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德
萨德 |
中文名: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 外文名: 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 简 称: THAAD,萨德 单位造价: 7.5亿美元(2009年币值) 服 役: 2008年5月 数 量: 已部署24套(2013年) 事件相关: 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 承包商: 洛克希德·马丁、波音、雷神等 组成1: 指挥车、火控雷达 组成2: 6部8联装发射装置和48枚拦截弹 |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英语:Terminal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缩写:THAAD,萨德)是美国导弹防御局和美国陆军隶下的陆基战区反导系统,一般简称为萨德反导系统。 “萨德”系统的承包商为洛克希德·马丁公司、波音公司、雷神公司,一套“萨德”系统通常由指挥车、火控雷达、6部8联装发射装置和48枚拦截弹组成,其技战术性能有着诸多与众不同的特点。[1]
目录
入韩事件
2017年3月7日上午,韩国国防部发布消息,萨德系统的部分装备,前一日(3月6日)已经通过军用运输机运抵驻韩美军乌山空军基地。韩国防部表示将尽快经过相应程序陆续将萨德系统部署在星州基地。针对此事,外交部发言人回应将坚决采取必要措施维护自身安全利益,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由美韩承担。 2017年4月26日,萨德反导系统的2辆发射车、X波段雷达开始在韩国投入运行。美国国防部表示,后续会不断的对入驻韩国的萨德系统进行升级。 2017年7月29日,韩国总统文在寅下达指令,将立即与美国协商关于韩美间战略遏制力的强化方案,其中包括追加部署剩余的4辆“萨德”发射车。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前身是历经多次失败而告终的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美国陆军于2004年对该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并重新命名为现名,类似于海军的宙斯盾作战系统,由指管通情指挥系统,拦截系统,发射系统和雷达及其支援设备组成。2007年10月,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在美国太平洋导弹靶场成功完成大气层外的拦截试验。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作为专门用于对付大规模弹道导弹袭击的防御系统,其独特优势是在防御大规模导弹威胁的同时, 为作战部队提供更加灵活的使用选择。其目的不是取代而是补充MIM-104防空导弹以及海军宙斯盾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陆基中段防御系统和美国在世界各地部署的预警雷达与传感器,从而使美军具备多层弹道导弹防御能力。2016年7月8日美国和韩国正式宣布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引发韩国国内巨大争议以及本地区国家强烈不满。 海湾战争后,由于美国在战争中使用的MIM-104防空导弹属于低层防空导弹,最大射高只有约20公里,主要用于保护小型重要目标,防御面积较小,拦截也不是在足够高的空间进行,而且拦截造成的导弹碎片经常落在己方或友方领土上,同样会对地面人员和资产造成破坏。如果敌方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核弹头和化学弹头,像这样的低层拦截是没有什么效果的。因此,开发一种能在更远距离、更大高度上拦截来袭弹道导弹的高科技术就变得十分必要。1987年,美国陆军空间与战略防御司令部提出了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的高空防御技术开发计划。
研制历程
1989年美国防部正式公开此项计划,1990年当时的战略防御计划局(即现在的弹道导弹防御局)将合同进行公开招标,1992年9月洛克希德·马丁公司赢得了演示/验证合同,合同的目标是对大气层内/外战区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所需全部技术进行集成。1993年10月美国国防部将这一开发计划正式称之为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英语:Theater High Altitude Area Defense),该系统在1999年8月前共进行了11次飞行试验, 其中前3次为非拦截试验,2次成功、1次失败;后8次为拦截试验, 6次失败、 2次成功。 