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叶大黄
苞叶大黄 |
中文名称:苞叶大黄 拉丁学名:Rheum alexandrae Batal. 科:蓼科 属:大黄属 种:苞叶大黄 |
苞叶大黄(Rheum alexandrae)是蓼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自然分布在西藏东部、云南西北部和四川西部,是横断山区的特有植物之一。苞叶大黄单生或数株丛生,生长在海拔3000—4500米山坡草地,常簇生在较潮湿的高山溪流旁及高山流石滩上。[1]
目录
信息
别称:水黄、大苞大黄(拉汉种子植物名录)
界:植物界
门:被子植物门
纲:双子叶植物纲
亚纲:原始花被亚纲
目:蓼目
亚科:酸模亚科
组:塔黄组
族:酸模族
命名者及年代:Batal.,1894
简介
苞叶大黄为多年生草本植物。植株较矮,根较粗壮。属于高山花卉,花序直立总状,数朵簇生,9月叶和苞片变红色,具有较好的观赏性。其根可入药,有消炎,止痢;外用止血,并有泻下作用。[2]
形态特征
生活型: 草本;
株: 高达80厘米;
茎: 根茎及根粗壮;茎单生;
叶: 基生叶4-6,茎生叶及叶状苞片多数;下部叶卵形或倒卵状椭圆形,长9-14厘米,先端圆钝,基部近心形或圆,全缘,基脉5-7,无毛,稀主脉或叶缘被乳突状毛;叶柄与叶片近等长或稍长,无毛,托叶鞘长约7厘米,无毛;上部叶长卵形,叶柄较短或无柄;
花: 花序总状,常2-3枝成丛或稍多,花数朵簇生;花梗丝状,长2.5-4毫米,无毛;花被(4-5)6,绿色,基部合成杯状,长1.5毫米,裂片椭圆形,长0.7毫米;雄蕊7-9,花丝丝状,较花被长;柱头头状;
生长环境
大黄喜凉爽、干燥气候、耐寒性强。高温多湿条件下易烂根。宜在土层深厚、排水良好的砂质壤中栽植。以中性及微碱性土壤为宜。大黄的生命力较强,种子发芽力可维持3-4年。播后当年或第二年只形成叶簇。每年4月上旬返青,第三年5-6月开花,6-10月果实成熟。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西藏东部、四川西部及云南西北部。生于海拔3000-4500米山坡草地,常长在较潮湿处。
主要价值
根中含结合及游离的大黄素(emodin),大黄素甲醚(physcion),大黄酚(chrysophanol)及鞣质(tannin),还含有大黄素甲醚-8-O-β-D-龙胆双糖甙(physcion-8-O-β-D-gentiobioside)和番泻甙A(sennoside A)。
该品的水提取物对胶原诱导的人血小板聚集有明显抑制作用,其IC50为1.30mg/ml,其强度低于唐古特大黄的0.68mg/ml,而高于掌叶大黄的2.73mg/ml 和药用大黄的2.07mg/ml。该品也含蒽醌类成分大黄素、大黄素甲醇和大黄酚。
【性味归经】味苦;性寒。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泻下;化瘀;止血。主治:湿热黄疸,热结便秘,经闭,痛经,痢疾,外伤出血。
参考资料
- ↑ 冬季回望高原系列之三:流石滩上的苞叶大黄,大青树,2018-01-10
- ↑ 苞叶大黄是一种什么植物?苞叶大黄图片及简介,花语谷,2015-09-05
- ↑ 苞叶大黄,植物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