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健豪
葛健豪 |
中文名字: |
葛健豪(1865年8月17日-1943年3月16日)[1],原名兰英,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桂林堂,是中国早期社会活动家、女子教育先驱、女革命家[2]。。她五旬求学长沙并伴子女(蔡和森、蔡畅)赴法勤工俭学,被传为佳话。当时舆论界称誉她是二十世纪“惊人的妇人”[3]。
她热衷于女学教育,两度主办女子职业学校;善于教育子女,并积极支持子女从事革命,自己亦在白色恐怖下冒着生命危险投身革命活动;与唐群英、王昌国等为争取女权而斗争,开创了宪法收录“男女平权”的先河。后人尊称她为“女中豪杰”、“革命的母亲”。
快速导航:词条图册
中文名 :葛健豪
国籍 :中国
逝世日期 :1943年3月16日
出生日期 :1865年8月17日
出生地 :湖南双峰县荷叶桂林堂
目录
1人物生平
早年岁月
半百求学
女权女学
投身革命
赴法俭学 心系伟业
2主要成就
3人物评价
4后世纪念
5词条图册
目录
1人物生平
早年岁月
葛健豪,原名葛兰英,1865年8月17日生于湖南省双峰县荷叶桂林堂。
葛兰英出生时,当地有三大望族:清代名臣曾国藩曾氏家族、“鉴湖女侠”秋瑾的婆家王氏家族,和葛兰英娘家葛氏家族。三家彼此联姻,构成了封建统
治阶级在荷叶的最上层。葛兰英的父亲葛葆吾原是湘军的参将,后作过盐运使、按察使,与曾国藩有姻亲关系。
葛兰英自幼聪明伶俐而且极有悟性,她五六岁时随哥哥葛望钦在家馆读书习字,能背诵《四书》等经典。当时,距荷叶30多公里的永丰,有个叫蔡寿嵩的
大户,他与葛兰英的父亲同在湘军任职,他们早就为儿女定下了亲事。葛兰英16岁时,奉父母之命出嫁到了永丰,与蔡寿富之子蔡蓉峰结婚。结婚后,她
并不满足于做一个贤妻良母,而是十分关注社会、关注民生。
葛兰英16岁与永丰蔡蓉峰结婚时,蔡家已经中落。蔡蓉峰凭借姻亲关系在上海机器局得到了一个小职员位子。葛兰英随夫到了上海,在此生下了蔡和森
(原名蔡和仙)。但蔡蓉峰在上海不仅学会了抽鸦片烟,还讨了小老婆。在机器局,蔡蓉峰对工人大摆官僚架子,在家里对葛兰英母子神气十足。葛兰英
过不惯这种受气的日子,于1899年春天回到了娘家荷叶桂林堂。第二年,蔡蓉峰从上海回来,想把葛兰英母子接回家中永丰,但葛兰英坚决不同意,蔡蓉
峰只好在荷叶买下光甲堂及30亩耕地,定居下来。1900年蔡畅(原名蔡咸熙)在光甲堂出世。
女革命家秋瑾的婆家所在地与桂林堂相隔不远。葛兰英听说秋瑾是一位能文能武的巾帼奇人,接连几次去拜望。从她那里,葛兰英接受到了一种全新的思
想。从此,她经常给儿女们讲秋瑾的事情,说秋瑾是一位了不起的革命党人,称赞她创办女学是为了唤醒妇女的觉悟,称她是忧国忧民的革命先驱。经常
勉励自己和教育儿女,要做秋瑾那种有益于社会的人。第二年秋瑾在浙江绍兴被害后,尸体回乡,她与女儿们表示沉痛的哀悼。
在光甲堂居住期间,葛兰英家里也发生过一些不幸的事变;1903年,母亲陈氏去世;1904年,年仅11岁的二女儿蔡顺熙,不幸从吊楼上跌落下来夭折;1907年22岁的大儿子蔡麟仙患白喉病死去。葛兰英认为光甲堂这个屋场风水不好,1908年当大女儿蔡庆熙出嫁后,便与丈夫将房子卖掉,从荷叶搬到了老家永丰镇。
半百求学
葛兰英迁到永丰,身边只有3个孩子,即年19岁的蔡麓仙,13岁的蔡和森(原名蔡和仙)和8岁的蔡畅(原名蔡咸熙),由于家庭日趋破产,儿女们都没有继续上学业。由于革命形势的发展,葛兰英越来越感到送儿女读书的重要性。当许多新的学校在省城长沙兴办时,她决计送儿子进省城去读书。因为家庭已经破产,拿不出旅费和学费,她把自己私藏了几十年的嫁妆拿出来,交给儿子去典当,使儿子蔡和森在1913年远离家乡,走上了读书救国的道路。
