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葉蛋
茶葉蛋,著名中國小吃,中國的傳統食物之一。是煮汁中加入茶葉的一種煮蛋方式,攜帶方便,登山,遊客行人較多之處等場所置小鍋現煮現賣,物美價廉。獨特茶香味的茶葉蛋在台灣隨處可見,是補充體力營養味美的好食品。看似簡單的食材,製作好吃也要些許功夫,北宜公路的「將軍茶葉蛋」老闆王小姐指出得從選蛋開始,滷包秘方,到滷製過程都有要求。[1]
目錄
美食由來
根據相關文獻推測,茶葉蛋極有可能是江浙一帶最早食用的,江浙一帶茶葉種植較早,且過節吃茶葉蛋的習俗由來已久。
故事傳說早年,婺州舉岩茶產地金華北山的鹿田村旁,有一戶姓張的農家,祖祖輩輩靠砍柴、種茶為生,沒出過一個讀書人。到了這一代,終於有了個讀過幾年私塾的兒子,叫張志學。他有一個怪毛病——嗜茶如命,而且非長在自己村邊附近的舉岩茶不喝。用他自己的話說是「岩茶一飄香,文思如泉來」,反之,則文思涸竭,什麼文章也做出不出來了。
有一年,張志學下山鄉試,考場中提供的是別處茶葉煎煮的茶水,他怎么喝也喝不出個味來,總覺得少了點什麼,於是老走神。眼看考試時間快到了,試卷上還是空空如也,他情急之中便自作聰明地妙筆生花起來,寫下一篇彼茶與此茶的品茶文章。結果,文不對題,名落孫山,被人傳為笑談。
張志學的妻子王雪茶因丈夫的這次笑話後,無論丈夫在哪裡,都保證讓他喝上家鄉的舉岩茶。張志學外出,王雪茶就包上一袋舉岩茶放進他的袖袋裡。張志學除了白天努力讀書,晚上也時常用功到深夜。賢惠的妻子就與婆婆商量,把家裡拿來換油鹽的雞蛋攢起來,將那舉岩茶葉放進鍋里和雞蛋一起煮燒,那雞蛋咬一口就有一股清清的茶葉香味沁入心脾,這樣,終於解決了張志學的兩難問題。
茶葉蛋只讓丈夫一人享用,有一次,王雪茶從鍋里撈茶葉蛋時,不慎讓一隻茶葉蛋滑落到地上,蛋殼摔破了,她撿起正要給丈夫端去,被婆婆阻止,說:「看你,破蛋怎能給志學吃呢,志學吃了破蛋還不盡做破文章了?」於是把破蛋遞給旁邊正饞著的孫子小皮。聰明的小皮吃了破蛋後,轉念一想只要是蛋殼破了,自己就能吃上香噴噴的茶葉蛋啦!於是就想出了一個破蛋的辦法。
這一天,小皮看見母親又在煮茶葉蛋了,就悄悄等茶葉蛋煮熟了,便趁母親不在的時候,搬個小凳到灶台前,然後站上去,一手抓過鍋鏟朝那雞蛋上敲去。結果,小皮又如願以償地吃到了好幾個破蛋。不過,小皮的這三番兩次的技倆被母親識破了。自然被母親揍一頓。但自此以後也發現被敲破的蛋,茶香醬由入味,更美味了。[2]
清代美食家袁枚在其著作《隨園食單》中,詳細記錄了茶葉蛋的製作過程,是可考最早最系統地介紹茶葉蛋做法的書籍。「雞蛋百個,用鹽一兩,粗茶葉煮,兩枝線香為度。如蛋五十個,只用五錢鹽,照數加減,可做點心。」袁枚在書中這樣寫道。一次煮一百顆茶葉蛋,需用鹽一兩,加上粗茶葉,煮上「兩枝線香燒盡」那麼長的時間。[3]
食材
蛋20顆,紅茶2包,烏龍茶適量,八角2顆,肉桂皮1小片,冰糖,醬油,水
習俗
清明是祭祖掃墓的日子,民間有一種說法,掃墓時將白煮蛋在墓碑上打碎,蛋殼丟在墳墓上,象徵「脫殼」,預示生命更新,希望子孫能出人頭地。[4]
吃茶葉蛋以蘇浙皖三省跟贛鄂地區最為流行,以前是到了年終歲暮或是重要節日家家戶戶都要煮茶葉蛋,江浙一帶吃茶葉蛋叫捧元寶,舊時,新春拜年待客的元寶茶,就是茶葉蛋。
視頻
參考文獻
- ↑ 一步一腳印_發現新台灣_北宜公路 將軍茶葉蛋,youtube.com
- ↑ 人人都愛吃的茶葉蛋,原來你的由來是這樣!,kknews.cc,2017-05-10
- ↑ 茶葉蛋的由來和做法你知道多少?,read01.com,2018/06/19
- ↑ 清明習俗-「吃雞蛋」|細說清明,mychistor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