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草堂鎮

中文名 :草堂鎮

所屬地區: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

草堂鎮隸屬於陝西省西安市鄠邑區,位於區境東南部,東臨長安區,西連龐光鎮,南依圭峰山,北接秦渡鎮。距鄠邑城區15千米,距西安城區中心29千米,總面積279.48平方千米。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08°43′,北緯34°03′。全鎮轄34個行政村、1個社區,總人口34114人(2017)。

草堂鎮舊稱宋村鄉,1988年撤鄉建鎮,以關中八景之一的"草堂煙霧"而得鎮名。轄34個行政村,7665戶,農業總人口31460人。轄區地處秦嶺北麓,地勢南高北低,地質系山前沖洪積扇地帶,有坡地、河灘、平原三種不同地貌。

2013年,草堂鎮實現固定資產投資5.3億元,農業總產值2.45億元,工業總收入 36.42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3274元。

2005年,草堂鎮被西安市列入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 , 2008年被國家發改委授予全國小城鎮發展改革試點鎮 ,被陝西省列入關中百鎮,2009年被陝西省確定為省級重點鎮 ,2011年被確定為省級小城鎮建設重點示範鎮。 [1]

目錄

位置境域

草堂鎮地處戶縣縣城東南約9千米,東界太平河與長安區東大為鄰,南靠秦嶺北麓太平鄉,西臨龐光鎮,北接秦渡鎮。總面積為279.48平方千米。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08°43′,北緯34°03′。

地形地貌

草堂鎮在地質構造上大體可分為兩個部分:南部山區主要為北秦嶺褶皺帶的組成部分;北部平原區為渭河地塹的組成部分。北秦嶺褶皺帶是一個長期活動的複雜構造帶,岩漿侵入活動多樣,岩石變質作用強烈,構造變動頻繁。其地層時代屬地質歷史上的太古代至元古代,以前震旦系秦嶺群和長城系寬坪群為主體,組成岩石為中深變質岩,主要有各類片岩、片麻岩、變粒岩、大理岩、斜長角閃岩、混合岩等。渭河地塹是一個自中生代以來長期下降的斷陷盆地。境內地塹地區分布着地質歷史上最新時期的第四紀沉積物,包括中更新統,上更新統及全新統。中更新統主要分布在淺山及山前的低緩坡地上,由褐色及棕色的黃土和含礫亞砂土等組成,多系風成沉積物。上更新統分布于山前區,由大小不等的礫石、亞砂土、亞粘土組成,其成因主要是洪積,混有沖積物及風積物。全新統主要分布於太平河的河床、河漫灘及河流階地上,有大小不等的礫石、砂及亞粘土等組成,其成因為沖積。

鎮域南部為秦嶺山地,山樑均為南北走向;北部為黃土台原,洪積扇及扇緣窪地。全鎮地勢南高北低,從西向東微度傾斜。

氣候

草堂鎮屬暖熱帶半濕潤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冷暖乾濕分明,光、熱、水資源豐富。

草堂鎮境內全年太陽總輻射為109.69千卡/平方厘米,全年日照時數計1983.4小時,占可照時數的44%,各月的日照百分率6月、8月最高,9月、10月最低,秋季陰雨連綿,雲量多,日照少;氣溫一般的月變化規律:以7月為中心,中間高,兩頭低,呈馬鞍型。年平均氣溫13.50℃,最熱月為7月,平均氣溫26.80℃,最冷月為1月,平均氣溫-0.50℃,年平均最高氣溫19.10℃,年平均最低氣溫8.70℃。

自然降水的一般特徵是:年際變化大,季節分配不均。年平均降雨量為627.6毫米,最多為957.5毫米,最少為391.8毫米。冬季降水最少,僅為24.8毫米,占全年降水的4%,形成冬旱,秋季降水最多,為217.3毫米,占全年的34.6%。年平均濕度0.68,年蒸發量為1223毫米。年平均無霜期為216天。

水文

草堂鎮主要地表水為太平河和高冠河水系,兩條河貫穿鎮域南北,為平原地下水補給形成水網。地表水的變化與大氣降水分布大體一致,徑流深度由南向北遞減。


太平河發源於秦嶺的靜峪腦,全長為32千米,流域面積200.09平方千米,山區集水面積為179.01平方千米,總落差380米。出山後又匯納神水峪、紫溝峪、十房峪、土地峪、牛心峪的流水,流至長安區境內的郭村向北投入灃河。

高冠河發源於秦嶺梁,是戶縣與長安區的界河,在戶縣境內長23千米,集水面積158平方千米,年總徑流量6300萬立方米,最大洪水量154立方米/秒。河道出山後與草堂鎮域接壤的有0.68千米。

草堂鎮屬富水區,地下水分布除山區多為火成岩含水介質差外,淺水層的分布主要在平原,按埋藏條件基本可分為四個岩組:渭河二級階地地區,埋深1.6~18.2米,單位湧水量0.55~7.99公升/秒米;洪積平原,埋深3~71米,單位湧水量3.17~7.91升/秒米;洪積扇群區,埋深15~70米,單位湧水量0.15~1.63升/秒米;黃土丘陵區,水量貧乏,湧水量小於0.01升/秒米。

自然資源

草堂鎮境域有澇河等大小36條河流,水量充沛,年徑流量3億立方米,地下水存量4億立方米,水質達到一級飲用水標準。

視頻

陝西戶縣草堂鎮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