葛兰英不仅积极支持儿子读书,还支持女儿同封建习惯势力作斗争。在当时,别的人家都把女孩关在房内,遵守着“娘家做女,莫出闺门"的古训,她却让女孩蔡咸熙到外面跟男孩子一起玩;别人家的女孩儿几岁时就要特别是1913年夏,蔡蓉峰为5000元银洋的聘礼,要把年仅13岁的蔡畅卖给一户地主做小媳妇时,她更是十分气愤,激励女儿同父亲抗争。为了女儿免遭迫害,她要女儿躲到长沙的一个亲戚家去。正是由于有这样的母亲支持,年幼的蔡畅顺利地来到了长沙,在那里找到了哥哥蔡和森,不久就入了周南女校体育专科,开始走上了新的生活道路。
紧接而来的是蔡蓉峰的离家外出,丢下家里不管。但葛兰英对于这件事一点也不觉得难过和惋惜,而是考虑自己应该怎么办,能不能像秋瑾那样,彻底打破封建的枷锁,走自由解放的道路。
正在这时,蔡和森从省城回到家里,鼓励母亲同儿女一道去长沙寻求新知识。蔡和森告诉她,省城有个女子教员养成所,是专为女子教育培养师资的速成学校,只要有高小文化基础就可以报考。学校免收学膳费,经过两年的学习后,就能担负女子教育。葛兰英觉得自己如能致力于女子教育,确实是有益于社会的事。于是,她要求儿子在下个学期带她去考考那个女子教员养成所。并打发儿子到衡山去把已经出嫁的大女蔡庆熙接回来,一道进省城去读书。
1914年春,年近半百(实龄48岁)的葛兰英带着儿子、女儿还有一个4岁的外孙女,一家三代进了省城。当她来到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时,学校老师见她
年纪这么大了,还带着儿孙来读书,不肯让她报名。她十分气愤,要儿子帮她写一张状纸,到县衙去评理。并更改名字为“葛健豪”,自述:“‘健’就
是要做改造社会的健将,‘豪’就是要做打倒封建的豪强”。县官默默地读了她的呈文,觉得她是一位了不起的妇人,就在呈文上批上“奇志可嘉”四
字,令学校破格录取。就这样,她被免于考试,进了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大女儿蔡庆熙先入自治女校,后转衡粹学校学缝纫、刺绣。外孙女刘千昂(后
名刘昂)进了幼稚园。她一家三代人进省城求学,曾在湖南传为佳话。
葛健豪在女子教员养成所是十分勤奋好学的。为了尽快地掌握知识,她刻苦攻读各科课文,每晚学校的就寝铃声响过后,她还要自学几个小时才睡觉。她尤其喜读国文和唐诗,许多唐诗直到晚年还能背诵。她还不顾封建思想的束缚,敢于参加音、体等活动,起过很好的带动作用。在学校里,大家都乐意地接近她,年纪大的称她“大姐”,年纪小的称她“伯母”,老师们也喜欢这个“学生”。因为这样的学生在当时的确是不可多得的。
女权女学
1915年,葛健豪在湖南女子教员养成所结业了。葛健豪回到家乡后,想在永丰创办一所女子学校,她认为这是争取妇女解放,让女子自立自强的途径之
一。儿女们非常赞成她的主张。蔡和森还利用假期专程去湘乡县政府,为母亲联系办学事宜。当时,湘乡县政府已在县城办了一所女子职业学校,同意再 在永丰镇办一所同样的学校,并明确县城的这所女子学校为“湘乡县立第一女子职业学校”,简称“一女校”;永丰镇这所女为“第二女校”,由葛健豪任校长。
葛健豪任职以后,立即着手征聘教员,组织开办的筹备工作。第二女校校址设在永丰镇观音阁(今双峰一中址)。第二女校决定筹办后,根据葛健豪的要
求,改造环境,改变学科,重新组织开学。第一学期只办了一个综合班,从第二个学期起,扩大为文科、缝纫、织业三个办,学生中绝大多数都是劳动人
民家庭出身的中青年妇女,约100多人。文科班以国文为主,兼学缝纫、织布、刺绣,学生大都是有文化基础的青少年;缝纫、织业班则以缝纫、织布、
绣花为主,兼学国文,学生大都是文盲或文化基础较差的中年妇女。不仅免收学费,对缝纫、织业班的学生,还发给一定的生活津贴费。这对于鼓励妇女
求学和开辟就业门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在当时,很多妇女把第二女校当成“妇女之家”,说:“进了二女校,就好像生活在一个自由的天地。”
葛健豪既是第二女校的校长,又是该校的教员。她非常重视国文课的教学,认为女子要取得同男子同等的地位,首先就要掌握同男子一样的文化科学知
