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花葶乌头

花葶乌头(学名:Aconitum scaposum Franch.),是乌头属多年生草本植物,根近圆柱形。茎稍密被反曲的淡黄色短毛,不分枝或分枝。基生叶3~4枚,具长柄;叶片肾状五角形,基部心形,三裂稍超过中部;茎生叶小,有时不存在。总状花序长(20~)25~40cm,尊片蓝紫色,外面疏被开展的微糙毛,上尊片圆简形,花瓣的距疏被短毛或无毛。荷莫不等大。种子倒卵形,白色,密生横狭翅。8~9月开花。

目录

形态特征

多年生草本,高35~67cm。根近圆柱形,长约10cm,直径约0.8cm。茎直立,稍密被反曲的淡黄色短毛。叶互生;基生叶3~4,有长柄,柄长13~40cm,基部有鞘;叶片肾状五角形,长5.5~11cm,宽8.522cm,基部心形,3裂稍超过中部,中央裂片倒梯状菱形,急尖,稀渐尖,具不明显3浅裂,边缘有粗齿,侧裂片斜扇形,不等2浅裂,两面有短伏毛;茎生叶小,2~4,集中在近基部,有时不存在,叶柄长约5cm,叶片长约2cm,或完全退化,叶柄鞘状。总状花序有花15~40;苞片披针形或长圆形,花梗长1.4~3.4cm,有开展的淡黄色长毛,小苞片生花梗基部;花两性,两侧对称;萼片5,花瓣状,蓝紫色,外面疏被开展的微糙毛,上萼片圆筒形,高1.3~1.8cm,外缘近直,与向下斜展的下缘形成尖喙;花瓣2,矩比瓣片长2~3倍,拳卷,疏被短毛或无毛;雄蕊多数,无毛;心皮3,疏被长毛。膏果长0.8~1.3cm。种子多数,倒卵形,长约1.5mm,密生横狭翅。花期8-9月,果期9~10月。[1]

来源

为毛茛科植物花葶乌头的根。

采收加工

夏、秋季采挖,洗净,晒干。

药材性状

根呈不规则圆柱形,有时分枝,长5~10cm,直径0.5~1cm。表面黑棕色,有多数纵、横皱纹及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不平坦。气微,味辛、苦,微麻。以个大、质坚实者为佳。

近种区别

该种与黔川乌头(A. cavaleriei)和粗花乌头(A. crassiflorum)形成一自然的小群,共同的特征是:叶掌状深裂;小苞片生花梗基部,卵形;心皮3,成熟时不等大。该种与黔川乌头的主要区别在于叶基部深心形,分裂程度较小,三裂稍超过中部,中深裂片较宽,倒梯状菱形或菱形。该种与粗花乌头的区别在于花序的上部花梗较短,上萼片较细。

花葶乌头的基生叶发育,茎生叶强烈退化,显然是一种特化现象。而聚叶花葶乌头(A. scaposum var. vaginatum )茎中部以上的茎生叶密集成丛,上部的多少退化则是另一种特化现象。等叶花葶乌头(A. scaposum var. hupehanum)的茎生叶均正常发育,在茎上等距地排列,在这三个类型中当是最原始的。

分布范围

分布于四川、贵州北部、湖北、江西东部(铅山)、陕西南部、河南西南部。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200~2000m山地谷中或林中阴湿处。

栽培技术

1、修根打尖:修根分两次进行,第一次4月上旬苗长出4-5片叶时进行,把植株附近泥土刨开,现出母根及草乌在母根内侧留2~3个较大的草乌,小苗留一个,其余的草乌全部摘掉。第二次在5月中旬,刨13~16厘米深以露出上半草乌部为度,削去母根上的新生小草乌及所保留的大草乌上的须根,只留下面一个独根,使草乌表面光滑,注意勿损伤母根。

2、打尖:每次施肥前要打尖。3~5天后,在植株叶腋间长出腋芽,立即拿去,使营养集中于附子的生长。防病虫害、防治雨水侵入根部,减少根腐病,降低地温,可大大提高农药有效成分利用率,不怕太阳暴晒蒸发,能调节水的吸收量,防旱防雨淋。

3、除草追肥:乌头栽植宜精细,除保持土壤湿润疏松外,见草就除,夏天忌积水,适时追肥,苗高 6厘米时,追第一次肥,每亩施腐熟饼肥50公斤,混合稀粪液1000公斤,施在行间。第二次施肥在第一次修根后,施腐熟饼肥50公斤混合稀粪水1000公斤,施在每两株距间。第三次施肥在第二次修根后,粪量加大施在上次未施的两株距间。注意病植株,发现即拔掉烧毁,缺苗者要补齐。

4、培土:为防治雨水侵入根部,减少根腐病,降低地温,促进块根膨大,在追肥时将畦两侧的土搂入植物根部作成鱼背形。

5、灌水排水:如果遇到春旱或土壤过于干旱,应及时浇水,气温升高后,应浇早晚水,雨季注意排水,防止烂根。

6、壮茎强根:在生长旺盛期,喷施药材根大灵可促使叶面光合作用产物(营养)向根系输送,提高营养转换率和松土能力,使根茎快速膨大,有效物质含量大大提高。

7、病虫防治:草乌病虫使植株衰弱、抗病能力差、病毒易侵染,要根据植保措施喷洒药剂灭虫,在秋末冬初,做好越冬抗寒准备,为来年丰产增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