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舌鰨科(Cynoglossidae;tongue soles)硬骨魚綱舌鰨科魚類的統稱。比目魚的一類。體側扁,不對稱,兩眼均位於頭的左側,體長可達80CM。口下位,吻部下彎如鈎。前鰓蓋骨邊緣不游離。背鰭和臀鰭完全與尾鰭相連;無胸鰭。棲息底層。種類繁多。中國沿海均產。為經濟魚類,供鮮食或制罐。俗名:目魚、鰨米、舌頭、牛舌、鰨目、龍力、海禿、細鱗、塔西魚、狗舌、鰨沙、牛目、鰨板、鞋底魚、牙杈魚、左口。

中國常見種類有短吻舌鰨(Cynoglossus abbreviatus)、焦氏舌鰨(C. joyneri)、寬體舌鰨(C.robustus、半滑舌鰨(C.semilaevis)。斑頭舌鰨(C.puncticeps)、三線舌鰨(C.trigrammus)[1]

目錄

基本信息

舌鰨

鰨目魚是鰈形目標一科,約有3屬103種,中國已知約32種,舌鰨體側扁,呈長舌狀,不對稱,眼常位頭左側,尾舌骨縱窄板狀,有偽間髓棘,奇鰭一切相連,無胸鰭,腹鰭1個且連臀鰭,生殖突常連臀鰭左側,腎脈棘短橫板狀,體長可達80CM。口下位,吻部下彎如鈎。前鰓蓋骨邊緣不游離。背鰭和臀鰭完全與尾鰭相連;無胸鰭。卵有小油球50~100個。主要為熱帶底層海魚。 鰨目魚主要產自黃渤海區,我國的東海以及朝鮮,日本沿海也有一定的散布,是一種典型的地方性魚類。因此類魚種自身繁殖才幹非常弱,所以對比稀少貴重。

形態特徵

長,甚側扁,不對稱,呈舌狀。成魚兩眼均位於頭的左側。吻突出,吻端圓鈍。吻部下彎如鈎。口小、下位。下頜常為吻部的鈎狀突所包圍。無眼側上下頜牙細小,絨毛狀,形成一牙帶。眼小,上眼不接近頭背緣。前鰓蓋的邊緣不游離。背鰭和臀鰭完全與尾鰭相連。無胸鰭,腹鰭只見於有眼側。鱗細小,多為櫛鱗。僅半滑舌鰨和寬體舌鰨中少數種的有眼側為櫛鱗,無眼側為圓鱗。其餘各種的兩側都為櫛鱗。有眼側常具2~3條側線,無眼側具1~2 條側線,或無側線。體長可達80CM。背鰭和臀鰭完全與尾鰭相連;無胸鰭。

生物特性

舌鰨棲息於淺海底層泥沙底質海區,攝食甲殼類、魚類和軟體動物等。體長通常不超過 300毫米,體重50~200克。繁殖期為3~10月,因種類而異,自南而北依次延遲。在海灣河口附近產卵。性成熟年齡大多為2齡。卵球形,浮性,各個分離,表面光滑,具多油球。卵黃較粗,但不呈顆粒狀。

前期仔魚階段兩眼對稱,在發育過程中發生變態。自後期仔魚階段開始,右側眼逐步轉移到左側,最後完成眼的位移。半滑舌鰨的卵徑為1.00~1.24毫米,卵膜薄,油球小而多,一般為24~45個,多者達60餘個。焦氏舌鰨的卵徑較小,為0.76~0.90毫米,具油球6~20個,最多可達30個。水溫20℃時受精卵約經36小時孵化。

生活習性

舌鰨側扁,呈舌狀,一般體長25~40厘米、體重500~1500克。頭部很短,眼小、兩眼均在頭的左側,口下位,吻部向下向後彎曲呈弓形,左右下對稱。鱗較大,有眼一側被櫛鱗,淡褐色,有2條側線;無眼側被圓鱗,呈白色,無側線。有眼側的後鼻孔位於兩眼間。背鰭、臀鰭完全與尾鰭相連;無胸鰭;尾鰭尖形。焦氏舌鰨的卵徑較小,為0.9毫米,具油球20個,最多可達30個。

水溫20℃時受精卵約經36小時孵化。絨毛狀,形成一牙帶。眼小,上眼不接近頭背緣。前鰓蓋的邊緣不游離。背鰭和臀鰭完全與尾鰭相連。舌鰨體側扁,呈長舌狀,眼常位頭左側,尾舌骨縱窄板狀,有偽間髓棘,奇鰭一切相連,無胸鰭,腹鰭1個且連臀鰭,生殖突常連臀鰭左側,腎脈棘短橫板狀,頜常為吻部的鈎狀突所包圍。

用拖網捕撈半滑舌鰨,挑選3齡以上、魚體完整、色澤正常、健康活潑、體表光亮的個體作為親魚,親魚的培育密度為1~2尾/立方米,雌雄比1:3,雌魚體長大約550mm,雄魚體長大約280mm。培育用水為經過沉澱、過濾的天然海水,或用理化指標穩定、達標的深井水;水溫保持在21~23℃,鹽度25~35,溶解氧充足。每日投飼4次,若投餵鮮雜魚,還要在飼料中添加多不飽和脂肪酸、維生素和礦物質等,以促進性腺發育。

產地產季

分布於北太平洋西部。在我國各近海漁場均可捕獲,海洋島、石島漁場為主要產地。但魚群不密集,在捕撈作業時多系兼捕對象,漁期夏汛為5~7月份,秋汛為10~12月份。

視頻

舌鰨科 相關視頻

海田趕海抓魚,意外發現沙灘上大片的舌鰨魚,這場面難得一見
半滑舌鰨長相醜陋,就像一個鞋底子,必須在黑暗大棚中養殖

參考文獻

  1. 舌鰨科,豆丁網,200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