识,受男子同等的社会教育。葛健豪经常集会宣讲时势、议论国事,谈妇女解放。这时,她儿子蔡和森已从湖南第一师范学校转入了高等师范学校,吸收
的新知识也越来越多,他经常用书信的形式向母亲及家乡传播新思想。葛健豪每次一接受儿子的新思想,就立即向学生传播,使二女校办成了一个宣传民
主与科学新思想的阵地。她还在学校极力倡导女子参加唱歌、跳舞、跳高、跳远等活动。她的年仅15岁的女儿蔡畅,在二女校担任了音体教员,使得学校非常活跃。不少的女性经过这些活动,体会到了缠脚、蓄辫的危害性,年纪较大的放了脚,年纪较小的不缠脚了,女生几乎都留短发。
葛健豪这些办学的“越轨”行动,触怒了封建势力。他们咒骂她们母女是“文不文、武不武”、“男不男、女不女”,说“二女校败坏了社会风气”,唆使官方“严加整饬”,多方阻挠妇女入学,使得这所仅办了三个学期的新型女子职业学校,因停发教育经费而不得不暂时停办。这个打击,并没有使葛健豪气馁。她已认识了读书的重要性。后来她一直积极地投身湖南的妇女解放运动。
投身革命
1917年夏,蔡和森在湖南高等师范学校毕业后,决定暂不去谋个人职业,而要在省城同毛泽东等同学继续从事真理的探索。当时,葛健豪由于第二女校的
停办,家庭生活十分困难,但她一点也不考虑个人的眼前利益,十分赞成儿子的主张,为支持儿子同毛泽东等青年的革命行动,她决定再跟儿女们进省
城。就在这年暑假,她们一家三代人第二次来到了长沙,先在岳麓山下的饮马堂租了一间房子,旋因人多挤不下,不久又搬迁到滦湾镇附近的刘家台子。
她一家迁来后.这里很快就成了蔡和森同毛泽东、张昆弟、罗学瓒等有志青年经常聚会的地方。
1918年4月14日,蔡和森同毛泽东等发起的新民学会成立了。当成立会在刘家台子召开时,她与长女蔡庆熙特地做了一顿丰盛的午餐,祝贺新民学会的成立。新民学会成立后不久,蔡和森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一事去了北京。
1919年夏,赴法准备工作告一段落后,蔡和森回到了刘家台子,动员母亲、妹妹以及向警予等女青年赴法。葛健豪非常赞同儿子的主张,乐意将自己的一手刺绣工艺带到国外去。由于旅费有困难,她想方设法,最后同女儿蔡畅以及向警予等青年,于同年秋离开长沙,前往上海。[3]
赴法俭学
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赴法勤工俭学运动形成高潮。向警予、蔡畅等人发起“湖南女子留法勤工俭学会”,与新民学会组织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相互呼应。
葛健豪一家人到了上海以后,新从法国回来的吴稚晖,大谈法国政府如何排斥华工,华工在那里生活如何困难,使一些青年产生了打退堂鼓的思想。在这
种情况下,葛健豪也担心自己年纪大了,去了怕回不来,因此,思想上曾一度动摇起来。但当儿子谈到像她这样一个中国老太太,不远万里到外国去求
学,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这是别人做不到和最值得人们尊敬的事时,她表示坚决跟儿女一道走。为了帮助一些穷苦学生解决旅费不足的困难,她又利用
与曾国藩的女婿聂缉槊的儿子聂云台的亲戚和同乡关系,向裕丰纱厂借来了银洋600元。并给一道去的湖南青年打气,从而坚定了一些思想动摇的青年。
1919年12月25日,在上海杨树铺码头乘法国邮船“央脱来蓬”号启程,行前她对送行者说:“一个人活在世界上,就要活得有意义,我们现在去留学,将
来回国就可以干一番救国救民的大事。”葛健豪这“第一个留学老学生”的风采,对当时的青年产生了很大影响。当时的报纸发表文章说:“近来吾湘学
界向外发展的势头很大,法国、南洋两方面去的人颇多,这是吾湘一点生机……其中我最佩服的还有两位:一是徐君懋恂(即徐特立),一是蔡和森的母
亲,都是四五十岁的人,还远远地到法国去勤工俭学,真是难得哩!……我们做青年的,应当如何勇猛精进,莫为那两位窃笑道:你们到底不行吧!”
