灰霉病
原圖鏈接

葡萄灰霉病俗称“烂花穗”,又叫葡萄灰腐病,是灰葡萄孢霉侵染所引起的、发生在普通上的一种病害。葡萄灰霉病主要危害花序、幼果和已经成熟的果实,有时也危害新梢、叶片和果梗。

葡萄灰霉病是葡萄的主要病害。春季引起花腐,中国各地均有发生。病害流行时花穗发病率可达70%以上。成熟的果实也常因此病在贮藏、运输和销售期间引起腐烂。葡萄酿酒时如不慎混入灰霉病的病果,可造成葡萄酒颜色改变、酒质变劣。

目录

基本信息

中文名:葡萄灰霉病

外文名:Grape gray mold

别 名:烂花穗、葡萄灰腐病

为害作物:葡萄、番茄、茄子、黄瓜

为害部位:花序、幼果、新梢、幼叶

 
葡萄灰霉病
原圖鏈接

病 原:灰葡萄孢霉

病原特征

葡萄灰霉病的病原为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 Pers),属半知菌亚门真菌。有性世代为富氏葡萄核盘菌(Botryotinia fuckeliana (de Bary) Whetzel.)。

形态特征

分生孢子梗自寄主表皮、菌丝体或菌核长出,密集成丛;孢子梗细长分枝,浅灰色,大小为(280-550)微米×(12-24)微米,顶端细胞膨大呈圆形,上面生出许多小梗,小梗上着生分生孢子,大量分生孢子聚集成葡萄穗状。分生孢子圆形或椭圆形,单胞,无色或淡灰色,大小为(9-15)微米×(6.5-10)微米,菌核黑色,长圆形,1-2毫米,外部为疏丝组织,内部为拟薄壁组织。

生理特性

在5-30℃条件下该菌均可生长,适温范围为15-25℃,以20℃对其生长最为有利;5-10℃,菌丝生长缓慢;30℃时菌丝生长完全受到抑制。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当湿度90%以上时发病严重。病菌在pH2-9范围内均可生长,适宜范围为pH3-6。

为害症状

多图

(1)枝干:发病冬芽和幼梢可能坏死。新梢二发病的绿色新梢产生淡褐色、不规则形的病斑,病斑有时出现不太明显轮纹,亦长出鼠灰色霉层。成熟后的新梢为黄白色,并带有黑色的菌核。

(2)叶片:在4~6月份为害叶片。发病叶片首先在边沿形成红褐色病斑,初呈水渍状,灰褐色斑,上生灰色霉层,然后逐渐引起整个叶片坏死,脱落。病害严重时,可引起全部落叶。病害的这种早期侵染与以后在果实上的侵染没有联系。

(3)果实:花穗和刚落花后的小果穗易受侵染,发病初期被害部呈淡褐色水渍状,很快变暗褐色,整个果穗软腐,潮湿时病穗上长出一层鼠灰色的霉层,细看时还可见到极微细的水珠,此为病原物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睛天时腐烂的病穗逐渐失水萎缩、干枯脱落。成熟果实及果梗被害,果面出现褐色凹陷病斑,很快整个果实软腐,长出鼠灰色霉层,果梗变黑色,不久在病部长出黑色块状菌核。葡萄灰霉病带来的为害是双重性的:一方面由于果穗的减少而引起产量的降低;另一方面它还给葡萄酒带来不良味感,同时使葡萄酒不耐陈酿,降低葡萄酒的质量。

(4)全株:苗床上湿度大时,灰霉病菌可布满葡萄扦插苗枝条,引起扦插苗不能发芽,或者发芽后随即死亡,发病率高达30%。[1]

传播途径

遇雨或湿度大时萌发,借气流传播,侵染花穗,病斑上又可形成分生孢子,引起再侵染并引起浆果发病。

发病的适温度为18℃,相对湿度94%.通风不良,湿度大,昼夜温差大,偏施氮肥,葡萄易发病。

品种问抗病性差异很大。一年中有2次发病期,第1次在开花前后,此时温度低,空气湿度大,造成花序大量被害;

第2次在果实着色至成熟期,如遇连雨天,引起裂果,病菌从伤口侵入,导致果粒大量腐烂。该病的发病温度为5—31℃,适宜发病温度为20——23℃,空气相对湿度在85%以上,达90%以上时发病严重。

在春季多雨,气温20℃左右,空气湿度超过95%达3天以上的年份均易流行灰霉病。此外,管理措施不当,如枝蔓过多,氮肥过多或缺乏,管理粗放等,都可引起灰霉病的发生。葡萄在贮藏期间也易发生此病。[2]

流行规律

葡萄灰霉病病菌的分生孢子借风雨甚至空气流动传播到花穗及幼果穗上,病菌侵入后常常潜伏不发病,待条件具备时侵染,造成大流行。但在盛夏,随着高温季节的到来,该病又停止流行,直到气温转凉时再度发病。一年中葡萄灰霉病有3次发病高峰,第1次在开花前后,5月中旬至6月上旬,主要危害花及幼果,常引起花序腐烂、干枯和脱落,并进一步侵染果穗和穗轴;第2次发病在果实转色至成熟期,病菌最易从伤口侵入,果粒、穗轴上出现凹陷的病斑,很快果穗软腐、果梗变黑,形成鼠灰色霉层;第3次在采后贮藏过程中,若管理不当会发生灰霉病,发病有明显的鼠灰色霉层,造成果穗腐烂,损失极大。此外,管理粗放,氮肥用量大,磷钾肥不足,机械伤、虫伤较多、树势偏弱的葡萄园易发病,地势低洼、雨后积水多,枝梢徒长郁闭、通风透光差等,都利于灰霉病的发生。

