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泡呼吸音
肺泡呼吸音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一个科技名词。
语言文字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结晶。这个民族[1]过去的文化靠着它来流传,未来的文化也仗着它来推进,从大约是在公元前14世纪,殷商后期的“甲骨文”被认为是“汉字”的第一种形式[2],西周后期,汉字发展演变为大篆,后秦始皇统一中国,中国文字才逐渐走上了发展的道路,直至今天。
目录
名词解释
肺泡呼吸音,生物学名词,是由于空气在细支气管和肺泡内进出移动的结果。
吸气时气流经支气管进入肺泡,冲击肺泡壁,使肺泡由松弛变为紧张,呼气时肺泡由紧张变为松弛,这种肺泡弹性的变化和气流的振动是肺泡呼吸音形成的主要因素。叹息样或柔和吹风样的“fu-fu”声,在大部分肺野内均可听及。音调相对较低。吸气时音响较强,音调较高,时相较长;呼气时音响较弱,音调较低,时相较短。乳房下部和肩胛下部最强,腋窝下部次之,肺尖与近肺下缘区域较弱。正常人肺泡呼吸音强弱与性别、年龄、肺组织弹性、胸壁厚薄及呼吸深浅有 关。男性较女性强,儿童较老年人强,矮胖者较瘦长体型者为弱。
异常症状
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常见原因为肺泡呼吸音传导减弱、胸廓或肺扩张的受限、或由于呼吸动力不足和阻力增加,使通气量降低,肺泡气体流量及流速降低。可表现为单侧、双侧及局限型肺泡呼吸音减弱或消失。
肺泡呼吸音增强
主要由于病理或生理因素引起呼吸运动增强,导致肺泡通气增加、流量增加或流速增快。或因胸壁较薄,有利于声音传导。常见于以下情况:
(1)生理性肺泡呼吸音增强:见于婴幼儿或胸壁较薄的成人以及体力劳动过后。
(2)病理性肺泡呼吸音增强:见于发热、代谢亢进、贫血和酸中毒等。
呼吸音延长
下呼吸道阻力增加时,吸气和呼气都有困难。由于吸气相肺泡扩张,气道直径相对较大,因此吸气相气道阻力较呼气相为小,故气道阻力增加的主要表现为呼气时间延长,见于慢性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发作期。此外,由于肺组织弹性减退,使呼吸的驱动力减弱,也可引起呼气音延长,如见于肺气肿。
断续性呼吸音
肺内局部性炎症或支气管狭窄,使空气不能均匀地进入肺泡,可引起断续性呼吸音,又称齿轮呼吸音。可见于肺炎病人。若在肺尖出现,提示肺尖部结核。
粗糙性呼吸音
为支气管粘膜轻度水肿或炎症浸润造成不光滑或狭窄,使气流进出不畅导致粗糙性呼吸音,见于支气管或肺部炎症的早期。
参考文献
- ↑ 中国专门创制文字的民族:千人从辽东迁徙西北,雄霸三百年,搜狐,2022-08-13
- ↑ 见证殷商历史 走进中国文字之源,搜狐,2020-0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