经过35天的航海旅行,葛健豪等于1920年2月2日安全抵达巴黎,7日到达蒙达尼。由于当时法国的男女学生不同校,她和女儿蔡畅,以及向警予等女生入了蒙达尼女子中学,儿子蔡和森入男子中学。
葛健豪在法国勤工俭学的四年,是她传奇经历中更具传奇色彩的四年。在这里,她像小学生一样,刻苦攻读法文。虽然年纪大,记忆差,又没有任何的外
语基础,但她凭着顽强的毅力,从一个个单词学起,在同去的人中,每天数她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经过不懈的努力,她终于能用法文对话和阅读法文报
刊了。在法国留学的日子里,她积极支持儿子蔡和森与向警予、女儿蔡畅与李富春相互进一步了解,并支持他们分别自由结婚,认为这是“向封建婚姻制
度宣战”。那时,葛健豪与蔡畅、向警予一起,白天学习,回家后立即开始刺绣,直到深夜。葛健豪的刺绣工艺精湛,深得法国妇女的喜爱,一件可卖几
十法郎至上百法郎。换来的钱,她不止是供自己和儿女们的勤工俭学,她还用剩余的钱资助他人。在留学的同时,她积极参加了留法学生的革命活动,尤
其是对蔡和森等人在法国的建党活动予以支持和帮助。她曾发起组织了“开放海外大学女子请愿队”,她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到里昂大学请愿。
1921年2月28日发生的向北洋军阀政府驻法公使馆的请愿斗争,她又一次参与其中。她与蔡畅、向警予等人走在400多名留法学生的最前列,冲进了北洋政
府驻法公使馆,迫使其作出了让步。
1922年,蔡和森与向警予先后归国,参加中共中央的领导工作。蔡畅于1923年2月在法国生下了小孩。葛健豪既要勤于做工,又要俭以求学,还要参加革命活动,又要为女儿当保姆。她一个人要付出几倍的辛劳,但她坚持下来了。直到同年秋,党派蔡畅、李富春夫妇二人去苏联学习后,她才带着小外孙女李特特辗转归国。
心系伟业
葛健豪归国后,由于家庭成员的革命工作和当时阶级斗争的激烈,先在上海短暂停留,后在长沙安家。除细心照料着孙儿孙女外,葛健豪还积极投入湖南的妇女解放运动。1924年,主政湖南的赵恒惕推行“立宪自治”,葛健豪与唐群英、王昌国等人倡议恢复了湖南女界联合会,最终使湖南省宪政委员会同意在《湖南省宪法》中列入如下条文:“无论男女,人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二十一岁以上男女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有受义务教育以上的各级教育权”。开创了宪法收录“男女平权”的先河。当时的湖南《大公报》就有关于葛健豪在1924年6月9日参加省女界联合会“恢复成立大会”,及6月25日她参加讨论女界联合会的简章和宗旨的报道。
1925年夏,葛健豪又在长沙颜子庙办起了一所平民女子职业学校。由于她的影响,省总会介绍眷属来入学的特别多。学校开办时为两个班,后来增至4个班。这所学校由于与共产党的关系密切,实际上成了革命者的活动场所。葛健豪亲自为党传递信件,担负党的接头任务,还让党内的许多同志在校内寄住。毕业学员中有许多人后来成了革命者。“马日事变”后,学校的一些革命者的身份暴露,女子平民学校因此遭到了破坏而停办。
