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成立于2011年3月。2016年5月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与苏州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2020年6月江苏省委宣传部、苏州市委宣传部、苏州大学共建马克思主义学院;2016年、2018年、2020年三度被评为江苏省高校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拥有教育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江苏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基地。

目录

学科建设

学科建设稳健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获批一级学科[1]博士学位授权点(2018),入选江苏省“十三五”重点学科、江苏省优势学科第三期建设项目。设有马克思主义理论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入选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后备人才专项计划培养单位(2018)。学院现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各类硕、博士生近200人。学科建设有力支撑思政课教学,设有原理、概论、纲要、基础、形势与政策、硕士和博士研究生思政课等教研室;设有马克思主义政党与国家治理、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理论与绿色发展、社会主义协商民主理论与实践、中国近现代商会与社会发展、中国近现代民间外交与和平发展等研究中心,致力于培养从事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教学、思想政治工作、党的建设与国家治理等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

师资队伍

师资队伍不断壮大。努力构建“大师+团队+梯队”的队伍格局。现有高级职称教师40多人,讲座教授、特聘教授4名,有1名教师获国务院特殊津贴、4名教师被评为省优秀思想政治教育[2]先进个人、2名教师被评为省333培养对象、1名教师入选省高校青蓝工程培养对象,1名教师入选高校优秀青年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领航•扬帆”计划,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在教学科研中崭露头角。学院注重加强现有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人才队伍建设,组织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培训、开展暑期社会实践研修,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

教学改革

教学改革持续深化。积极构建思政课“三集一创”(集体备课、集中听课、集智评课+创新课内外实践教学)教学质量体系;探索形成思政课立德树人聚焦职能、强化功能、提升效能的“三能一体”创新格局;创新“理论+舆论、学者+记者、教师+学生、课堂+社会、思想+实践”机制,增强思政课实践教学协同创新效应;博士生思政课改革纳入教育部博士生教育综合改革试点;以高校思政课教师后备人才培养为契机探索研究生培养改革,率先探索形成“学术导师+教学导师+德政导师”提质增效机制。一系列改革创新实践取得了明显效果,得到有关领导、同行专家和教学对象的好评,被《中国教育报》《思想理论教育导刊》等报道,产生了积极社会反响。

科研成果

科学研究成果突出。瞄准国家重大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前沿实施科研攻关,承担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教育部重大项目、省社科基金项目多项。在马克思劳动价值论、中国道路与苏南实践、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家风家训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现代化与苏州“三大法宝”等方面取得一批成果,在《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与现实》《哲学研究》《政治学研究》《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光明日报》等上发表论文近500篇,出版《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文明思想》等学术专著50多部。获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7项。

服务成效

咨政服务成效明显。有效发挥智库功能,一批建言献策成果被中央部门、省、市及基层党委政府采纳应用,产生明显社会效益;积极参与“名城名校”融合发展战略,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长三角改革开放前沿区域特色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师研修和教学实践中,高质量完成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研修基地和省市理论宣讲任务。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学校部署,坚持对标建设,不断向先进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习,努力创新思政课教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践行“明理修身、笃信躬行、善教深研、务实创新、服务益世”的办院理念,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和学院高质量发展!

视频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相关视频

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对2016届毕业生的祝福语
部校共建苏州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揭牌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