1999年8月2日进行最后一次拦截试验,也以失败告终,遭受重大挫折的战区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在此后五年多时间里再没有进行拦截试验。 美国陆军于2004年对该系统进行重新设计,并重新命名为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 (由于“战区”和“末段” 的英文单词都是以 “T” 开头, 所以缩写仍为THAAD) 。从此,萨德系统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调整后的 THAAD 系统于2005年11月恢复飞行试验,部署前共计划进行14次试验。2006年10月,萨德系统从白沙导弹靶场移至位于夏威夷考艾岛的太平洋导弹靶场。2007年1月,萨德系统首次在太平洋导弹靶场进行飞行试验。2007年4月,萨德系统进行同样的试验,再次成功。2007年6月,萨德拦截弹成功完成低空飞行试验。2007年10月,萨德系统在太平洋导弹靶场成功完成大气层外的拦截试验。 2019年8月30日,美军在太平洋马歇尔群岛附近海域进行了“萨德”反导防御训练。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由携带8枚拦截弹的发射装置、AN/TPY-2X波段雷达、火控通信系统(TFCC) 及作战管理系统组成。 洛克希德·马丁空间防务(Lockheed Martin Space Systems)、卡特彼勒防务(Caterpillar Defense )和喷气飞机公司(Aerojet)是该系统发射装置及拦截弹的主承包商,雷声公司(Raytheon)是AN/TPY-2雷达的主承包商, 波音、霍尼韦尔(Honeywell)和洛克达电子(Rocketdyne)则作为管理与指挥系统的承包商。
发射系统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八联装导弹发射装置安装在一辆奥什科什公司(Oshkosh)的10×10重型扩展机动战术卡车上,该车装有自动装弹系统。 虽然该系统的很多组件都可以用一架C-130运输机空运, 但是其发射装置却需要使用C-17运输机或C-5运输机空运。该系统的拦截弹由一级固体助推火箭和作为弹头的KKV(动能杀伤飞行器)组成。全弹长6.17米,起飞重量约 600公斤。KKV主要由用于捕获和跟踪目标的中波红外导引头、信号处理机、数字处理机、采用激光陀螺的惯性测量装置和用于机动飞行的轨控与姿控推进系统等组成。红外导引头通过向弹载计算机传输目标导弹战斗部的红外成像进行制导。整个KKV(包括保护罩)长2.325米,底部直径370毫米,重量约60公斤,飞行速度为2000米/秒。
雷达系统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标准雷达配置是一台AN/TPY-2 X波段固体有源多功能相控阵雷达,是世界上性能最强的陆基机动反导探测雷达之一。该雷达警戒距离远,兼顾战略与战术,天线阵面积为9.2平方米,安装有30464个天线单元,方位角机械转动范围-178°~+178°,俯仰角机械转动范围0°~90°,但天线的电扫范围,俯仰角及方位角均为0°~50°。该雷达对反射面积(RCS)为1平方米(典型弹道导弹弹头的反射面积)的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约1200千米。采用模块化设计,有很强的地面机动性,可采用舰船、火车或拖车进行点对点运输,还可根据作战需要由C-5或C-17运输机空运至指定地点。
作战系统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作战管理/指挥、控制、通信、情报(BM/C3I)系统由一个战术作战站和一个发射车控制站组成。发射车控制站也即通信中继车。为确保与陆军和联合部队相互配合作战的能力,BM/C3I系统能够支持各类通信协议。BM/C3I网络各组成部分之间的主要通信线路是“联合战术信息分发系统”。在这个网络上,探测器与BM/C3I系统各组成部分能够相互报告跟踪数据和其它关键的战场信息,也能向其它防空系统报告跟踪数据和其它重要的战场信息。其负责全面的任务规划,协调并执行拦截来袭的弹道导弹,并与其它防空系统接口,以便实施联合作战。
系统性能
一是导弹射程远,防护区域大 “萨德”的射程达到300千米,可防卫半径200千米的区域,而“爱国者-2”和“爱国者-3”的反导射程仅分别为15千米和30千米。因此,“爱国者”被归为“点防御系统”,“萨德”则为“面防御系统”,主要用于保护较大的战略性地区和目标。这一特点很受日本、以色列等领土面积不大的国家青睐,因为数套“萨德”即可将其全境覆盖,起到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作用。美军方曾声称,4套“萨德”加上7套“爱国者”系统即可覆盖韩国全境。 二是拦截高度和摧毁概率较高 萨德”拦截高度为40至180千米(即大气层的高层和外大气层的低层),而这个拦截高度区间正好是射程3500千米以上的远程和洲际导弹的飞行末段,以及射程3500千米以下的中近程导弹的飞行中段,故号称“当今世界唯一能在大气层内外拦截弹道导弹的陆基反导系统”。较大的拦截高度为“萨德”提供了实施多次拦截的充足反应时间和作战空间。因此,“萨德”被设计为“射击-评估-再射击”的作战方式,具有二次拦截和二次毁伤评定的能力,还可为“爱国者”等低层末段拦截系统提供目标指示信息。 