大革命失败后,她先后辗转于武汉、上海,掩护儿女、儿媳和女婿干革命。至1928年她的二儿蔡麓仙与三儿媳向警予先后为革命牺牲后,经蔡和森与蔡畅商定,才把老母亲安排回到了老家湖南永丰。1931年,蔡和森在广州壮烈牺牲,家中的人怕她伤心,一直瞒着未让她知道。葛健豪居家的生活是十分艰苦的。这时,她在永丰的老家一点财产也没有,只好与丈夫带着长女及孙辈们租居别人的房子。1932年,其丈夫蔡蓉峰去世,葛健豪便在距永丰十多华里的石板冲定居下来。为了生计,她种了几亩地,她和女儿庆熙、孙子蔡博,外孙女李特特一起,过着清贫的生活。
葛健豪在临终前,她还一直不知道儿子已经为革命壮烈牺牲。她问长女蔡庆熙:“和森、咸熙(蔡畅)有信回没有?”并要长女写信告诉他们:“母亲已看不到他们的事业的成功了。但革命一定会胜利的!”1943年3月16日,葛健豪病逝于永丰石板冲,终年78岁。[4]
2主要成就
葛健豪以“好学无分性别、有志不论年龄”的胸襟远见,投身女权运动,积极创办女学,哺育培养了一大批优秀革命儿女。她与唐群英、王昌国等人一起恢复女界,促使《湖南省宪法》条文中载明了“男女平权”内容,也自此开创了中国宪法收录男女平等的先河。她掩护中共成立机构和传递信息,并培养了大量革命干部,其中包括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蔡和森、向警予、蔡畅、李富春等人。[5]葛健豪虽非中共党员,却立传于《中共党史人物传》第六卷,是其中唯一的一位非党人士。
3人物评价
“革命的母亲”之葛健豪,与“创立民国的巾帼英雄”之唐群英、“辛亥三杰”其一之秋瑾,被后人并称为“潇湘三女杰”。[6]
4后世纪念
1985年12月,为纪念这位革命之母,双峰县人民政府在永丰镇五四村为她立碑:“蔡母葛健豪纪念碑”,碑名由陈云题写。
2007年10月,葛健豪家乡双峰县被全国妇联正式命名为全国第一个“中华女杰之乡”。
2008年4月15日,双峰县八女杰雕塑揭幕仪式在女杰广场举行。包括葛健豪、秋瑾、唐群英、向警予、蔡畅、王灿芝、曾宪植、曾宝荪八女杰雕像。
2015年05月22日,革命前辈蔡和森、向警予诞辰120周年,蔡畅、李富春诞辰115周年,以及葛健豪诞辰150周年,而这五个人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22日,缅怀这个“信仰家族”的纪念活动在北京举行,来自社会各界代表约400人与会。[5]
5词条图册 葛健豪葛健豪 参考资料: 1. 特稿:共和国妇联主席的母亲葛健豪
中红网[引用日期2021-08-12] 2. 组图:培育出四位中央委员的英雄母亲葛健豪
人民网[引用日期2021-08-12] 3. 葛健豪:湘军遗孤 传奇女性(2)
娄底新闻网[引用日期2022-03-30] 4. 特稿:双峰县志人物传—-葛健豪
中红网[引用日期2021-08-12] 5. 缅怀革命家族纪念活动北京举行 传承老一辈革命家信仰
中新网[引用日期2022-03-30] 6. “湘女秀”大赛报名启动 发掘新时代“湘女”
中新网[引用日期2022-03-30] 词条标签: 人物革命家湖南人历史人物女杰
视频
参考来源
- ↑ 葛健豪(1865年8月17日-1943年3月16日) ,西乡女子-weixin.qq.com - 2021-05-10
- ↑ 原名兰英,出生于湖南双峰县荷叶桂林堂,是中国早期社会活动家、女子教育先驱、女革命家 ,搜狐, 2014-06-27
- ↑ 当时舆论界称誉她是二十世纪“惊人的妇人” ,鹤壁市鹤翔小学-weixin.qq.com - 2021-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