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常偉
胡常偉,男,1963年5月出生,四川大學化學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化學學院院長,四川省化學化工學會副理事長,四川省學術與技術帶頭人。1999年以合作教授身份在香港中文大學進行合作研究,2004年順訪美國SCRIPPS研究所、加州理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
目錄
人物經歷
胡常偉:教授、博士生導師,四川大學科學發展研究院院長。在四川大學獲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獲國家教學名師獎,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四川省學術和技術帶頭人。現任中國化學會理事,應用化學學科委員會委員,綠色化學學科委員會委員;四川省化學化工學會副理事長,綠色化學與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主任,綠色合成與轉化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安徽省生物質潔淨能源重點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委員,四川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科學發展研究院院長。《化學研究與應用》主編,《天然氣化工》、《應用化學》、《石油化工》、《應用化工》、《貴金屬》等編委。
主要從事物理化學/綠色化學教學科研工作。綠色化學國家教學團隊負責人,主持編寫國家「十一?五」規劃教材3部,主持建設國家精品課程和國家雙語示範課程1門。圍繞資源有效利用和從源頭上消除污染開展研究工作,承擔國家973項目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課題等研究項目。已發表和交流180餘篇學術論文,其中,140餘篇被SCI收錄,80餘篇被EI收錄,部分論文發表在J. Am. Chem. Soc., Chem. Eur. J., Green Chem., J. Org. Chem., AIChE J., Adv. Syn. Catal., J. Catal., J. Phys. Chem.等刊物上。已獲國家發明專利12項,獲得省部級以上教學科研獎勵及榮譽18次。
研究領域
主要從事生物質轉化、綠色合成化學及理論模擬等研究工作,尤其是綠色催化反應與相關理論模擬,包括生物質結構、生物質催化液化、生物質催化氣化及相關模擬,CO、CO2、CH4及低碳烴分子的催化活化和利用,吸附態化學,精細化學品合成中的催化化學與工程,相關體系的分子模擬與設計等方面的研究工作。曾主持和參與包括「97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面上項目在內的多項科研工作,發表80餘篇科研論文,其中部分發表在J. Catal.(SCI IF3.5), J. Phy. Chem. A(SCI IF 2.8), Appl. Catal. A(SCI IF 2.8), Chem. Phy. Letters(SCI IF 2.5), J. Mol. Catal. A, Theochem, Inter. J. Quan. Chem.等期刊上。
長期擔任本科生「綠色化學」,碩士研究生「分子催化」、「微觀反應動力學」、博士生「綠色化學」等課程教學。為新世紀四川省教育教學改革工程課題「化學類本科教學體系的優化改革與實踐」負責人,參加「新型綜合大學中理工科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等教育部世行貸款21世紀初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項目,發表教改論文十餘篇。著有教材《綠色化學原理及應用》、《大學化學》、《基礎化學》,參編教材《物理化學》,負責四川省精品課程「綠色化學」的建設。
獲教育部優秀青年教師獎,四川省「有突出貢獻的博士學位獲得者」稱號,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2次),高校優秀教師「寶鋼獎」等獎勵。
研究方向
1、生物質轉化:
(1) 原生生物質催化轉化製備生物油和化工產品
(2) 生物質純組分催化熱化學轉化生產精細化學品
2、C-H鍵活化:
(1) 雙氧水一步選擇性氧化甲苯等取代苯的研究
(2) 苯酚和苯胺的綠色合成(芳香族化合物功能化研究)
(3) 二氧化碳、甲烷和乙烷等小分子的活化利用
3、理論模擬:相關催化反應機理的理論模擬研究[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