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主選單

求真百科

膽石通膠囊

中藥藥材
原圖鏈接  
膽石通膠囊
原圖鏈接

目錄

【藥名】

膽石通膠囊

【拼音名】

dan shi tong jiao nang

【處方】

蒲公英、水線草、綿茵陳、廣金錢草、溪黃草、枳殼、柴胡、大黃、黃芩、鵝膽干膏粉。

【製備方法】

以上十味,取部分大黃粉碎成細粉,剩餘大黃加水溫浸三次,合併浸漬液,濾過,濾液減壓至濃縮至矢量,加入大黃細粉,混勻,減壓乾燥,粉碎,備用;黃芩加入沸水口煎煮二次,煎液濾過,濾液合併,濃縮至矢量,醇沉,攪勻,靜置,濾過,濾液回收乙醇,濃縮至適量,備用;除鵝膽粉外,其餘蒲公英等七味加水煎煮二次,煎液回收乙醇,濃縮至適量,與黃芩濃縮液混合,乾燥,粉碎,加入上述大黃粉和鵝膽粉,混勻,裝入膠囊,製成即得。

【藥方分析】

本方由10味藥組成。茵陳清利濕熱、利膽退黃,金錢草利膽排石為方中主藥;黃芩清熱燥濕,大黃活血化瘀、瀉下通便,柴胡疏肝解郁,枳殼行氣止痛共為輔藥;水線草清熱解毒,鵝膽性味苦寒、解熱毒,溪黃草利濕解毒共為佐使。全方合用,共奏清利濕熱,利膽排石之功。

【劑型規格】

膠囊。每粒裝0.65克。內容物為黃褐色的粉末;味略咸、微苦。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利膽排石。主治因肝膽濕熱所引起的膽石症、膽囊炎等。其應用指征為:右脅脹痛,痛及肩胛,口苦口黏,口渴嘔惡,黃疸,食慾減退,小 便短赤,大便不爽,舌質紅赤,苔黃膩,脈象弦數,膽石症膽囊炎見上述證候者[1]

【用法用量】

口服。一次4~6粒,一日3次。

【使用禁忌】

孕婦禁用。嚴重消化道潰瘍、心臟病及重症肌無力者忌服。忌煙酒及辛辣油膩食物。

【臨床應用】

用於膽石症、膽囊炎、膽道炎。

本品經6個醫院對354例膽石症、膽囊炎進行臨床觀察,其中膽石症207例,排石139例,排石率67.1%,總有效率為93.7%;膽囊炎147例顯效以上132例(89.8%)。臨床資料提示,結石部位在總膽管、膽囊排石率較高,病程短者療效較佳;對膽囊炎全部有效。排石時間一般1周左右,以服藥後3天內排石為多[實用醫學雜誌.1985;1(5):48;中成藥.1988;(9):21]。有時服藥後右上腹疼痛可加重,隨着大便次數的增加,症狀即逐步緩解,可能是膽石排入腸道的現象。服藥後因導瀉作用,出現腰酸乏力、口乾,可飲些淡糖鹽水,個別病人脫水嚴重可遵醫囑進行補液,一般經3~4天病人對腹瀉即可適應。

【藥理研究】

主要有利膽和瀉下等作用

①對GPT作用:大鼠灌胃給藥14天, 測定給藥前後血清谷丙轉氨酶(GPT) , 對大鼠GPT未見明顯影響。

②利膽作用:用大鼠輸膽管膽汁引流法試驗,本品有利膽作用

③致瀉作用:可使小鼠排稀爛大便,給藥期間體重減輕,停藥後1周,平均體重可恢復至正常水平。

④抑菌作用:大黃、黃芩、金錢草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綠膿桿菌等有抑制作用;茵陳對肝炎病毒有抑制作用。急性毒性試驗:小鼠灌胃給藥, 未能測得ID so值, 提示毒性較低。[2]

【貯藏】

密封,置陰涼乾燥處。

參考來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