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
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1] 是前苏联最大水电站,工程于1963年开始施工准备,1968年始建围堰,全部工程在1987年完成。位于叶尼塞河上游,是前苏联和亚洲20世纪已建最大水电站。除发电外,有航运效益,控制流域面积18万平方千米。年径流量467亿立方米。基岩为坚硬的结晶片岩。混凝土坝最大坝高245米,坝顶长1066米,是世界最高的重力拱坝。坝体混凝土量850万立方米,居世界大坝坝体混凝土量之冠。总库容313亿立方米。坝后式厂房内安装原苏联设计制造的最大水轮发电机组,单机容量64万千瓦,总装机容量640万千瓦,年发电量235亿千瓦·时。溢洪道设计泄量13600立方米/秒 , 具有世界上落差最大的水跃消能设施 .
目录
建造过程
建设情况及提前发电措施 工程所在叶尼塞河上游,处于西伯利亚偏僻地区,交通不便。年平均气温1.5℃,最低达-42℃。冬季长且气温低,施工条件较差。工程于1963年起进行施工准备,修建进场道路,进行场地建设。1968年9月开始建第1期围堰,1972年10月起浇筑大坝溢流坝段混凝土。1975年建第2期围堰,当年10月截流,1976年起浇筑厂房坝段混凝土。截至1977年底共浇筑混凝土202万立方米,5年内平均每年浇筑混凝土仅40万立方米左右,施工进度缓慢。为了提前发挥效益,采取低水头先发电的措施,在坝体内另设较低的临时进水口引水发电。1号、2号临时进水口底坎高程设在369.5m(比设计进水口底坎高程479m低109.5m)。首批2台机组采用临时转轮,直径6.05m,水头60m时出力15.5万kW,140m时出力40万kW,带动发电机降低出力运行。同时,1978年加快混凝土浇筑速度,达到所设拌和楼年生产能力120万立方米,使大坝混凝土浇筑量共达322万立方米,为大坝总混凝土量的38%,大坝前缘达到386m高程,蓄水至383m时,通过临时进水口及所接临时压力钢管,使2台安装临时转轮的水轮发电机组于1978年和1979年提前发电。
3号临时进水口底坎高程设在400m,4号、5号、6号临时进水口底坎高程设在426.5m。随着大坝浇筑高程抬高而逐步引水发电。第3台至第6台机组用正常转轮的水轮机,对结构采取了适当措施,在120m水头(相当于设计水头194m的62%)时开始发电。 1号~6号临时进水口以后用混凝土封堵,改用原设计进水口。1号和2号临时转轮也更换为正常转轮。 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从修筑围堰工程起,至首台临时转轮机组发电为10年。至1985年全部10台机组投产,大坝工程于1987年竣工,完成土石方开挖量1690万立方米,混凝土浇筑量960万立方米,总工期达19年 。
建造技术
萨扬诺—舒申斯克水电站施工中架用带“锚杆”的双层悬壁模板,这种模板的支承柱不是向下伸而是向上伸出,下层模板的支承柱支撑上层模板的面板,模板的自重和混凝土的侧压力均由下层模板承受,因此每个浇筑仓至少有两层模板,这种模板只需拆除下层模板的固定螺栓。从而,减少了各浇筑层间的时间间隔,提高了浇筑速度也减少了混凝土表面的清理工作与准备工作量。
工程规模
萨扬舒申斯克坝址区地质为坚硬的变质石英岩,抗压强度达150MPa。混凝土重力拱坝最大坝高242m,为世界已建最高的重力拱坝。坝顶高程547m,坝轴线半径670m,坝顶弧线长1066.1m。坝体断面上游面垂直,下游面坝坡从上部1:0.05渐变至下部1:0.7。坝顶宽25m,最大坝底宽114m。沿坝顶自右至左分4部分:右岸非溢流坝段,溢流坝段,厂房坝段及左岸非溢流坝段。坝体混凝土量达850万立方米,是世界已建重力拱坝中最大的。溢流坝段长189.6m,设11个中孔,进口高程479m,溢流面出口设弧形闸门,各宽5m、高6m,最大水头116.7m,泄洪能力13600立方米/秒。下设两道坝消力塘消能。厂房坝段长331.8m,设10个进水口,各宽7.5m、高11.5m,进口高程479m。大坝下游面设外包混凝土背管,内径7.5m。坝后厂房长288m,宽36m。
发电容量
厂房内安装10台64万kW机组,水轮机转轮直径6.77m,额定水头194m,额定流量360m3/s,额定转速142.8r/min,额定容量65万kW,最大水头220m时最大出力73.5万kW。发电机额定容量71.5万kV/A,最大容量73.6万kV/A。主接线采用扩大单元接线,每2台64万kW机组与1组160万kV/A的单相升压变压器相联,每台单相变压器的容量为53.3万kV/A,升压至500kV。变电站位于左岸下游1km处,用500kV输电线联入西伯利亚电网[2]网内水电、火电容量约各占一半 。
影片
全球第六大水电站,俄罗斯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事故
参考文献
- ↑ 世界最高的重力拱坝——萨扬舒申斯克水电站,每日头条,2019-07-17
- ↑ 俄罗斯统一电力公司,MBA智库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