舂陵行
《舂陵行》是一首古詩,詩歌被譽為一個民族文化的結晶和最高體現,同時詩歌也是時代、歷史文化沉澱的結果。中西方詩歌迥然不同,分別體現了中西方的文化、藝術、美學、文論的綜合成就。
我們能看到的最早的詩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詩經》,這是我國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稱《詩》或《詩三百篇》。其內容有「風,雅,頌」三個部分,這是從音樂角度上分的。在表現手法上有「賦,比,興」三種。因此前人把「風,雅,頌」和「賦,比,興」稱作《詩》的六義。
“ |
軍國多所需,切責在有司。有司臨郡縣,刑法競欲施。 供給豈不憂,征斂又可悲。州小經亂亡,遺人實困疲。 大鄉無十家,大族命單羸。朝餐是草根,暮食仍木皮。 出言氣欲絕,意速行步遲。追呼尚不忍,況乃鞭撲之。 郭亭傳急符,來往跡相追。更無寬大恩,但有迫促期。 欲令鬻兒女,言發恐亂隨。悉使索其家,而又無生資。 聽彼道路言,怨傷誰復知。去冬山賊來,殺奪幾無遺。 所願見王官,撫養以惠慈。奈何重驅逐,不使存活為。 安人天子命,符節我所持。州縣忽亂亡,得罪復是誰。 逋緩違詔令,蒙責固其宜。前賢重守分,惡以禍福移。 亦云貴守官,不愛能適時。顧惟孱弱者,正直當不虧。 何人采國風,吾欲獻此辭。 |
” |
— [唐代]元結 |
目錄
詩歌主題
詩歌通常以情感取勝,主題是詩歌的核心,以歌頌的主題為輔,詩歌通常以愛情、自由、死亡和志向等等為主題。一切情感的展開和運動都要時不時地圍繞着它,就像太陽系行星必須圍繞着太陽的運動一般。
很難想象一首詩歌沒有主題[1],但主題僅僅是詩歌的第一動力,詩歌的主題好似骨架,詩歌的情感則是靈魂。那麼現在問題的核心是情感如何表達才能為人所理解?對情感而言所謂的「理解」就是讓他人體驗到藝術家所體驗過的某種或某一系列的情感。
詩歌的本質或者說藝術的本質就是:藝術家以某種材料為載體並運用這些材料最大限度地把自身體驗過的情感、哲學思想等等全面、客觀地表達出來,並能讓他人能同樣限度地理解和感受到它。那麼要如何表達呢?於是我們就必須研究和熟習從古到今、古今中外那些最偉大詩人的表達手法。只有向這些偉大的詩人學習,我們才能把人類的整體文明推得更向前去,我們才不至於犯一些低水平的、重複性的錯誤。荀子說得好「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偉大的集科學和哲學於一身的牛頓說過同樣喻意的話,「我之所以比別人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2]」。
參考文獻
- ↑ 談古詩的主題和題材,搜狐,2018-12-20
- ↑ 讀書,只為尋找「巨人的肩膀」,能極目遠眺,有詩和遠方,搜狐,2017-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