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荔景站

中文名: 荔景站

外文名: Lai King Station

投用日期: 1982年5月10日

所屬地區: 中國香港

主要線路: 東涌線,荃灣線

車站地址: 香港新界葵青區荔景邨

車站色系: 紅色

車站用途: 中途站

車站類型: 架空車站

月台類型: 島式月台

月台數目: 4個

出口數目: 5個

荔景站(英文:Lai King Station)位於中國香港新界葵青區荔景,是港鐵荃灣線與東涌線的轉車站。該站設有4個月台,並以兩個島式月台排列,全部月台均裝有月台幕門。[1]

目錄

基本介紹

荔景站位於中國香港新界葵青區荔景山,是港鐵荃灣線和東涌線的轉車站。站內有4個月台,以兩個島式月台排列,全部月台都裝有月台幕門。 值得注意的是,和荔枝角站一樣,由於鐵路最初是由日本的西松建設建造,而且當時中國香港的製版機都用日本的字型,所以地鐵站的名字就用了日文漢字的「茘」(艸部下面3個刀字),而不是香港常用的「荔」字(艸部下面3個力字)。 又有另一種說法是,地鐵早年根據康熙字典茘是正體,荔是俗體,所以地鐵系統內所有帶茘字的站名和出口指示都是刀而不是力。

車站結構

荔景站是一個架空、地底混合模式車站,部分建於荔景山中,部分建于山外。向青衣站、葵芳站一方路軌以天橋接駁,向南昌站、美孚站一方路軌則為隧道。 荔景站現設有4個月台,並以兩個島式月台排列,全部月台均裝有月台幕門。每當特殊情況時,往荃灣方向的上行線列車將會以該站作為臨時的終點站。屆時,前往葵芳站至荃灣站的乘客將須要轉乘其他交通工具前往。 而下層月台喺興建東涌線嗰時被擴闊,而家可以睇到原有嘅1號月台邊緣(而家系東涌線4號月台)。而家下層月台中間由車頭至車尾嘅無柱空間就系車站未擴建嗰陣一號月台嘅位置。 由於香港機場核心計劃,港鐵公司選取了這個車站作為荃灣線及東涌線的交匯點,因此將車站改建為跨月台轉車站設計,興建新的L3月台,荃灣線往荃灣列車改行此月台;而原有L5月台層則擴闊,保留原有荃灣線往中環方向軌道並加建東涌線往香港方向的軌道。

車站大堂

車站商店及自助服務

車站出口

A - 荔景山路 A1 - 荔景山路、亞斯理衛理小學、陳南昌紀念中學、祖堯天主教小學、祖堯邨、製衣業訓練中心、社區會堂、民政事務處、瑪嘉烈醫院、救世軍荔景院 設有失明人士引導徑往返地面 A2 - 賢麗苑、新家庭社區教育、下葵涌分科診所、荔景天主教中學、荔景邨(日景樓方向)、荔景體育館、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悅麗苑、仁濟醫院暨浸大中醫診所 A3 - 荔景邨(仰景樓方向)、香港小童群益會社區結合保健中心 B - 貨櫃碼頭 貨櫃碼頭、海員之家 C -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荔景評核中心 賢麗苑(停車場)、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荔景評核中心、荔景浸會老人中心、荔景邨(日景樓方向) 設有升降機及失明人士引導徑往返地面

鄰接車站

荔景站是荃灣線及東涌線的中途站,是一個跨月台轉車站。乘客可以利用此站進行跨月台轉乘,往返港島、九龍油尖旺區、九龍西、新界西及離島區。 港鐵荃灣線通車初期,因荔景站鄰近荔景山各大屋邨,而且該區的巴士服務品質欠佳,因此荔景區居民逐漸改用港鐵進出市區及荃灣,客量一直保持平穩。東涌線通車後,該站變成荃灣線及東涌線的跨月台轉車站,因此令該站成為交通樞杻,每日均有大量來往葵芳至荃灣與港島西市區及由大嶼山往返旺角等區的乘客於該站轉車,亦有部份需要上落兩層月台的學生因為有特惠車資而棄用巴士,改為用港鐵往來。 從荔景站乘坐東涌線往香港島所需時間較少,因此現時港鐵建議乘客利用東涌線前往香港島,但東涌線的班次相當疏落(非繁忙時間平均8至10分鐘一班),由於此原因及需在香港站步行至中環站才能轉乘港島線,因此需轉乘港島線前往香港島東區的乘客利用荃灣線過海會比較方便。而港鐵為方便乘客選擇合適的路線到港島,荃灣線列車由葵芳站開往該站途中,車長會作出人手廣播提示下一班東涌線列車往香港之開出時間,而於2009年3月,港鐵錄製了預錄廣播,取代車長讀出的廣播。

接駁交通

九巴 30、42、45、46、46S、46X、57M、61M、269M、N241 新界專線小巴 46M - 浩景台 ↔ 荔景站(循環線) 47M - 華景山莊 ↔ 荔景站(循環線) 405 - 長亨 ↔ 荔景站(循環線) 其他路線:90M、91A、93、313、407

