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吊絲竹
花吊絲竹 |
中文學名:花吊絲竹 拉丁學名:Dendrocalamus minor 界:植物界 門:被子植物門 綱:單子葉植物綱 目:禾本目 科:竹亞科 屬:牡竹屬 |
花吊絲竹(學名:Dendrocalamus minor (McClure) Chia et H. L. Fung var. amoenus (Q. H. Dai et C. F. Huang) Hsueh et D. Z. Li)是禾本科,牡竹屬吊絲竹的變種,喬木狀竹類植物。竿較矮小,竿高可達8米,節間淺黃色,節間圓筒形,竿環平坦;籜環稍隆起,枝多條,束生於每節,籜鞘早落性,革質,籜耳極小,易脫落;籜舌邊緣被細流蘇狀毛,籜片外翻,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背面無毛,枝環顯著隆起,葉鞘起初疏生小刺毛,葉耳和鞘口繸毛均無;葉舌上緣有細齒裂;葉片呈長圓狀披針形,先端細長漸尖,兩表面均無毛,花枝細長,無葉,小穗體扁,卵狀長圓形,鮮時呈紫茄色,含小花,先端張開;穎寬卵形,外稃紙質或稍變硬,廣卵形或心形,內稃先端2裂,花葯黃色,子房卵形,花柱細長,柱頭捲曲,果實長圓狀卵形,果皮棕色,花期10-12月。
中國廣西南部丘陵地及石灰低山常見竹種。南寧市廣西林業科學研究所竹園已栽培。
該種竿有異色條紋,可作庭園觀賞竹,亦可劈篾編結竹蓆、籮筐等竹器。
目錄
形態特徵
喬木狀竹類植物。地下莖合軸型。 竿近直立,竿較矮小(高5-8米,直徑4-6厘米),梢端作弓形彎曲或下垂;節間淺黃色,間以5-8條深綠色縱條紋,長30-45厘米,無毛,幼時密被白粉,尤以被籜鞘掩蓋部分為甚;竿壁厚5-5.6毫米;竿環平坦;籜環稍隆起,常留有殘存的籜鞘基部;分枝習性高,枝多條,束生於每節,主枝不很顯著。
籜鞘早落性,革質,鮮時為草綠色,呈圓鏟狀,背面被貼生棕色小刺毛,在基部尤甚;籜耳極小,長3毫米,寬1毫米,易脫落;籜舌高3-8毫米,邊緣被細流蘇狀毛,其中以兩側的毛茸較長(為6-8毫米);籜片外翻,卵狀披針形或披針形,長6-10厘米,背面無毛,腹面的基部及兩邊緣均生有細小刺毛。
末級分枝常單生,枝環顯著隆起,節間無毛而有光澤,枝上端具3-8葉;葉鞘起初疏生小刺毛,以後則無毛;葉耳和鞘口繸毛均無;葉舌高1毫米,上緣有細齒裂;葉片呈長圓狀披針形,一般長10-25厘米,寬1.5-3厘米(但大型的可長達35厘米,寬7厘米),基部圓,先端細長漸尖,兩表面均無毛,下表面近似有白粉,其色灰綠,次脈8-12對,小橫脈在葉片下表面清晰可見。
花枝細長,無葉,節間長2-3.5厘米,一側稍扁或具寬的縱溝槽,被有銹色柔毛,尤以扁平或溝槽處為密集,每節着生假小穗5-10枚,小穗體扁,卵狀長圓形,長約1.2厘米,寬4-7毫米,鮮時呈紫茄色,干後變為棕黃色,含小花4或5朵,先端張開;穎三片,寬卵形,長6毫米,寬4毫米,無毛或近於無毛,邊緣生纖毛;外稃紙質或稍變硬,廣卵形或心形,長9-11毫米,寬5-6毫米,近於無毛(上部小花者疏生微毛),先端尖,具小尖頭及不明顯的多條縱脈,邊緣具纖毛;內稃先端2裂,質薄,窄披針形,長6-8毫米,寬2毫米,背面疏生細毛,邊緣及兩脊上均具纖毛,脊間有不明顯的3脈,先端銳尖;花葯黃色;長5-6毫米,藥隔向上伸出成為具毛的小尖頭,在小花成熟時,整個花葯能伸出花外;雌蕊除基部外遍體生細絨毛,子房卵形,花柱細長,柱頭單一,常捲曲,具帚刷狀毛茸。[1]
果實長圓狀卵形,長約5毫米,直徑3.5毫米,先端具喙,其上還生成小刺毛,其餘各處則無毛。果皮棕色,上半部質較硬,其色較淡而有光澤,下半部質薄,色深而晦暗並具腹溝。花期10-12月。
生長環境=
花吊絲竹性喜溫暖濕潤,最適宜生長在北緯26.5°以南。要求年平均氣溫18-22℃,比綠竹較耐寒,但最低氣溫不低於-6℃,且低溫不能持久。要求全年無霜或霜期較短,年降水量在1200-2000毫米。對土壤的適應性很廣,喜土層深厚、疏鬆、濕潤、肥沃、富含腐殖質的酸性至中性砂質壤土或砂質土種植;但在土壤乾燥瘠薄、石礫多的山坡地亦能適應。
