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褐卷蛾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1毫米,翅展24毫米。體及前翅褐色,雌成蟲前翅前緣稍呈弧形拱起,外緣較直,頂角不突出,翅面具網狀細紋。基斑、中帶和端紋均為深褐色。中帶下半部增寬,其內側中部呈角狀突起,外側略彎曲。後翅灰褐色。下唇須前伸。腹面光滑,第2節最長。雄成蟲前翅前緣呈弧形拱起更明顯,中帶深褐色前窄後寬,其內緣中部凸出,外緣略彎曲,基斑褐色(這一點與雌成蟲有區別);雄性外生殖器的爪形突較寬,基部有1對耳狀突起。 卵:扁圓形,長約0.9毫米,初為淡黃綠色,近孵化時變褐;卵塊一般由數十粒排成魚鱗狀,表面有膠狀覆蓋物。 幼蟲:體長19毫米至22毫米。體綠色,頭近方形,頭及前胸背板淡綠色,大多數個體前胸背板後緣兩側各有1黑斑,毛片淡褐色。腹部末端具臀節。頭部單眼區黑色,單眼6枚。 蛹:長9毫米至11毫米。頭、胸背面深褐色,腹面稍帶綠色。腹部第2節背面有2排橫列刺突。腹部第3至7節背面亦有2列刺突。第1列大而稀,靠近節間;第2節小而密。蛹的頂端不太突出,末端細,平扁而齊,具有8枚彎曲而強壯的臀棘,兩側各2枚,末端4枚。[1]
發生規律
每年發生2至3代,以幼齡幼蟲在樹幹粗皮縫、剪鋸口裂縫、死皮縫隙和疤痕等處做白色薄繭越冬。樹木開始萌芽時,越冬幼蟲出蟄,取食幼嫩的芽、葉和花蕾,受害葉表面被咬成籮底狀,僅剩葉脈。5月中下旬至6月上旬幼蟲卷葉危害。6月中旬老熟幼蟲在卷葉內開始化蛹,蛹期為8天至10天。6月下旬至7月上旬羽化為成蟲。成蟲有趨化性和弱趨光性,白天隱藏在葉背或草叢灌木中,夜間交尾產卵。卵期7天至8天,多產在葉面上,每雌蟲可產卵100粒至140粒。第二代幼蟲在7月中旬開始發生,取食葉肉,危害時間較短,8月上中旬羽化為成蟲。第三代幼蟲9月下旬孵化,於10月中上旬尋找越冬場所。初孵幼蟲群集在葉片上,幼蟲長大後分散活動,如遇驚動即吐絲下落或迅速逃逸。觸動後有倒退或彈跳習性。成蟲對糖醋具有趨性。主要天敵是松毛蟲赤眼蜂。
分布與危害
在河北任丘地區主要危害金葉女貞、大葉黃楊、秋葵、碧桃、三葉草和紫葉李等植物。特別是對金葉女貞、大葉黃楊和秋葵可造成大面積危害。河北任丘石油礦區種植的秋葵有蟲株率達到100%,80%以上的葉片縱卷乾枯,喪失觀賞價值,不得不提前剪除枝條。[2] 幼蟲食害幼嫩的芽、葉、花蕾,常吐絲連綴2片至3片葉片或縱卷1葉,潛藏在卷葉內危害,受害嚴重時不能展葉,嚴重的使整個葉片殘缺不全。
防治方法
1.人工捕捉:在幼蟲危害初期,可以組織人員及時摘除包裹着幼蟲或蛹的受害葉片。 2.燈光誘殺成蟲:根據成蟲的趨光性,結合防治其他園林害蟲,在重點防治區域設置黑光燈誘殺成蟲。 3.化學防治 在低齡幼蟲期,可噴霧50%丙溴辛硫磷乳油(如國光依它)1000-1500倍液,或20%氰戊菊酯乳油(如國光乙刻)2000倍液,40%啶蟲毒乳油(如國光必治)1500-2000倍液進行防治,重點噴淋害蟲危害部位 ,噴藥時藥液儘量接觸蟲體,連用2次,間隔5-7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