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自然特徵

 

 

 

自然特徵(natural feature),用來描述一個地方的地形、氣候、土壤、植被、水文特徵。是自然地理學上的一個概念。

目錄

簡介

自然特徵, 即natural feature。

描述一個地方的自然特徵,應該從5個方面說起

地形(地質 地貌)

氣候(氣候類型及特徵)

土壤 (土壤類型,肥沃或貧瘠)

植被(自然帶,植被覆蓋率)

水文(河流徑流量,徑流量季節變化與年際變化,含沙量,春夏汛,是否有冰期和凌汛,冰期時間短) 例如:描述新疆的自然特徵

地形以高山、盆地和平原為主;

植被是溫帶沙漠性植被,耐乾旱的低矮灌木;

氣候乾燥,風大;

河流稀少,徑流量少,有豐水期和枯水期之分;

土壤為黃土和沙粒。

乾旱地區自然特徵

乾旱地區系指蒸發超過降水,且嚴重缺水的地區。中科院自然區劃委員會採用乾燥度作為劃分全國乾濕程度的指標:乾燥度小於1為濕潤地區;乾燥度1~1.5為半濕潤地區;乾燥度1.5~2為半乾旱地區;乾燥度大於2為乾旱地區;乾燥度大於4為荒漠地帶。我國乾旱荒漠地帶,分屬溫帶及暖溫帶乾旱地區,在賀蘭山以西廣泛分布,是我國乾旱地區的主體,約占全國土地總面積的六分之一。

我國乾旱荒漠區的氣候以乾旱為主要特徵,年降水量均在150mm以下,並且分布極不均衡,變率很大,降水的分布形勢交織着兩種情況:一是自東南往西北遞減的總趨勢,表現水平地帶性規律;二是分布在高山與盆地相間的西部乾旱地區,降水從高山向盆地遞減,表現垂直分布規律。降水年內分布極不平衡,7月~8月幾乎集中了全年70%以上的降水,冬季大部分地方不足10mm,占全年降水的10%以下。乾旱地區蒸發量很大,一般蒸發量在1700mm~3000mm,沙漠內部達3000mm~5000mm。熱量資源豐富,氣溫較差大;風大沙多,常有沙塵和沙塵暴天氣現象。

乾旱地區由於氣候條件的水平地帶性差異和山地的垂直地帶性差異對土壤形成的影響,在山區成土母質以基岩就地風化的殘積物或坡積——殘積物分布最廣;在平原則以洪積物、沖積物和黃土狀沉積物為主。在內蒙古高原多屬碳酸鹽風化殼。西北乾旱荒漠區,由於深入內陸,氣候長期乾旱,至第三紀末,喜馬拉雅山運動使青藏高原不斷隆起,阻止了西南季風的輸入,氣候更趨乾旱,在新疆與河西走廊形成深厚的含鹽與石膏的風化殼。荒漠土壤長期處於乾燥狀態。成土作用微弱;土壤中多具大孔狀結皮、含有石膏和易溶性鹽分,往往表現為粗骨性和薄層性。土壤類型以灰漠土、灰棕漠土、棕漠土為主。

由於氣候和地形的差異,乾旱荒漠區植被類型主要是荒漠草原、荒漠等類型,植被為旱生、超旱生半灌木和灌木,以白刺、檉柳等為代表植物。

沙漠自然特徵

沙漠的自然條件雖因地區而各有不同,但有共同的特點:

(1)雨量極少,年雨量一般在100~250mm之間,有些地方甚至少於60~80mm或更少,年平均雨量在100mm以下,而雨量分布極不均勻,在北非大部分的亞熱帶沙漠和蘇聯的中亞沙漠,降雨大都在各季或早春,我國北部沙漠大都在夏季,印度和巴基斯坦大部分亦在夏季,北美的沙漠地帶大部在夏季和冬季。蒸發量一般此降雨量大到6~9倍,有達到30倍的。

(2)夏季酷熱,年溫相差懸殊。絕對最高溫度中亞達50℃,美國達66'6℃,阿拉伯為58℃,溫帶沙漠冬季寒冶,絕對最低溫度到-40℃。日溫差非常大,有超過60℃的。

(3)風多。有時風速很大,達10m/s以上,中亞最大風速達土8~20m/s,蒙古有達99m/s。

(4)土壤瘠薄。由於有機質貧乏,水分缺少,土壤形成過程發育緩慢,含腐植質很少,土壤內可溶性鹽類積聚,形成板結層,厚度可達數米。

(5)植物稀少,大多數是生命期極短的草類和多年生的牛灌木和灌木。[1]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