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主菜单

求真百科

自序:大爱留痕(鄢东良)

​​​​​自序:大爱留痕
圖片來自免费素材网

《​​​​​自序:大爱留痕》中国当代作家鄢东良写的散文。

目录

作品欣赏

​​​​​​​​​​​自序:大爱留痕

这部集子收入了2000年后,我在全国各地平面媒体和网络平台发表的七十几篇散文作品。

我把部分书稿送给文友阅读,他们评价这些“念旧”之作,是我对第二故乡丰饶的地方传统历史文化的一次挖掘和传扬,是对浙中旖旎风光美景的一场巡视,是对自身灵魂的重新检视和袒露,更有对先故亲人的美丽道德的崇仰。我以为,他们道出了我的心声。

在离开承担着繁杂行政管理工作任务的工作岗位后,我终于有了更多时间和精力,阅读地方史料,遍访一个个古老的村庄。用爱的目光和心情,丈量和亲吻脚下这片既熟悉又陌生的土地。

我想追溯到那些已经渐行渐远的遥远履印,窥探旧时落后生产力下的某种人类生存状态,去还原一段段历史的固化和缩影。

我想让人们和我一起穿越时光隧道,身临其境,聆听到古村落、古城市嘭嘭地心跳。

我像穿行在一条历史小巷里好奇的孩子,每一次寻觅和发现都让我凭添一份惊喜;每一次走近,又让我收获满满。

我定居的武义县,地处金衢盆地南缘。她置县于三国时期,距今已有1300多年历史。

江南的这片古老的土地,山川景色迷人,很让人流连忘返。许多古村落以及县城的部分老街区如今依然留存完好。

按中国风水理论选址布局的武义古城,当年呈现过仙风道骨、物华富庶的景象。她北靠巍峨壶山,南傍淼淼熟溪河,城墙逶迤,地势坦缓,宁静从容。

上街——这是武义人最能找回旧时记忆的一片老城区,是武义古城人文历史的活标本。我的忘年交老画家朱志强先生呕心沥血历经十数载,完成了《古城记忆》大型画册一部,他嘱我作序,我欣然遵命。

写作历史文化散文,是需要做足功课的。从参考画家的多维度还原古城历史风貌的画作,以及查阅大量历史文献,我还化了许多时间走访健在的老人,实地考察古建筑遗迹留痕。古城墙、古城门、古街巷、古厅堂、古庙宇,甚至每一块石头牌坊、每一条青石板鹅卵石街道、每一扇门窗,都在我的眼前立体起来,生动起来。 我仿佛行走在那个被围墙围起的古城市里了。

我融入了旧时的古城商业氛围之中,望到了当年赶市的人们摩肩接踵热闹非凡的场景。

我听到了明代武义儒学主体建筑文庙前,成为官学标志的“泮宫之池”传来的朗朗读书声。于是便有了我的《穿行在一条历史的小巷·上街印象》、《你可曾见井中影》。

我被古城一批典型的浙中民居建筑工艺之精湛之庄重大气而深感震惊。我为旧时古城丰富多彩的民间娱乐活动而陶醉。《古城拾遗》等作品是我对古城历史底片的一次认真洗印。尽管线条粗糙、雪泥鸿爪,我也感到有一种欣慰油然而生。

我的双脚跨入古宗祠高高的门槛,在这个祖先灵魂的安放处、族人凝聚精神的寄存地、有血缘关系的宗族的亲情港湾里,我看懂了宗祠里敬教劝学和有关孝悌思想的古匾,理解和宽容了那些无比严苛的族规。

在目前全省一流水平的武义博物馆,我有幸亲眼看到了一件曾埋藏地下近八百年的“古代公务员”的纸质文书,因它涉及宋朝中央制度的核心内容,也因是前所未有的发现而弥足珍贵。《昭日文书》一文中,我写下了我对它的认知,尽管这种认知还有些肤浅,还有些不够全面。

在浙中栖居着畲族的三个分支,长期以来,我对这个少数民族为何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存在巨大的疑问。2019年3月,我参加作家采风团深入畲寨,采访了当地有名的祭祀、民歌、舞蹈人士,参考了畲族民俗专家撰写的论文资料,做足了功课,终于眼前一亮,灵感来袭,完成了《被娱神驮着飞翔的文字》的写作,让更多的人一解心中谜团。

诗人有云:古道是一首沉重的诗,曲折蜿蜒,幽长无尽。但随着现代交通的大发展,许多古道已经消失。近几年我总会在夏秋之季约上好友行走于浙中的那几条著名的古道。在茶商古道旁,我伫立在那座清代建造的茶行——那座活化石般的茶文化历史博物馆里,让一条承载过厚重的茶文化之舟,载着我穿梭在岁月的云烟雾海里。

行走在处州大路、乌门岭古道、曳岭古道、松宣古道上,我听到了苍莽原始森林的阵阵松涛和古人笃笃地赶路声,还有当年红军与白匪英勇厮杀的枪铳声。这历史的回声让我感慨万端心潮久久难以平静,对先烈的爱意和敬意油然而生。

我走遍了幽幽浙里——神秘的星象村、江南大赤壁、江南的隐世村落山下鲍、古码头云集的古时重镇履坦、田园诗般美丽宁静的坛头田庐,还有名闻遐迩的郭洞古宗祠、浙中第一高峰牛头山、宏丽壮观的延福禅寺、八百岁的熟溪古廊桥。我让我的爱,通过笔端尽情地流淌。

时光飞逝,人生易老,转眼间我的两鬓已霜花初染。回顾一路走来,对那些过往的岁月和相遇的人事,我有了不同于年轻时的理解,且不论它是否是觉醒后的成熟。在《洁莲花开》、《芦花白、芦花远》等作品里,我在平静地叙述中向人们袒露着自身形象和内心世界,卑俗也好,高尚也好,愚拙也罢,尽可让人评说。我只想撕去那种本可以披上儒雅外表的装模作样,把一个真实的自己安放在生动洒脱的字里行间,不敢非份让人崇敬和钦佩。

在亲切潮润的回首往事中,我力求表达出一种对于熏染了我,重新塑造了我的岁月的不可忘怀和无限热爱。读者会从《拜年客》、《双色莲》中发现一种交织着肯定与否定的我的自信。

生老病死,悲欢离合,这是人类的自然规律。像到了我这样年纪的人,可敬可爱的长辈已先后故去,但他(她)们的养育和教诲之恩,却犹如温暖的阳光和滋润的雨露永远营养着我,鞭策着我。

我在睡梦中常常与他们见面,聆听到那些曾经的耳提面命。有些爱是最朴素的,平凡的人有着不平凡的言语举止,是真善美的化身。 我饱含泪水,写下了《永远的沂蒙山》、《妈妈藏着的爱》等一部分回忆作品,用这些文字表达我对父母亲真挚和深情的敬意。也想为我的儿孙们今后的人生之路矗立正确的人生方向坐标,这也是我写作前就萌发的良苦用心。

在这部文集即将面世之际,我要再一次感谢时光岁月对我的慷慨馈赠。我从九岁来到第二故乡,生活和成长在江南的这片由红黄壤堆积的厚土层上,瞬间已过去半个多世纪。我用我微弱的力量,追溯着她的前世今生,主观愿望是留住一点乡愁,并为这个新老共存的生态之县的发展发一声呐喊。同时也把自己的心路旅程作一次拷贝,共同汇集成一叠生动鲜活的时光底片。

念旧的人,心里都住着慈悲。是为自序。 [1]

作者简介

鄢东良,笔名阿良,男,1955年生。中国金融作家协会会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