聖救主修道院
歷史
聖救主修道院分幾個階段建成,其所在的土地在1558年至1559年由奧斯曼帝國蘇丹蘇萊曼大帝從格魯吉亞正教會轉交給方濟各會。[1]
由於老教堂已不能滿足堂區的需要,1850年,蘇丹阿卜杜勒-邁吉德一世批准拆除舊堂,在原地興建新堂,但條件是新堂不得大於舊堂。1869年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訪問耶路撒冷期間,為建堂提供了資金,條件是由他的建築師規劃。修會的領導人拒絕了這個條件,最後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同意捐獻60,000法郎。建堂工程歷時三年,完成於1885年11月29日。
教堂的建築師,Raffaele Cingolani神父受到了意大利建築師維尼奧拉(Giacomo Barozzi da Vignola)的啟發。該教堂是典型的巴西利卡風格。不像大多數的教堂沿東西軸線修建,後殿和祭壇在東部,聖救主堂沿着南北中軸線修建。鐘樓位於教堂的一側。1932年,鐘樓增加了兩層,以紀念里斯本的聖安多尼去世700周年。1985年,教堂和修道院進行維修,以紀念建堂一百周年。
修道院內設有出版社、管風琴作坊、圖書館和學校。
參考文獻
- ↑ Denys Pringle. The Churches of the Crusader Kingdom of Jerusalem: Volume 3, The City of Jerusalem: A Corpus.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8 June 2007 [2016-02-17]. ISBN 978-0-521-39038-5. (原始內容存檔於20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