防治方法

栽培防控

加强水肥管理:增施生物有机肥钾肥用量,减少化肥使用,每亩用生物有机肥500千克,钾肥15-20千克,复合肥10-15千克,尿素2-5千克。在果实第一次膨大期(红小豆粒大小时)浇透水一次,间隔7-10天再浇透水一次,使葡萄幼果得到充分膨大,果实着色期即使遇到雨季果实膨大会放缓,减少裂果现象,从而减轻葡萄灰霉病及其他果实病害的发生。有较好的防控效果。在雨季,雨前地面铺白色透明塑料布,布下修凹下排水沟,下雨后及时排水,降低果园湿度,可有效抑制病害侵染和扩展。

摘心疏穗控制产量:葡萄整枝定穗初期,在结果枝果穗上保留一片功能叶就进行枝条第一次摘心,使营养集中供应果穗,可自然拉长果穗,使果穗长度增加10-20%,果穗长度可达12厘米左右;定穗疏花,保留小穗长度3-5厘米,整穗保留15个小穗左右进行果穗摘心。副梢长到15片叶时进行第二次枝条摘心,可省工省力。红宝石品种每穗定粒150-180粒,可有效减少大小粒的出现;果穗成圆柱型,每穗质量500-800克,每亩产量控制在1500-2000千克,这样对葡萄灰霉病的发生可起到比较好的防控作用。

农业防控

搞好清园:果实采收后及时清除病残体及杂草,剪除病枝病叶,集中焚烧或深埋,减少越冬菌源。结合清园,于早春对全园树体及地表喷一遍3-5波美度石硫合剂或45%(质量分数,后同)施纳宁200倍液,铲除越冬菌源。

提高定干高度:葡萄定干提高到1.5米左右,使树体通风透光,并防止地面残体及土壤中病原菌飞溅到果实上,减轻病害的发生。

避免间作其他作物:因灰霉菌寄主范围广,除危害葡萄外,还危害草莓番茄茄子黄瓜等470余种植物。如间作其他作物,易造成交叉重复感染,造成病害大流行,同时增加防治成本。

生物防治

充分利用具有灰葡萄孢霉病菌拮抗作用的微生物源物质抑制灰霉病的发生,可避免病菌产生抗药性,具有无毒无害、安全环保、长期控制等优点。目前防治灰霉病的拮抗菌有木菌素、螺卷毛壳、单格孢属、芽孢杆菌、白肽霉素、变构霉素、链霉素等。但目前灰霉病拮抗菌防治效果结论多来自实验室条件下的灰霉病拮抗菌防治效果研究的结果,自然条件下的应用效果还有待进一步研究明确。

化学防治

防治时期

葡萄萌芽前3月中上旬及时喷5波美度石硫合剂,全园喷洒,包括植株和地面,消灭或减少园内植株表面的越冬分生孢子器和分生孢子。

要紧紧抓住防治葡萄灰霉病的五个关键时期:花期末尾、聚束期、果实成熟初期、采收前三周和采收前,以有效防治手段降低葡萄茎杆、花芽的病菌侵染量,有效控制葡萄浆果中的病菌,同时预防运输过程中灰霉病的发生。

化学药剂

防治葡萄灰霉病的保护性杀菌剂有:78%(质量分数,后同)科博可湿性粉剂300倍液、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和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300倍液等。

保护性和治疗性杀菌剂有:42.4%唑醚·氟酰胺2500-4000倍液、40%嘧霉·异菌脲悬浮剂1000-2000倍液、38%唑醚·啶酰菌水分散粒剂1000-2000倍液、50%嘧菌环胺水分散粒剂1000倍液、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 1500-2000倍液、50%腐霉·福美双可湿性粉剂1200-1800倍液、20%氟硅唑乳液3000倍液、40%嘧霉胺悬浮剂或水分散粒剂1000-1500倍液等。

在关键时期内每隔2周喷一次,连喷2-4次,交替用药,避免产生抗药性。

生化混防

生防制剂绿地康3号是在葡萄健康枝干、叶片和果实上分离得到的有益内生芽胞杆菌,经过室内对病原菌的抗性筛选,然后到田间进行病害防治试验,将表现较好的有效菌株,采用现代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发酵配制的具有防病、增产、改善品质效能的液体菌剂。

生防制剂与化学药剂的混合使用,起到了取长补短的作用。生防制剂中选用的芽胞杆菌,可以在葡萄果实上定植、繁殖,抑制病原菌的侵染。与化学杀菌剂(杀细菌剂和铜制剂除外)和杀虫剂混合后,芽胞杆菌以休眠体的形式存在,当喷洒到葡萄植株上或果穗上,首先化学药剂将大量病原真菌杀死,待杀菌剂的有效期过后,芽胞杆菌在葡萄植株上进行大量繁殖,从而抑制病原菌的侵入,达到了良好的防控效果。


相关视频

连续阴雨天来了,地里的葡萄如何预防灰霉病、白腐病?


葡萄灰霉病预防及防治


参考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