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舞阳坝街道

舞阳坝街道位于湖北省恩施市,办事处辖9个社区居委会、10个村(官坡、舞阳、栖凤、土桥坝、桂花园、凤凰路、三孔桥、黄泥坝、窑湾五峰山、枫香坪、阳鹊坝、核桃坝、周家河、七里坪、鸭子塘、长堰塘、耿家坪、金子坝),总人口168902人(2010年),有州委、州人大、州政府、州政协在内的辖区单位171个,国土面积333.3平方公里。[1]

中文名称:舞阳坝街道

行政区类别:街道

所属地区:湖北省恩施市

下辖地区:官坡、舞阳、栖凤等

面 积:333.3平方公里

人 口:168902人(2010年)

目录

概况

恩施市辖街道。面积333.3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8902人(2010年六普)。辖9个居委会、10个行政村。办事处驻清江东路12号。

沿革

因地处舞阳坝片区内而得名。1958年建城关镇第一街居委会。1981年改施南镇一街居委会。1983年建舞阳坝街道。1991年划入小渡船街道的五峰山、窑湾两个村。1996年,面积8.7平方千米,人口5.2万人,辖舞阳坝、官坡、栖风桥、土桥坝、桂花园5个居委会和窑湾、五峰山2个行政村。

1997年8月,红庙办事处整体并入舞阳坝街道。2001年10月,将原七里坪乡大部分并入舞阳坝街道。2004年,办事处驻清江东路,人口110959人,辖官坡、舞阳、栖凤、土桥坝、桂花园、凤凰路、三孔桥、黄泥坝、窑湾9个居委会和五峰山、枫香坪、阳鹊坝、核桃坝、周家河、七里坪、鸭子塘、长堰塘、耿家坪、金子坝10个行政村。

【2013年代码及城乡分类】422801001:~001 111官坡社区 ~002 111舞阳社区 ~003 111栖凤社区 ~004 111土桥社区 ~005 111桂花园社区 ~006 111凤凰路社区 ~007 111黄泥坝居委会 ~008 111窑湾居委会 ~009 111三孔桥居委会 ~200 220阳鹊坝村 ~201 112核桃坝村 ~202 220周家河村 ~203 112七里坪村 ~204 220鸭子塘村 ~205 220长堰塘村 ~206 112金子坝村 ~207 112耿家坪村 ~208 112枫香坪村 ~209 112五峰山村

原【七里坪乡】1949年为第一区,1975年建七里公社,1996年设市辖七里坪乡。1996年,面积122平方千米,人口4.1万人,辖长堰塘、映马池、后山沟、鸭溪渡、洗脚溪、鸭子塘、猫儿槽、茅坝、兴隆槽、二龙寺、寨沟、天池岭、莲花池、九岭岗、马尾坝、核桃坝、阳鹊坝、仙女洞、白沟、老岩、七里坪、熊家大湾、瓦庙子、周家河、柳州城25个行政村。2001年撤乡,大部分并入舞阳坝街道。

基本概况

曾被湖北省政府评为“楚天明星街道”。舞阳坝街道办事处初建时辖舞阳大街、官坡、栖凤桥、土桥坝4个居委会,此前系恩施县城关镇所辖的第一、七街。随着历次机构调整改革,舞阳坝街道办事处的行政区划逐渐扩大。1993年1月,五峰山、窑湾村从小渡船街道办事处划入;原红庙经济开发区及所辖三孔桥、金子坝、龙洞、沙河、耿家坪、金凤山、黄泥坝、枫香坪共8个村于1997年10月划入,原七里坪乡及所辖长堰塘、后山、映马池、鸭溪渡、鸭子塘、猫儿槽、洗爵溪、七里坪、周家河、柳州城、瓦庙子、核桃坝、阳鹊坝、老岩、仙女洞、白甲沟共16个村于2001年3月划入。

自然资源

舞阳办事处地处恩施市腹地,以平地为主,兼有丘陵山地,平均海拔500米左右,国土等资源呈如下特点:

