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脾俞

脾,脾臟;俞,輸注;本穴為脾之背俞穴,故名。本穴歸屬於足太陽膀胱經,為足太陽膀胱經循行路線上位於背部的背俞穴之一,背俞穴適用於治療相應的臟腑病證及有關的組織器官病證,故脾俞穴是治療脾胃疾病的要穴,除可用於治療背痛等局部病證外,還善於治療脾胃疾患如腹脹、腹瀉、痢疾、嘔吐、納呆水腫等。

目錄

基本信息

  • 英文名:稱 píshù
  • 就診科室:中醫科,針灸科
  • 常見發病:背部
  • 傳染性: 無

目錄

1 穴位解剖

2 定位

3 主治

4 刺灸法

5 其他應用

穴位解剖

位於背闊肌、最長肌和髂肋肌之間;有第11肋間動、靜脈的分支,布有第11、12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11、12胸神經後支的肌支。

定位

在背部,當第11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見圖1)。

取穴:俯臥位或俯伏坐位,先找到背部取穴標誌:兩肩胛骨下緣連線中點——第7胸椎,再向下數至第11胸椎,根據骨度分寸法,肩胛骨內側緣與脊柱之間為3寸,兩線的中點即脊柱旁開1.5寸處為脾俞穴所在。

主治

1.近治作用

背痛。

2.特殊作用

脾胃疾患:腹脹、腹瀉痢疾、嘔吐、納呆、水腫等。

刺灸法

斜刺0.5~0.8寸。

可灸。

其他應用

1.眼肌型重症肌無力

眼肌型重症肌無力患者以眼瞼下垂、復視、眼球活動受限為主要表現。中醫認為,眼瞼屬脾胃,司開合;若脾胃氣虛可致眼瞼下垂不舉;瞳仁屬腎,腎主藏精,肝開竅於目,肝主藏血,肝俞不足,則精血不能上注於目,則出現復視、眼球活動受限等。故臨床常選用脾俞、肝俞、腎俞等穴,採用針刺或隔姜灸等方法,起到調補肝脾腎、昇陽舉陷之功效。

2.婦女原發性骨質疏鬆

原發性骨質疏鬆婦女包括絕經後和老年性骨質疏鬆婦女,患者臨床表現主要是疼痛、身長縮短、駝背、骨折等。中醫認為,腎為先天之本,主骨藏精,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若脾虛可導致腎虛及骨髓空虛乏力,從而引起骨質疏鬆症的發生。臨床常採用針刺或脾俞、腎俞穴穴位埋線的方法,起到補益脾腎、益精填髓之作用。[1]

視頻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