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诸弟·按月作文寄京
《致诸弟·按月作文寄京》选自《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于清19世纪中叶。
《曾国藩家书[1]》章节目录:《修身篇》、《劝学篇》、《治家篇》、《理财篇》、《交友篇》、《为政篇》、《用人篇》。
“ |
四位老弟足下: 去年十二月廿二日,寄去书函,谅已收到。项接四弟信,谓前信小注中,误写二字,其诗此即付还,今亦忘其所吴语何矣。诸弟写信,总云仓忙,六弟去年曾言南城寄信之难,每次至抚院斋奏厅打听云云,是何其蠢也?静坐书院三百六十日,日日皆可信,何必打听听差行期而后动笔哉?或送至提塘,或送至岱云家,皆万无一失。何必问了无涉之斋奏厅哉?若弟等仓忙,则兄之仓忙,殆过十倍,将终岁无一字寄家矣。 送王五诗第二首,弟不能解,数千里致书来问,此极虚心,余得信甚喜;若事事勤思善问,何患不一日千里,兹另纸写明寄口。家塾读书,余明知非诸弟所甚愿,然近处实无名师可从。省城如陈尧农、罗罗山,皆可谓名师,而六弟、九弟,又不善求益;且住省二年,诗文与字,皆无大长进。如今我虽欲再言,堂上大人亦必不肯听。不如安分耐烦,寂处里斗,无师无友,挺然特立,作第一等人物,此则我之所期于诸弟者也。 昔婺源汪双池先生,一贫如洗,三十以前,以窑上为人佣工画碗。三十以后,读书训蒙,到老终身不应科举,卒著收百余卷,为本朝有数名儒,彼何尝有师友哉?又何尝出里闾?余所望于诸弟者,如是而已,然总不出乎“立志”“有恒”四字之外也。 买笔付回,须待公车归,乃可带回,大约府试、院试可待用,悬试则赶不到也。诸弟在家作若能按月付至京,则余请树堂随到随改,不过两月,家中又可收到。书不详尽,余俟续县。兄国藩手草。(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 |
” |
— [清]曾国藩《曾国藩家书》 |
目录
译文
四位老弟足下:
去年十二月二十二日,寄信一封,想已收到。刚接到四弟的信,说前信小注中,误写二字,那首诗马上寄回,现在也忘记所误是什么。诸位弟弟写信,总说忙碌。六弟去年曾说南城寄信的困难,每次到抚院赍奏厅打听,真是太蠢了。静坐书院三百六十天,天天都可写信,何必打听通信兵行期再动笔?或者送到主管寄信的官员那,或者送到岱云家,都万无一失,何必去问了无关涉的赍奏厅?如果弟弟等很忙,那兄长的繁忙,比你们忙碌十倍,那岂不是一年无一字寄回家了。
送王五诗第二首,弟弟不明白,几千里写信来问,这很虚心,我读了信很高兴。如件件事都勤思善问,不怕不一日千里。现另纸写明寄回。
在家塾读书,我明知弟弟不太愿意,但附近实在没有名师可从。省城如陈尧农、罗罗山,都可说是名师,而六弟、九弟,又不大善于求学。并且住省两年,诗文与字,都没有大长进。如今虽然我想再说,堂上大人也必不肯听,不如安分下来,培养耐心,寂处里宅,无师无友,傲然特立,做第一等人物,这是我所期待于弟弟们的。过去婺源汪双池先生,一贫如洗,三十岁以前,在窑上为别人做工画碗。三十岁以后,读书训蒙,到老终身不参加科举考试,终于著书百多卷,为清朝名儒之一,他何尝有师友,又何尝走出家乡一步?我对弟弟们的期望,如此罢了,总不外乎立志有恒四字。
道光二十五年二月初一日。
作者简介
曾国藩(1811年11月26日-1872年3月12日),汉族,初名子城,字伯函,号涤生,宗圣曾子七十世孙。中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湘军的创立者和统帅。与胡林翼并称曾胡,与李鸿章、左宗棠[2] 、张之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官至两江总督、直隶总督、武英殿大学士,封一等毅勇侯,谥曰文正。
视频
致诸弟·按月作文寄京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经典《曾国藩家书》,于无声处听惊雷!,搜狐,2017-09-05
- ↑ 左宗棠——我国晚清时期的重臣,趣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