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蘇-47戰鬥機(俄文:Сухой Су-47,英文:Sukhoi Su-47,北約代號:Firkin「小木桶」,蘇聯綽號:Беркут,中文:金雕)是俄羅斯蘇霍伊航空集團研製的多用途超音速戰鬥機,亦是俄羅斯下一代戰鬥機的技術 驗證型號。機身頭部為機載雷達艙,在帶空速杆的卵圓形雷達罩內是多功能相控陣雷達。機身中段與延伸的機翼邊條相融合,機翼翼根有向前延伸的邊條,裝有前平尾和前掠式機翼。蘇-47最大特點在於前掠翼的設計,與美國格魯門公司的 X-29試驗機很相似。在設計與試飛階段曾經給予S-32和S-37的編號,1997年9月25日首飛,2002年編號改為 Su-47。由於蘇-47無法滿足俄羅斯軍方的空戰需求,最終蘇-47停止研發,並未被俄羅斯軍方採用,也沒有實現量產[1]

目錄

研製背景

俄羅斯中央空氣流體動力學院已經關注了前掠翼的發展很長時間(時間遠在 X-29之前),它的研究包括以火箭為動力。

在航空史上,曾有若干種前掠翼飛機完成了試飛,並取得了一定成就。

一種是德國的Ju 287四發轟炸機,這是世界上第一種用於實戰的前掠翼飛機,於1945年2月完成了首飛,在後來的試飛中速度達到815公里/小時,當時僅有的兩架原型機均被蘇軍俘獲。

一種是德國的 HE-162戰鬥機,這是世界上第一種前掠翼噴氣式戰鬥機,並實現了量產。

一種是蘇聯的Tsybin LL,這是蘇聯第一種前掠翼飛機,在1945年研製,由Tu-2轟炸機帶入高空並由火箭發動機推進了8-10秒。

一種是美國格魯門公司研製的 X-29A前掠翼研究機,共製成兩架,於1984年12月14日首飛。在1984~1989年間,兩架研究機共試飛了數百小時,速度達到了M1.6,飛行高度15,000米, 過載6.4g。不過X-29A只是一種研究機,機上沒有武器裝備,設計上也沒有採用「隱身」技術。

最後就是俄羅斯的第五代戰鬥機—蘇-47「金雕」[2]了。由於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前蘇聯俘獲了德國的前掠翼轟炸機Ju 287和大量資料及有關專家,對 前掠翼技術取得了一定的認識。前掠翼提供了低波阻,減少了彎矩,而且和常規機翼比起來,它延遲了失速時間。然而前掠翼會產生很大的扭力,如果機翼是用常規材料製成,它很可能被撕裂。進入80年代以來,俄中央航空流體動力研究院的一些專家,又採用最新的科技成果,對前掠翼技術進行了系統的研究,並取得了突破,研發的複合材料才使前掠翼布局成為可能,從而為從80年代末着手研製的蘇-47採用前掠翼技術打下了基礎。

設計製造

蘇霍伊飛機設計局設計師西莫諾夫決定蘇-47的兩個研製方案均採用前掠翼,這主要是與其他形狀機翼相比,前掠翼具有許多突出的優點。前掠翼的許用迎角大,可增大飛機的轉彎角速度;阻力小;不會出現翼尖氣流分離現象,故可增大升力,從而顯著提高飛機的 升阻比;另外還可改善布局,減小迎面對雷達波的反射面積。美國在研製F-16的過程中,也曾研製了一架帶前掠翼的原型機SFW/F-16,在機翼後掠角為-20°~-25°的條件下,按計算,飛機的轉彎角速度可提高14%,飛機的活動半徑可增大34%,起飛着陸距離可縮短35%~50%。但是,由於前掠翼存在一個致命的缺點—結構發散問題,在一般情況下,人們還不敢貿然採用這一誘人但又存在巨大風險的技術。

1997年9月25日,代號S-37的前掠翼試驗機首飛。最初用途是負責測試一系列關鍵問題,包括新型結構材料、各種內置武器艙方案、複合材料與電傳操縱系統和其他許多技術。由於資金限制,該機的前兩個階段的飛行試驗到2000年中期才結束,共飛行了90多次,進行了亞音速和超音速飛行。

2001年5月,該機開始第三階段的飛行試驗,為研製俄羅斯的第五代戰鬥機積累經驗,飛行試驗將持續到2005年。

2002年5月,蘇霍伊被選中作為俄羅斯第五代戰鬥機的主研製商,蘇霍伊重新設計了它的改進型,並將該機重新命名為Su-47(蘇-47)。

2010年1月, T-50的試飛,標誌此飛機將不在俄羅斯空軍服役。

視頻

蘇-47戰鬥機 相關視頻

俄羅斯人的黑科技:前掠翼設計的蘇-47戰鬥機
蘇-47的每一次飛行都叫人難忘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