車站名稱

荔景站的「荔」字(下方為三個「力」字)於站內範圍被寫成「茘」字(下方為三個「刀」字)。有指由於鐵路最初建造時由日本的西松建設建造,而且當時香港的製版機都採用日本的字型,所以站內的名稱用了日語漢字「茘」,而不是香港常用的「荔」字(艸部下3個「力」字)。但是實際上地鐵早年根據《康熙字典》以「茘」為正,「荔」為俗,因三個「刀」組成的「刕」字粵音「黎」,是「茘」字聲旁,而三個「力」組成的「劦」字讀音「協」,與「茘」字讀音不合   ,所以地鐵系統內所有帶茘字的站名和出口指示都從刀而不從力。

分界爭議

葵青區南面以呈祥道為界,一些被人視為九龍的地區,如華荔邨、荔欣苑、荔灣花園、華豐園等位於荔園原址的住宅以及九華徑及鐘山台一帶,都是全屬於新界葵青區。反而位於上述地區以西的清麗苑則屬於九龍深水埗區。 荔景區居民概念爭議: 由於荔景邨(包括由麗瑤、祖堯及瑪嘉烈醫院一帶),過往未取消電話地區字頭時是跟九龍區的「3」字區域,居民早已根深柢固,在寫地址時常常把荔景、葵芳等寫成九龍荔景、九龍華景山莊、華員邨等並不罕見,但這其實是錯誤的,因為電話公司只是商業機構。最切實的是九龍不可能建有丁屋,但葵青區仍存有丁屋。

配套設施

學校/教育機構 香港考試及評核局荔景評核中心 亞斯理衛理小學 荔景天主教中學 嶺南鍾榮光博士紀念中學 匡智張玉瓊晨輝學校 社會服務機構 香港小童群益會南葵涌綜合服務中心(荔景中心) 南亞路德會荔景閱讀中心 救世軍荔景院 萬國宣道浸信會荔景浸信會白普理長者中心 康樂設施 兒童遊樂場 休憩場公園 社區設施 下葵涌分科診所及特殊教育服務中心 荔景社區會堂(民政事務總署管理) 荔景體育館(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管理) 荔景郵政局 下葵涌分科診所 商業設施 賢麗苑商場(由領匯管理) 酒樓 快餐店 超級市場 便利店 街市 停車場

車站歷史

興建及命名 荔景站前身系貨港站,本來打算服務當時起緊嘅葵涌貨櫃碼頭。後來香港房屋委員會計劃喺貨櫃碼頭對開山坡興建「麗景邨」(今荔景邨),車站移至現址並改名麗景站。最後屋邨喺落成時定名「荔景邨」,站名亦改為茘景站,成為通車時正式使用的站名。 月台吊板 有別於一般前地鐵地底車站的月台布局,初期該站月台頂部的乘車資訊是以紅底(與該站色系一致)白字顯示,並跟其它地底車站的白底黑字不同(另一例外為大窩口站),直至九十年代兩站月台統一安裝白底黑字吊板為止。荔景站的東涌線擴建部份由前香港地下鐵路公司委託許李嚴建築師事務所設計,跟荃灣線部份一樣由西松建設株式會社建造,東涌線正式落實興建時,荃灣線需要興建轉車站,否則乘客要坐畢全程或加劇彌敦道擠迫情況,到達位於香港島的香港站才能轉換到其他路線。由於香港機場核心計劃,地鐵公司選取了這個車站作為荃灣線及東涌線的交匯點,因此將車站改建為跨月台轉車站設計。東涌線擴建部份荔景站1號月台在東涌線通車前是與2號月台以島式月台同層。後來因要興建新月台以供轉乘東涌線,於是在原有車站旁興建新月台及大堂,並於1997年7月2日將原有1號月台搬到大堂上層。在搬遷新月台期間,由於要興建由美孚站爬升至上層月台的管道,往荃灣方向的列車暫時使用美孚站與荔景站之間的側線行車,而接駁主線與側線的道岔比較迂迴,因此當列車行經道岔時會比較搖晃。地鐵便利用車廂廣播提醒乘客緊握扶手,直至列車轉用上層新月台才取消有關廣播。原有1號月台路軌部份於1997年7月2日後被封閉及填平成為4號月台候車部份,4號月台路軌部份位於原1號月台路軌部份旁,新1號月台位於4號月台側上方。現時可以看到原有1號月台邊緣(現為東涌線4號月台)。現時於下層月台中央由車頭至車尾的無柱空間就是車站未擴建時的1號月台所在位置。此外,港鐵保留了前1號月台以北的前荃灣線北行高架路段,但拆卸路段上的電纜及連接主線的道岔,使列車永久不能駛進該路段。而無柱空間(以往之路軌處)盡頭的緊急出口即通往該廢棄路軌。另外在荔景站以南設有唯一一條接駁東涌線、機場快線及迪士尼線與其他市區線的轉線軌,供工程車或非常特殊的車務調動使用,例如市區線在2001年抵港的韓製列車和2011至2013年間抵港的中國制列車,把上述列車由小蚝灣車廠調往九龍灣車廠,另外在2008年起,迪士尼線的列車每3年須用手動駕駛由小蚝灣車廠駛往九龍灣車廠大修。

相關信息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