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葉鹿含草
花葉鹿含草,中藥名。為蘭科植物兜蘭Paphiopedilumparishii(Reichb.f.)Pfitz.的全草。分布於雲南。
具有止咳平喘,祛風止痛之功效。
常用於肺癆,咳嗽,哮喘,風濕骨痛,腸胃炎。[1]
目錄
藥理簡介
各種名稱
中文名:千靈丹
拼音名:Qiān Línɡ Dān
英文名:Philippine Paphiopedilum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Paphiopedilum parishii(Rchb. F.) Pfitz
出處
始載於《新華本草綱要》。
來源
藥材基源:為蘭科植物兜蘭的全草。
採收和儲藏
夏、秋季採收,鮮用或曬乾。
原形態
兜蘭,多年生草本。根狀莖粗壯,節上叢生密被棕色茸毛的索狀鬚根。
葉基生;葉片肉質增厚,排成緊密2列,葉片長橢圓形至披針狀橢圓形,
高15-40cm,寬4-6cm,先端鈍而微凹,中脈在上面凹陷,背面突起,
基部相互套疊成鞘狀。花葶從葉叢中央抽出,長30-50cm;花4-6朵排成總狀花序,
粉白色;萼片和花瓣在花蕾時摺疊,開放時伸展;唇瓣上部呈兜狀。蒴果長卵形,
長約4cm,直徑約1cm,先端宿存花柱長約1cm,熟後3瓣裂。花期夏季。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於密林中樹上或較陰濕的岩縫中。
資源分布:分布於雲南。
性味
辛;苦;平
歸經
肺;胃;腎經
功能主治
止咳平喘;祛風止痛。主肺癆;咳嗽;哮中喘;風濕骨痛;腸胃炎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鮮品6-15g。
各家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全草:味辛,性平。有止咳平喘、祛風止痛的功能。
用於肺結核、支氣管炎、哮喘、風濕骨痛、類風濕關節炎、慢性胃痛、腸胃炎。
《紅河中草藥》和《全國中草藥匯編》將本種誤定為獅子利(同色兜蘭)P. cowolor.[2]
摘錄
《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