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管炎
簡介
膽道炎症以膽管炎症為主者稱膽管炎(cholangitis),以膽囊炎症為主者稱膽囊炎(cholecystitis)。兩者常同時發生,其病因、發病機制以及病理變化大致相同,多是在膽汁淤積的基礎上繼發細菌(主要為大腸桿菌、副大腸桿菌和葡萄球菌等)感染所致。細菌可經淋巴道或血道到達膽道,也可從腸道經十二指腸乳頭逆行進入膽道。在我國以後者更為常見。可分為急性和慢性兩種類型。[2]
生活護理
併發症
治療
慢性膽管炎
用手術方式,去除梗阻因素,保證膽道引流暢通。在急性發作,先控制感染,等病情穩定後再施手術。切開膽管取除結石或蛔蟲,並作T形管引流。如有奧狄括約肌狹窄,可作括約肌成形術,如有膽總管下端梗阻可作膽總管十二指腸吻合或膽管空腸Roux-y吻合等膽腸內引流術。為解除感染病灶,應切除膽囊。肝內膽管狹窄者,須徹底了解其病理變化,解除其梗阻原因。如作肝內膽管狹窄段切開,並清除肝內結石,然後作Roux-y式膽管空腸吻合。奧狄括約肌成形和膽管十二指腸吻合術後容易發生逆流性膽管炎。[3]
急性膽管炎
手術解除膽管梗阻,使膽管壓力減低,引流通暢。但在疾病早期,急性單純性膽管炎,病情不太嚴重時,可先採用非手術方法。對非手術治療無效,並由單純性膽管炎發展成急性梗阻性化膿性膽管炎,應及時採用手術治療。非手術治療包括解痙、鎮痛和利膽藥物的應用,其中50%硫酸鎂溶液常有較好的效果,用量為30~50ml一次服用或10ml日3次;胃腸減壓也常應用;大劑量廣譜抗生素的聯合應用很重要,雖在膽管梗阻時膽汁中的抗生素濃度不能達到治療所需濃度,但它能有效治療菌血症和敗血症,常用的抗生素有慶大黴素,氯黴素,先鋒黴素和氨卞青黴素等。應根據血或膽汁細菌培養以及藥物敏感試驗,調整合適的抗生素。如有休克存在,應積極抗休克治療。如非手術治療後12~24小時病情無明顯改善,應即進行手術。即使休克不易糾正,也應爭取手術引流。對病情一開始就較嚴重,特別是黃疸較深的病例,應及時手術。手術死亡率仍高達25~30%。手術方法應力求簡單有效,主要是膽管切開探查和引流術。應注意的是引流管必須放在膽管梗阻的近側,在梗阻遠側的引流是無效的,病情不能得到緩解。如病情條件允許,還可切除。
治療方法
手術治療
- 膽管擴張支撐引流術:在膽管內置管支撐或U形管引流。
- 膽腸吻合支撐引流術:選擇各種形式的膽腸吻合術,經吻合口放置內支撐或經肝引流管。
- 膽管狹窄段切除:膽管端吻合或狹窄段切開成型,帶血管蒂的膽囊瓣、圓韌帶或空腸瓣修補術。
- 膽管內膜剝出術:增加膽管內徑。
- 原位肝移植:有持續性黃疸合併膽汁性肝硬化。
缺點:風險大,花費高,副作用明顯,易感染。
藥物治療
抗生素、免疫抑制藥、皮質激素、抗纖維化藥物、青黴胺等治療膽管炎。
缺點:副作用大,易誘發其他併發症,依賴性強。
苗醫治療
可使用清膽消癰方,能夠最大發揮藥材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膽退黃的功效。藥效通過消化道的吸收,隨血液運送至病灶,強效消除高熱、腹痛、黃疸等症狀,徹底殺滅病毒、清除膽管炎症,還扶正固本,增強抵抗病邪之力,既治標又治本,從而治好膽管炎症,有效抑制復發。[4]
注意事項
- 如與其他藥物同時服用可能會發生藥物相互作用,詳情請諮詢醫師。
- 要注意多休息,做到起居有節,勞逸適量。
- 忌煙酒,辛辣刺激生冷食物,減少油脂的攝入。患病期間肝臟對酒精的代謝能力極低,喝酒容易造成肝功能惡化。儘量不吃含油脂高的食物,以免增加肝膽的負擔,加重病情。
- 少吃大頭菜、芹菜等纖維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因膽汁分泌異常,消化能力較差,而增加胃腸蠕動,從而引發膽絞痛。同時最好能採取少量多餐的原則,以減輕肝膽的負荷。
- 注意調節情志,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肝膽之病,易於郁滯,應以疏泄條暢為佳。若精神抑鬱則使氣機逆亂,陰陽失調、誘發或加重疾病症狀。
- 要注意適當鍛煉。適當的鍛煉能提高機體免疫力,但是千萬不能過量運動,否則會加重肝膽的負擔,不利於病情的恢復。
飲食護理
視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