凤凰山和五峰山等风景山丘纵贯城区。形成山中有城、城在山中的格局。城郊农村山丘起伏,植被良好。山丘之间多为平地,土壤肥沃,清江环抱西南,河流溪沟纵横,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粮食、水果、蔬菜、畜禽、林特。境内有丰富的石灰岩、页岩等建材资源,有耐火石、煤炭,有椅子山、龙洞、通天洞、落仙洞、康家洞等一批名山名洞、瀑布,有连珠塔、五峰山烈士陵园、鄂西特委旧址等革命文物旅游资源。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工业退城进园和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实施,城郊农村土地成片被征用,农民人均耕地仅0.58亩,劳力资源既充裕又集中。随着教育的发展,招商引资的力度加大,境内智力资源聚集。以柑桔为主的小水果年产量20000吨,远销北京、俄罗斯等地。城郊农村给城市日供应蔬菜量达8万公斤。4000亩养殖水面构建了恩施州最大的假日休闲垂钓区。有国家工商总局命名的全州唯一的“消费者满意示范街”东风大道。2003年末,全办个体工商户达6985户,私营企业148家,民营经济上交税金1543万元,占全办财政总收入1784万元的86.5%,舞阳坝已逐渐成为恩施州的商贸中心。

历史人文

舞阳坝街道办事处有史记载是公元1260年,据今已有748年的历史,历来为全州军事要塞和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宋开庆二年(公元1259年)、蒙军大举伐宋,为抵御蒙军,将施州城从六角亭象牙山移居柳州城,置州府19年。清末民国初,七里坪集镇置区团,设团防,下辖联保、保。1932年至1936年,七里坪为恩施县第一区区署驻地,下辖87个保。1937年,全县废联保、改设乡镇,裁七里坪第一区设七里坪乡,下辖保。1940年,裁区设乡镇,置七里镇,下辖15个保,镇公所设在七里坪街上,直至1949年解放。有中共鄂西特委旧址;有清朝时期的连珠塔;有中国最早记录西瓜种植技术的西瓜碑;有南宋施州城遗址椅子山;有奇、秀、险著称的落仙洞、通天洞、康家洞;有湖北民族学院、湖北民族学院科技学院、恩施职院和州农科院等本科、大专院校、科研单位20余个,是高新技术人才的聚集地。还有丰富的抗战文化内涵的龙洞。龙洞以其山水秀丽、气候宜人、独具特色而倍受名人喜爱。在抗日战争时期,抗战日冠侵占武汉,省政府西迁恩施,被国民党湖北省政府官员选中,在此修建公寓及亭台楼阁。

经济发展

农业经济在“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方针指导下,逐步向农、林、牧、副、渔五业并举的综合经济转型。除绝大部分耕地种粮食外,还发展桐、木、瓜、果、菜等,办加工厂、养猪场、塘堰水库养鱼,剩余劳力进城务工挣钱。农业总产值由1949年的122.6万元,上升到1981年的327.54万元。粮食产量由解放前的亩平109公斤,提高到1981年的亩平221.5公斤。粮食年产量由1949年的4407吨上升到1981年的11804吨。在农业学大寨的旗帜指引下,耕地小块并大块,开展人造平原,实施坡田改梯田,兴修堰塘水库,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生产条件和生产环境。1981年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将集体土地划到户,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城区工业和乡镇企业的发展步伐加快,起步从零开始。城区的五金、缝纫、针织、食品加工、汽修、制烟、纸品加工等,红庙的饮料、建材、农具制造、建筑。七里的水电、造纸、建材加工、茶叶加工、建筑、车队、综合加工等9个门类,主要工业产品82种,1981年拥有从业职工1048个,具有一定技术力量和销售市场的地方性工业体系,工业总产值从1949年的8.5万元增长到1981年的146.14万元。计划经济的商业初具规模,城区商业门店全部国营集体化,农村每个公社(管理区)有一个物资齐全的供销合作社,一般的大队有代销店,区设食品所和粮油所。直至上世纪80年代初,布匹、食盐、白酒、肥皂、煤油、食肉、粮油等生活日用品及化学肥料均实行凭票定量供应。到1981年商业零售额达1241.96 万元。

视频

舞阳坝街道办:实施“红黑榜”制度,推动乡风文明建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