分布範圍
廣西南部丘陵地及石灰低山。南寧市廣西林業科學研究所竹園已栽培。模式標本即采自該所。
繁殖方法
叢生筍用竹的繁育都是採用母竹分蔸移栽的方法,這種帶蔸移栽技術簡單,生長快,普遍被竹農所採用。花吊絲竹也不例外,其主要繁育方法:
圃地選擇:根據花吊絲竹的生長特性,應選擇交通方便、陽光充足、地勢平緩、排水良好、利於管理的山坡地或拋荒地營建花吊絲竹母竹繁育圃。
種植:花吊絲竹栽植前,每穴應施過磷酸鈣l千克+腐熟農家肥30千克,然後與表土拌勻於穴底,穴表面20-30厘米回填表土種植。種後澆足定根水,用稻草覆蓋在竹蔸處即可。花吊絲竹種植成活後,應套種科飯1號綠肥200穴,株問套種。種植當年鋤草培土2次。施追肥2次,種植後2個月第1次施尿素250克/株,8-9月份第2次施複合肥500克/株。11月份可將新竹尾梢勾除,促進根系和筍芽生長,第2年春即可挖苗移栽。
栽培技術
扒土曬目:來年開春3月份,將竹叢的根蔸部位表土扒開,剷除周邊雜草及老竹蔸,使留養的竹蔸基部的筍目暴露出來,讓所有的筍目能夠接觸陽光的暴曬。一般曬目約30d,然後結合施肥進行覆土。
覆土施肥:覆土施肥是花吊絲竹成林提高產筍、產竹的一個關鍵環節。一年的施肥安排3個階段:第1階段,結合扒土曬目時施放複合肥∞1,每叢施肥量1千克,施後覆土20-30厘米厚;第2階段在出筍的高峰期6-7月,每叢施放尿素500克,施後覆土20-30厘米厚;第3階段在出筍末期11-12月,每叢施放腐熟的牛欄糞或其他有機農家肥15-25千克,施肥後先覆土,然後在表面覆蓋稻草保溫保濕。
竹林結構調整:留養母竹,在種植後第3年進入產筍期,每叢保留8-10株1-2年生,且生長健壯粗大、無病蟲危害的竹株。竹株之間分布要均勻,距離30-50厘米,以利於培土、挖筍和挖除老竹蔸。
病蟲防治
花吊絲竹竹林造成主要危害的害蟲有竹象鼻蟲、竹蚜蟲、竹卷葉蟲、竹蟎蟲等。
象鼻蟲
竹筍象鼻蟲,每年發生1代,6月中旬至7月上旬是危害盛期。竹象鼻蟲的幼蟲蛀食竹筍,引起竹筍敗退、腐爛、倒折;成蟲啃咬竹筍,吸取竹汁,危害處成孔洞狀,使竹筍不能成竹,即使成竹後,節間縮短,竹材變形乾脆、易折,嚴重影響竹材的質量和產筍量。特別是花吊絲竹,竹筍含氨基酸、穀氨酸等較其他竹筍要高,筍味鮮甜,筍質脆嫩,極易受竹象鼻蟲的危害。
防治方法:一是在7月下旬至8月上旬成蟲出土盛期,利用假死性,在上午8-11時、下午3-5時,成蟲交尾、產卵等活動時,將其捕殺,連續捕殺幾年效果很好;二是在冬春季結合竹園鬆土、培土,破壞繭室,使成蟲不能出土而死亡;三是及時挖除被危害過的竹筍,消滅筍內幼蟲;四是用90%敵百蟲500倍液在出筍前噴殺。出筍後每隔1周噴施1次,連續噴2-3次,對殺蟲保筍效果較好。但應注意噴藥後半個月內不可挖筍。
竹蚜蟲
竹蚜蟲主要發生於3月下旬至7月中旬,在通風不良的茂密竹林及污濁環境和濕熱的氣候條件下容易發生,常群集於葉背或竹稈上吸食液汁。被危害後的竹株輕則影響發筍,重則竹葉易枯黃脫落,甚至整株或整叢枯死。
防治方法:一是結合除草撫育管理,伐除過密竹枝和老殘病竹,改善竹林衛生,增加光照、通風,創造一個不利於蚜蟲生長蔓延的環境。二是在竹蚜蟲盛發期,可用無殘毒的茶子餅浸泡的水澆噴效果很好。選用藥物殘毒期短的40%氧化樂果1000-1500倍液或25%愛卡士乳劑800倍液塗稈、噴施防治,每10d噴施1次,連續2-3次,效果顯著。三是加強檢疫,不用帶有竹蚜蟲的竹做母竹,人為控制竹蚜蟲的擴散和蔓延。四是保瓢蟲、草蛉等天敵昆蟲。
主要價值
花吊絲竹可用於營建筍用竹林和工業原料用材林;也可用於營建水土保持生態防護林,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還可在公園、湖岸用於營建大型綠色竹子長廊和城市園林綠化工程中搭配布景的觀賞竹種;是筍用、景觀綠化兩用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