三是采用“动能杀伤技术”,破坏威力大 美军此前的防空和反导导弹一般都采用“高能炸药破片全向飞散”的杀伤方式,往往只能实现所谓的“任务破坏”而非“导弹破坏”,即仅使来袭导弹偏离原定轨道,目标弹头内的爆炸物或生化战剂仍会散落地面造成损伤。“萨德”系统拦截弹的破坏机理则是“碰撞-杀伤”,以高速撞击来引爆目标弹头,其间产生的高热可使生化战剂失效。“动能杀伤”的难度不亚于“子弹打子弹”,对末制导和空间机动的矢量技术要求很高,却也大幅减少了“萨德”拦截弹的战斗部质量,使其增加拦截高度成为可能。 四是机动能力和系统生存性较强 每辆“萨德”发射车全重(含10枚所携拦截弹)约40吨,可快速空运至所需战区,并通过公路机动变换阵地躲避打击。发射车从装弹到完成发射准备不超过30分钟,待命中的拦截弹接到命令后几秒钟便能发射。 五是数据兼容性强,系统应用广泛 “萨德”设计之初就把系统兼容性确定为技术重点,并在试验中解决了与海军的链接互通问题,从而易于同“地基中段拦截”“爱国者”和海军“宙斯盾”等系统随机构成各种形式的多层反导体系,做到情报资源共享和协同作战。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目标识别能力强大 THAAD部署韩国真正问题在于雷达。X波段雷达,号称当今世界上最大、功能最强的陆基移动雷达。美军方宣称其探测距离为500千米。由于雷达探测距离与目标的雷达截面积密切相关,故该型雷达对于弹体尚未分离的上升段中远程和洲际导弹的探测距离应在2000千米以上。该型雷达可在870千米距离探测到雷达截面积较小的隐形目标,故具备相当的反隐型战机能力。该型雷达使用的窄波束,则能在580千米左右的距离精确评估目标弹头的预计位置,并识别假弹头。 在东北亚特定地缘环境下,“萨德”在韩国实施“前沿部署”后,其雷达监控范围可深入覆盖东北亚腹地,平时可摄取该地区国家诸多情报、积累目标特征数据,战时则充当早期识别与跟踪工具、提升导弹拦截概率。这就使“萨德”不局限于充当单纯的被动防卫性“盾牌”,还具备了相当的攻势防御能力,从而远远超出了朝鲜半岛防卫的需求,极大危害到东北亚地区国家的战略安全利益。 美国要向韩国引入的这套“萨德”系统,不单纯是一套反导拦截装置,而是带有一部“AN/TPY-2”X波段火控雷达的反导系统。这套雷达系统的影响绝不仅限于该系统配备的区区数十枚拦截弹,其监测范围远远超出半岛自身防卫需求,深入亚洲大陆腹地,将大幅提高美国对中国战略导弹发射试验的监测精度,进而提高其拦截中国战略导弹的能力。 一旦萨德落户韩国,美国便在东北亚地区拥有了完整的导弹防御系统,从此该地区的攻防战略平衡或将被彻底打破,而美日韩也将成为东北亚的小北约。这对中国的安全环境来说,是个极大的威胁。
服役部署
2007年1月, 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正式进入生产与部署阶段。2008年5月28日, 首批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正式装备美国陆军,部署在第32陆军防空反导司令部第11防空炮兵旅第4防空炮兵团阿尔法连, 包括24枚拦截弹、3辆发射车、1套火控系统和1部AN/TPY-2雷达。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的部署以及初始作战能力和互操作能力的验证和提高,使美国军方至少在理论上具备了从弹道导弹飞行中段到末段无空隙的强大的防御体系网络。美国军方的近期目标是使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具有拦截近程和中远程弹道导弹的能力, 远期目标为具备拦截洲际弹道导弹的能力。 2016年伊始, 朝鲜的武器发展就动作频频, 先是1月6日进行了自称的 “第一次氢弹” 试验, 随后于2月7日又成功发射了 “光明星-4”人造地球卫星, 韩日美等国认为此次发射是变相的远程火箭试验。 为了应对朝鲜的威胁, 韩国总统朴槿惠表示将尽一切努力寻求一切外交途径制裁朝鲜,同时更是考虑要引进美国的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 随后,韩国国防部发言人表示,已启动美国在韩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潜在可能性的论证, 将重点考察朝鲜的核武器和弹道导弹威胁,以及韩国的国家安全和利益, 同时也会考虑对中国的影响。 中国外交部副部长张业遂就美韩可能在韩部署末段高空区域防御系统表明严正立场, 指出此举不利于缓和当前紧张局势,不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 损害中国战略安全利益, 中方对此严重关切并明确反对, 希望有关方慎重处理。2016年7月8日美国和韩国正式宣布将在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引发韩国国内巨大争议以及本地区国家强烈不满,中国海军航空兵部队17日在黄海和渤海海域组织12个机型,41架战机展开对海对地打击演习。这是中国首次在与黄海邻近的地方举行了大规模军事演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