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奴发
《耶奴发》,歌剧,是捷克作曲家莱奥什·亚纳切克(leos janacek,1854—1928年)的代表作品。写于1894-1903年。1904年1月21日在布鲁诺的维威吉剧院首演,由作曲家的学生c, m. 弗拉兹吉拉担任指挥。
目录
作曲家
亚纳切克出生于一个贫困的教师家庭。童年时参加过教会的唱诗班。20岁时进入布拉格管风琴学校学习键盘乐器和歌唱,并在莱比锡和维也纳的音乐学校短期进修。
生平
23岁时,亚纳切克在布鲁诺师范学校任教。此间,他搜集整理了捷克主要地区摩拉维亚的民歌,并积极培养摩拉维亚的民族音乐人才。亚纳切克曾担任过布拉格音乐学院教授、捷克科学院院士、摩拉维亚作曲家协会主席。
才华
亚纳切克的声乐作品主要是歌剧[1],这一领域使他的创作才华得以充分展现。亚纳切克本人对歌剧的意义给予很高评价,他认为歌剧“最能使我们认识一个国家的人民”。在创作风格上,亚纳切克是一位彻底的民族主义者,他全身心地投入到民族音乐特别是摩拉维亚音乐的开掘与扬弃上。他成熟期以后的风格,实际上是从摩拉维亚农民语言和歌曲的节奏中成长起来的,他善于从语言中提炼出有表现力和生活气息的音调,从而形成了一种以语言音调为基础的新颖独特的声乐风格。换句话说,亚纳切克是一位把语言当作音乐的作曲家。同时,亚纳切克是捷克第一位用散文体而不是诗歌创作歌剧的作曲家。这些都构成了亚纳切克最基本、最鲜明的创作特征。
作品
亚纳切克一生共作有9部歌剧。最具代表性是《耶奴发》 (又译作《养女》,1894—1903)和《卡佳·卡巴诺娃》(1921)。《耶奴发》描写了捷克农村姑娘耶奴发被一个花花公子蹂躏而始乱终弃的不幸遭遇,以及她不甘沉沦最终获得真正幸福的故事。《卡佳·卡巴诺娃》取材于俄国著名作家亚历山大·奥斯特洛夫斯基的戏剧《大雷雨》,在这部作品中,交响乐的作用更为明显。亚纳切克在1917年创作了两部人物相同的歌剧《布鲁切克先生月球漫游记》和《布鲁切克先生15世纪历险记》,辛辣地讽刺了一个终日无所事事只会吹牛皮的地主。此外,他还作有歌剧《死屋》(1928)和康塔塔《阿马鲁斯》(1897)。
在交响音乐创作方面,最著名的作品是交响诗《卖艺人的孩子》(1912)。这部交响诗的曲调风格特点是他惯用的短小动机展开的手法,配器精致、细腻,给音乐染上一层朦胧、悲凉的色彩。亚纳切克的管弦乐作品还有根据H.B.果戈理的同名作品创作的狂想曲《塔拉斯·布尔巴》(1918)、《布拉尼克叙事曲》(1920)、《小交响曲》(1926)、《小提琴协奏曲》(1928)等。他的著作有《戏剧中特殊语言的旋律曲线》(1909)、《民歌的节奏》(1909)、《论音乐创作中的心理发展》(1916)等。
莱奥什·亚纳切克一生漫长多产,富有创意,究其根本,是他缓慢而耐心成就的精湛技艺。最大的成就是一系列独到的歌剧,热情洋溢而不失生动活泼,为同时期音乐家所望尘莫及。
亚纳切克是摩拉维亚(后为捷克斯洛伐克)一个乡村校长的儿子。他的音乐生涯起始于在布尔诺的圣奥古斯丁隐修院合唱团指挥。无论是独唱还是合唱,人声总是他灵感的源泉。他接受教师培训并获得了普通教师资格,活跃于布尔诺的音乐舞台,其间大部分时间担任教员与合唱团指挥,有时他去布拉格、莱比锡和维也纳进行短期进修。
创作背景
亚纳切克在他的回忆录中叙述说,从1879年的25岁起,为了想让歌剧等作品中出场人物的性格,以及该人物面对人生某种局面时的心理运动,能确切地化成旋律,开始研究日常会话中描绘出来的旋律曲线。同时,从1885年起,又正式从事东莫拉维亚民俗音乐的研究,1887年开始写作歌剧。他从1894年的40岁起,共费9年岁月才完成的第三部歌剧《耶奴发》[2],可以说,就是上述成果的集大成。
艺术特色
此剧中的三幕都从不太长的序引开始,直到该幕结束,音乐是连续不断地流泻的。在歌唱部分加入了前述日常会话所刻画出的旋律曲线研究成果,开拓出独特的朗诵模式。亚纳切克在此剧中开拓出朗诵样式的主要原因是,由普莱索娃( gabriela preissova,1862—1946年,女剧作家、小说家)所写的剧本是散文体。于是他就借这个机会,和韵文歌剧剧本告别。自此他的所有歌剧,都根据散文剧本作曲,不再受诗的节奏结构所束缚。
视频
耶奴发 相关视频
参考文献
- ↑ 音乐剧、歌剧、话剧三者有什么区别? ,搜狐,2019-06-11
- ↑ 簇叶丛生的小径 | 雅纳切克的灵魂之所 ,搜狐,2019-12-18